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潜心读书,是养生修性之路上最可值得信赖的伙伴。有了好书相伴左右,聚精会神地读书,你的心灵就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超凡脱俗的纯净空间。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美化心灵,修身养性,淡泊宁静,延年益寿。读书若能读到成“家”的档次,尤其是读书“大家”,往往能道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读书感受。近读《杨绛说“读书”》的文章,可谓让笔者大开了眼界。钱钟书逝世后,杨绛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否能读透?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理解力、观察力都在慢慢提升。同样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必要要求一定读懂、读透,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他理解与运用的阶梯和工具,比如,在阅读之后和孩子聊一聊。  相似文献   

3.
肖峰 《健康》2013,(4):53
Q我感到很无助,在学校因为我的无知,我得罪了一个很混的人,她是我的同桌、室友。我读书是家里的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能读的,我决心好好学。可她处处和我为难,我怕得罪她,一直忍着。我感觉我没有错,我好好学我的,上课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就读英语,她居然说我打扰她睡觉,还丕对别人说我欺负她,我感觉很冤枉。她是混混,我惹不起她,但家里的人也不听我说  相似文献   

4.
眼睛的阅读     
<正>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是清代诗人萧抡谓的《读书有所见作》中的诗句。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了;一个月不读书,耳朵听不清楚了,眼睛也不明亮了。可见,阅读是多么重要啊。阅读,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阅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要门槛;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吸收和研究;阅读,  相似文献   

5.
做个勤劳的人,不仅仅指肢体勤劳,还离不开精神、思想、心灵的"勤劳"。在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并行的时代,因为网络的发达,很多人买书勤,读书懒;列书单勤,"细嚼慢咽"懒。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书对于养生的好处,在于可使人抛却烦恼,忘记忧愁。宋代诗人陆游曾说:"我於万事本悠悠,危坐读书忘百忧。"在陆游看来,读书是一剂良药,甚至比真正的药物还要重要。他的作品中,"病里正须《周易》""病须书卷作良医""损食三年犹可健,无诗三日却堪忧"等诗句即表述了读书对于他自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风 《婚育与健康》2011,(15):30-31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一个获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①自己的尽心尽力是个错误?自从女儿出世后,我便和中国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开始了新的"工作":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在某些地方用红笔划上记号;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为女儿精心准备既科学又美味的食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添加或减少她的衣服;稍大一点的时候,每晚给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她安然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有一种魔力,能不显山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们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更好;凡是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都比那些读书多的同学慢一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Q&A     
正孩子两岁半了,我想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于是每天都抽时间读书给她昕,可是她却并不感兴趣,一会儿爬上爬下地在身边玩,一会儿问些和书本内容无关的问题。好沮丧,该如何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呢?A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需要我们因势利导。首先要了解孩子不感兴趣的原因,仔细观察孩子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书城甚至成人的咖啡书吧,感受美好的阅读氛围;两岁半的孩子,可能对有声读物会更有兴趣,可以先从声像制品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目前百岁老人有4万多人。有人估计,到2050年,百岁老人会有百万之众。波士顿大学医学院马斯·伯尔博士对长寿老人作了大量研究以后,总结出一种所谓“长寿个性”:心态平和,善于减压,总是积极看待问题,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等等。比如,年己106岁的海伦·波德曼说:“我内心是年轻的,就像少女生活在一个古老的童话里。”但显然,年龄不饶人, 她也承认:“我已经失去了很大的部分生活的乐趣,但我仍然能做一倍份事情,这又是一种福气。”她本来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但现在我几乎看不见了”。可她又说: “不能读书,我还可以阅读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rrjk》2014,(6)
<正>据外媒2月16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出了一位3岁小神童。在很多3岁小朋友还在为26个英文字母下苦功时,阿莱克西斯·马丁已经学会用iPad自学西班牙文,并能阅读小学五年级程度的图书。据悉,阿莱克西斯·马丁早前测出的智商值高达160分,与爱因斯坦和霍金等物理学家看齐,她现在已被选入专收天才儿童的"门萨协会"。阿莱克西斯的父亲表示,她的智力出众,1岁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前一晚听过的故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有味身忘老朱老今年虽已94岁高龄,但思维敏捷,记忆力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这与其长期坚持阅读、笔耕不辍有直接关系。朱老常说:"大脑用则进,不用则退。读书是最好的脑部运动,非保健品能比。它可增强思维能力,促进大脑细胞新陈代谢,预防早衰和老化,并可协调控制全身的功能。"清茶一杯,静坐阅读,心无旁骛,乃乐事一件!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于无形中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     
<正>给孩子讲故事,慎用电子书来自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早期教育计划的丽莎·格恩西(Lisa Guernsey)说:"大人和孩子一同使用电子书来阅读,这实际上是在妨碍孩子的学习能力。"格恩西调查了近期有关儿童识字的研究,她发现在使用电子书和实体书对儿童进行教学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不相同。而这种差别将会导致使用电子书的孩子阅读和理解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13.
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除此之外,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还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我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2007年两会期间提出建立国家读书节的提案。有调查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其国民的闲暇时间虽然在增长,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报纸和书刊的时间却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他们熟悉的除了《哈利·波特》,就是日本漫画书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走到读者中去,看一看身边有多少人在坚持读书?  相似文献   

14.
我深知阅读对于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所以希望自己的后代是个爱读书的人.还在女儿两岁时,我就给她买了很多绘本,还特意给她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卡,女儿起先很兴奋,总是一蹦一跳地去挑选她想看的书,回来后让我读给她听,但后来,借回来的书,往往到了还书时间她还没看几页,我又气又恼地对她说:“快看书去.”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路上,为求生存与发展,每个人都在尽全力奔跑。终日忙碌,你是否早已忘记了最初的微笑和最简单的快乐了呢?让我们从现在起,认真实施"低碳养生"八个"一",一点一滴收获属于自己的健康人生吧!◎给自己一个读书的理由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氛围,舒适的沙发,温暖的灯光,一杯香茗,静谧的夜晚,宁静地阅读。读自己想读的书,是何等快乐。这样的"低碳养生"生活,成本不多,却能带给心灵最美的享受,何乐不为?◎学做一套简单的瑜伽瑜伽动作并不复  相似文献   

16.
碎片化人生     
正朋友问我:"你有多久不曾完整认真地读一本书了?就像我们学生时代那样,捧着一本书看,忘了日夜晨昏,完全沉浸到书里。"我想了想,说:"好久没这样读书了,现在我的阅读基本上都是手机浏览。"朋友叹口气说:"现在就是个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了最普遍的阅读方式。可是这样的阅读,就像垃圾食品一样,没营养,不健康,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功利。"我沉默了。朋友接着说:"其实,连我们的人生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人生,是一种悲  相似文献   

17.
百合 《家庭医学》2013,(4):16-17
"绘本"这个新名词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包含静态的阅读(读书、看书),还包含动态的阅读。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踏青、郊游、聊天、看喜剧、做游戏,这都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所以,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知识、领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书籍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载体,并不是全部。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一位同事的女儿在美国读书,去年夏天回国探亲,我们聊起了器官捐献的事,她让我看了前不久在美国领取的驾照。她还给我介绍了一些美国器官捐献的情况。虽然美国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首屈一指,但总需求依然还有很大缺口。为了扩大捐献量,他们采用了领取驾照时登记捐献器官意愿的制度。于是,驾照这个人人都要随身携带的卡片,不仅是开车的执照,也是身份的证明,它还  相似文献   

19.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外,全身瘫痪。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恰好在那时跳下?不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水台,她又掩面哭了起来。她曾绝望过,但最终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她让人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丰富的课外阅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