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不同表型与肺功能之间关系,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影像学表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胸部HRCT表型分为A型(无严重肺气肿,伴或不伴支气管壁增厚)、E型(仅严重肺气肿,无支气管壁增厚)及M型(严重肺气肿伴支气管壁增厚),比较各表型患者肺功能差异.结果:3组患者肺通气功能一秒率(FEV1/FVC)存在差异(P<0.001),A型较E型和M型(均P<0.001)好;E型与A型患者肺弥散功能存在差异(P<0.05),E型较A型差.结论:胸部HRCT肺气肿严重者肺功能较差,肺气肿较支气管壁增厚对肺功能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HRCT定量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和血气测定、肺功能检查、HRCT检查,测定肺功能指标、HRCT定量指标(包括气道管壁定量指标和肺气肿定量指标),气道管壁定量指标包括支气管腔内径(LD)、管壁厚度(WT)、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气管壁厚度/ 伴行肺动脉直径(WT/PA),肺气肿定量指标包括总肺体积(TLV)、总肺气肿体积(TEV)和肺气肿指数(EI)。根据HRCT图像有无肺气肿或支气管壁的增厚情况将患者分为A、E、M 3种表型,比较3种表型患者血常规、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HRCT定量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COPD患者的HRCT表型中A型50例(62.50%)、E型16例(20.00%)、M型14例(17.50%)。不同HRCT表型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RCT表型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预计值)、残气量(RV)、肺总量(TLC)和RV/T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RCT 表型组患者WT、WA%、WT/PA、TLV、TEV和E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RCT 表型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HRCT定量指标不同,区别不同HRCT表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着重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型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COPD患者按HRCT分型分为A、E、M表现型组各40例,给予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HRCT分型,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肺功能特征。结果 (1)A表现型组与E表现型组临床特征仅活动与静止均发生哮喘有明显差异(P0.05),而M表现型组无咳痰、大量咳痰等咳痰表现,无咳嗽、排痰性咳嗽等咳嗽表现,哮喘表现均与E表现型组差异显著(P0.05);(2)VC(偏低)、FEV1/FVC(偏高)等指标异常是A表现型组的典型的肺功能特征,FEV1指标偏低是M表现型组的典型的肺功能特征,同时A、M表现型组的RV、TLC、DLCO等指标异常属于共同的肺功能特征,均与E表现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HRCT能够准确的对COPD患者进行分型,临床可根据其临床特征、肺功能特征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与高分辨率CT(HRCT)容积量化参数及其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62例,完成HRCT检查,并记录其身高及体质量。根据HRCT中是否存在肺气肿和支气管壁增厚对COPD患者进行分型,将HRCT原始数据传至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TM后处理工作站,自动计算出总肺体积(TLV),设定吸气末闯值低于-950 HU为肺气肿区,得出总肺气肿体积(TEV),计算肺气肿指数(EI=TEV/TLV)。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HRCT容积量化参数与BMI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COPD患者的HRCT表型分别为:A型42例,E型9例,M型11例。COPD患者的HRCT容积量化参数TEV和EI与BMI均呈负相关(r=-0.389,P=0.002;r=-0.424,P=0.001)。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平均BMI为(23.4±3.4)kg/m2,高于E型[(20.6±3.1)kg/m2,P<0.05];而M型患者BMI为(21.3±2.7)kg/m2,与A型和E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TEV和EI与BMI呈负相关,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BMI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HRCT划分COPD的不同表型,探讨不同表型的COPD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HRCT像数指数法将COPD患者分成A型(n=12)、E型(n=15)和M型(n=16)3组,观察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痰液细胞计数。结果 (1)A型组的患者多数为不吸烟者,其BMI也显著大于E、M型; (2)M型中有咳嗽,咳痰,喘鸣者显著多于E型,有大量咳痰,活动后或休息时有喘鸣; (3)M型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有明显增加,而E型的FEV1%则没有明显增加; (4)A型及M型患者口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大于E型患者,而在3组不同表型中,痰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HRCT像数指数法能够判断COPD的不同表型,不同表型COPD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型与气道炎症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87例,按照HRCT影像特点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无或轻微有肺气肿(LAA ≤ 1级),合并或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E型:LAA ≥ 2级肺气肿,但无支气管管壁增厚;M型:LAA ≥ 2级的肺气肿同时有支气管管壁增厚。比较3型间吸烟指数、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及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结果 A型患者吸烟指数为(21.41±23.28)包年,明显低于E型(38.71±41.28)包年和M型(38.07±33.84)包年(P<0.05)。A型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 2次的患者比例为21.3%,明显少于E型(42.9%)和M型(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患者FEV1/FVC(59.82±11.17)%,优于E型和M型[(50.65±9.26)%、(51.75±8.89)%](P<0.05);A型患者的RV/TLC为(50.66±9.8)%,明显低于E型和M型[(74.71±13.75)%、(77.20±10.56)%](P<0.05)。M型患者的血浆Fig和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5.23±1.67)g/L和(37.81±40.8)mg/L,明显高于A型[(4.26±1.37)g/L、(9.57±13.66)mg/L]和E型[(3.86±1.48)g/L、(6.28±4.35)mg/L](P<0.05),而血清SP-D水平3组之间无差异。LAA ≥ 2级患者的吸烟指数、RV/TLC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A ≤ l级的患者(P<0.05);支气管管壁增厚≥ 2级患者的RV/TLC和血浆Fig和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支气管管壁增厚≤ l级患者(P<0.05)。结论 HRCT不同表型的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气道炎症水平不同,其中M型吸烟指数和炎症指标更高,急性加重更频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bility,T-AO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不同表型中的差异。   方法   对78例门诊COPD患者,采用HRCT将COPD患者分为A表型、M表型和E表型,分别测定三组患者NE及T-AOC。   结果   COPD患者M表型的血清NE含量高于对照组、A表型、E表型(P < 0.05);E表型的血清NE含量高于对照组、A表型( P < 0.05);三组及对照组T-A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血清NE与FEV1、FEV1%pred呈负相关( P < 0.05),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P < 0.05)。   结论   NE在COPD患者不同HRCT表型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肺功能指标相关,NE可能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气道重构过程,并引起气流阻塞。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CT(HRCT)表现。方法59例受试者进行吸气相和呼气相HRCT及肺功能试验,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本组COPD肺部HRCT表现有支气管壁增厚37例、支气管扩张43例、小叶中心型肺气肿51例、细支气管炎19例;呼气相出现空气潴留征象46例。