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邹长庚 《临床医学》2004,24(8):17-18
目的:探讨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交通性、张力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交通性、张力性和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用套管针Ⅰ型穿刺,Ⅰ型硅胶管置入行胸腔闭引流术。结果:48例气胸患者均痊愈,有效率100%。结论:套管针穿刺。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交通性、张力性、症状较重的闭合性及复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深静脉穿刺套管针代替传统胸腔穿刺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16例,效果满意。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平均32岁,均为单纯性自发性气胸。肺压缩40-90%不等。本组病人一经确诊.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选好穿刺部位,常规局麻后,用深静脉穿刺套管针沿麻醉途径缓缓进入,确定穿刺针在胸腔后,拔出套管针芯,将符合针芯大小的消毒塑料套管远端与闭式引流管水封瓶相连接,用胶布固定塑料引流管于胸壁。以后每8—10小时经塑料引流管抽气一次。结果本组病人在1-4天内肺均复张;平均两天肺复张。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需在皮肤行1.5—2cm切口,若不用套管针,用一般导管引流还需要在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肋间组织,再穿破胸膜。给病人造成的假创伤较大,有的病人往往不能接受。而且,传统引流管粗,常常缝合一针固定在胸壁上,增加皮肤感染机会,甚至有的出现皮下气肿等等。而且我们用深静脉穿棘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不需切开皮肤,对病人损伤小,渍人无任何痛苦,其治愈率及治愈天数不比其它传统方法差,另外治疗成本亦较传统的方法低。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值得推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致大量胸腔积液165例,其中101例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术前做好患者的准备、器械的准备;术中观察病情;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氧疗、饮食及用药的观察护理。结果 患者持续引流4~12d,肺部压迫症状得到改善,复查胸腔积液全部消失,肺全部复张。结论 套管针穿刺水封瓶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患者均能顺利进行引流。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急症之一。临床长期以来多沿用传统的肋间切开置橡胶管(简称粗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该手术操作较复杂且创伤较大,易致肋间血管出血及创口感染。我院1992~1994年对2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改用经皮穿刺置小管腔硅胶导管(简称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与同期采用传统肋间切开粗管胸腔闭式引流的2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表1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套管针及导管规格:穿刺套管针采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胸膜活检套管针,其内径为3毫米,长为10.5毫米,硅胶导管内径…  相似文献   

5.
单腔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48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细管组),并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45例(粗管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细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7%,与粗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腔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法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应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闲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19例,传统皮肤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疤痕。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示良好效果;试验组置管时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愈合疤痕小。结论微创导管穿刺置入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更加简单、安全和同样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42例中量及以上胸腔积液患者,均行胸部超声胸水定位,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A组)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组(B组),A组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B组使用双腔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A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B组;A组患者无明显疼痛、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应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操作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相对一般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费用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液、气胸深静脉穿刺针微创闭式引流术的治疗方法。方法胸腔积液和积气患者750例,150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结果无短期复发,无中转开胸手术。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治疗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对110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引流袋持续胸水引流法治疗胸腔积液(观察组)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等与96例采用传统穿刺抽液法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置管留置时间平均4.6d,平均住院时间7.8d,未出现胸腔内感染、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24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3.8次,平均住院时间12.2d。6例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胸膜反应,平均一次抽液800mL,无胸腔内感染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53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袋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灭菌双腔弗来氏尿管与传统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将13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弗来氏尿管组、套管针1组和粗硅胶管组,比较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脱管、皮下气肿等临床指标。结果弗来氏尿管组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肺复张程度、引流管脱出、皮下气肿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套管针组和粗硅胶管组。结论灭菌双腔弗来氏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为老年胸腔积液病人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 采用双腔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对30例老年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护理.结果 30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 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简单易行,病人易耐受,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孟晓静翟颖  闫有梅 《现代护理》2006,12(27):2580-2581
目的探讨为老年胸腔积液病人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双腔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对30例老年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简单易行,病人易耐受,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气胸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自发性气胸采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2004-2006年收治的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小导管行胸腔内植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52例胸腔闭式引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治愈48例,转入胸外科4例。结论小导管行胸腔内植管引流术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改良膀胱造瘘管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膀胱造瘘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76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膀胱造瘘管闭式引流和常规大导管闭式引流。结果:两组在肺复张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膀胱造瘘管组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常规大导管组(P〈0.01)。结论:使用膀胱造瘘管作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等同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张悦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7):645-646
目的:探讨上腹部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上腹部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17例,均经胸部平片证实胸腔积液。其中9例行胸腔穿刺治疗,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患者胸水引流充分,合并症少且疗程明显小于胸腔穿刺组患者。结论:上腹部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应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观察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积液平均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操作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引流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胸腔积液病人的疗效,为推广腹腔引流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71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3例,采用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88例,采用腹腔引流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引流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85.2%)和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4.7%,89.2%),而且皮下气肿数(0例)和堵管数(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例,6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它观察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引流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胸腔积液方面临床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导管,而且具有堵管率低、皮下气肿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利用重力,引流出胸腔内的液体、气体等,促进肺复涨,恢复肺功能.我科自2010年采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不仅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而且引流效果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胸腔积液、气胸、脓胸等的有效治疗方法.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是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顺利拔管恢复的重要保证.现将我科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对有胸腔积液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治疗影响。[方法]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深静脉穿刺法在所定的穿刺点将导管置入胸腔,进行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保持引流通畅。[结果]病人胸腔积液完全吸收,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结论]通过加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李小华 《全科护理》2011,(5):464-465
[目的]了解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对有胸腔积液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治疗影响。[方法]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深静脉穿刺法在所定的穿刺点将导管置入胸腔,进行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保持引流通畅。[结果]病人胸腔积液完全吸收,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结论]通过加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