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蔚,1999年获美国克拉克森(CIarkson)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国家“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朝阳区“凤凰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10年度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1978年10月-1985年11月,分获哈尔滨电工学院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5—1994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电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2.
海归学子,青年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石油大学于海洋博士于2012年10月回国,成为我国石油开采研究领域的一股崭新力量。抢占石油开采的新高地,于海洋一直在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3.
邓军博士,教授,出生于1970年6月8日,籍贯四川大竹。1993毕业于湘潭矿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西安矿业学院获安全工程及技术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安全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2000年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获第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同年被授予“陕西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获“第十届孙越崎青年科技…  相似文献   

4.
正专家简介:杜长明,博士,副教授。2006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入选了中国发明协会银奖(2008),"珠江科技新星"(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4),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2015)。研究方向:环境与能源技术、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7,(11):117-117
张国良1939年6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77年任主治医师、讲师,1987年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8年3月至1989年2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Prince Charles医院胸心外科博士后站工作,取得昆士兰州医学会颁发的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1989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1990年底任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外科学组委员。1994年被《北京名医》收录。曾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员工、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先进教师、北京医科大学先进教师、北京医科大学先进医师、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999年获中华外科杂志优秀论文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沈大伟,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2003~2008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曾获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励、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并于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许伟毕业后作为一名讲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信息学院,仅仅三年的时间,便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副教授。由于在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的出色工作,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诸多荣誉。  相似文献   

8.
杜世勇,现任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曾获济南市青年科技奖、济南市首批科技创新人才、济南市首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薛绪掌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节水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2004年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2007年获得北京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资助。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和《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京发[2016]15号),着力培育首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制订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海归学子,青年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石油大学于海洋博士于2012年10月回国,成为我国石油开采研究领域的一股崭新力量。抢占石油开采的新高地,于海洋一直在奋力前行。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保研到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8年又以优异表现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录取,开始攻读石油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直到2012年10月回国,于海洋的成长路径非常清晰。锁定超磁性纳米颗粒在石油领域的应用、数值试井、压裂水平井等储层评价研究,他选择了执著前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郑颖辉博士长期从事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她负责完成的“阿秒脉冲的啁啾控制”成果于2013年获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二等奖,她本人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当选2012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  相似文献   

13.
漆长席,1954年生,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人,主要从事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研究和开发。1992年获遂宁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1993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运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盛先生向福建省科协捐资300万元人民币创办的运盛(福建)青年基金会设立运盛青年科技奖,本奖每年评选一次。七年来,已有7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本届的10名获奖者,均为高级职称,其中博士5名,硕士5名,平均年龄35岁。他们是福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当中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有省部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并有4人是荣获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可谓科苑新星灿烂,一代新人辈出。  相似文献   

15.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12):106-106
葛新权1957年3月出生于安徽蚌埠市。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知识管理研究所所长,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知识管理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委。主要从事经济学、统计学、知识与科技管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8本、发表论文30篇。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被评为中国机械青年科技专家,1995年和1998年两度被评为原国家机械部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计划。1997年被评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优秀工作者,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获北京市第九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6.
易文,男,1979年生,博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选第四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3年获得国际糖复合物学协会(International Glycoconjugate Organization)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3年1月起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7.
茹果 《世界发明》2009,(7):76-77
殷秀云1947年生于北京,至今从事雕漆创作40多年,现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传承、保护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赴港精品设计奖、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等。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殷秀云“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曹学丽196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与材料科学系,于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学位。1995-2002年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新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00-2001年在英国Unile  相似文献   

19.
1 背景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2008年奥运会也将是展示我国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2001年科技部牵头十多个部委参加制定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之后又组建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奥科委)。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一种符合新阶段发展要求的、适应国防科技领域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五维一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