结论早期COPD的吸气相和呼气相HRCT,与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早期COPD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型与低密度衰减区域(LAA)评分在综合评估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2016 年12 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 患者197 例。所有患者均在纳入研究后3 d 内完成资料采集,包 括基础资料、肺功能、呼吸肌肉功能、症状表现和生活质量、运动能力、营养状态、焦虑抑郁情况及HRCT 扫描,并根据HRCT 表现分为A、E、M 3 种影像学表型,比较不同影像学表型的各项指标,并与LAA 评分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 型50 例、E 型101 例、M 型46 例,平均LAA 评分分别为(2.52±1.73)、(12.34±3.59) 和(13.46±3.93)分。A 型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mMRC)、BODE 指数低于E 型与M 型患者(P <0.05), 在FEV1、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FVC%、6 min 步行试验距离(6 MWD)、最大吸气压(PImax)、 最大呼气压(PEmax)、体重指数(BMI)方面则高于其余两型(P <0.05),上述评估指标在E 型与M 型患者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AA 评分与FEV1、mMRC、COPD 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 (SGRQ)、6 MWD、PImax、PEmax、去脂体重指数(FFMI)、BMI、BODE 相关(P <0.05)。多元线性回归发现 BODE、FEV1、BMI 是预测LAA 评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根据HRCT 所划分的不同影像学表型具 有不同的临床特征。HRCT 分型及LAA 评分有助于COPD 严重程度评估,为疾病的综合评估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阎蘅 《中级医刊》2011,(8):57-5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ntrapulmonary vessel volume, IPVV)与肺气肿、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COPD患者62例,行吸气相CT扫描及PFT检查。对CT数据通过数字肺测试平台测量IPVV及肺气肿,肺气肿定量以-950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low attenuation zone volume -950HU, LAA-950)表示。分析IPVV与肺气肿、PFT的相关性。结果 全肺(whole lung, WL)及各肺叶IPVV与肺气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各肺叶IPVV与相应肺气肿的相关系数依次是:右肺下叶(right lower lobe, RLL)(r=0.619)>右肺中叶(right middle lobe,RML)(r=0.539)>左肺下叶(left lower lobe, LLL)(r=0.484)>右肺上叶(right upper lobe, RUL)(r=0.427)>左肺上叶(left upper lobe, LUL)(r=0.376);WL的IPV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 predicted, 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over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均呈弱负相关(分别r=-0.262, P=0.039; r=-0.272, P<0.05); LUL及RUL的IPVV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DLCO)均呈弱负相关(分别r=-0.302, P=0.017; r=-0.301, 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与肺气肿存在正的相关性,与PFT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炎)与肺气肿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就诊的慢支炎表型AECOPD患者73例、肺气肿表型AECOPD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肺功能检查、基础信息采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COPD评估测试(CAT),收集患者血清进行C反应蛋白(CRP)检测,比较其临床特征、肺功能、并发症、系统性炎症等指标差异.结果 慢支炎表型与肺气肿表型AECOPD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MI)、CAT评分、血清CR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支炎表型COPD患者相比,肺气肿表型COPD患者吸烟史更长,呼吸困难更加明显,肺功能受损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 不同表型的AECOP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肺气肿表型AECOPD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受损程度较慢支炎表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男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患者对肺功能的改变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2010年男性COPD合并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患者76例,年龄61~79(68.3±7.4)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47例和肺气肿29例。于治疗前后3、6个月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肺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调整左旋甲状腺素用量。结果完成计划治疗72例。COPD伴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3、5个月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和ADL得分明显提高。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治疗前的(60.35±12.43)比较,治疗3个月后为(63.72±11.53),P〈0.05;6个月后为(65.63±10.45),P〈0.0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ADL分值与治疗前的(21.91±6.33)比较,治疗3个月后为(23.03±6.81),P〈0.05;6个月后为(25.90±5.72),P〈0.01,均明显提高。结论老年COPD伴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患者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肺癌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80例、非肺癌对照组2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分析肺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或肺结核病家族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现患COPD者比无COPD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2.78倍 (OR=2.78);当FEV1<80%时,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排除吸烟这一混杂因素后,现患COPD、低FEV1仍与肺癌发生有关。 结论 现患COPD及有COPD家族史均与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GSTP1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COPD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GSTP1)第5外显子遗传多态(A/G)与中国西南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PCR-RFLP),检测91例COPD患者与87例健康对照者GSTP1第5外显子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其与COPD两种临床表型、肺损伤CT改变的关系.结果GSTP1第5外显子各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Ile105的频率在肺气肿型(红喘型)中显著高于支气管炎型(紫肿型)(P<0.05),携有Ile105的患者,其CT肺气肿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携有Ile105的患者(P<0.05).结论GSTP1第5外显子遗传多态(A/G)可能与中国西南汉族人群COPD易感性无关,但可能与COPD的临床表型、肺实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军标  吴高昌 《中外医疗》2010,29(33):13-14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处理,扩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孢米诺治疗,观察比较2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18/25),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孢米诺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对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