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化学等工业中,物质的分离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通常采用过滤、蒸馏.重结晶、萃取、离心和吸附等方法。近年来,人们对物质的分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耗能小、装备性能好、易操作、且易于自动化的高功能分离膜及其相关技术已成为今后导致分离工艺革命性的重大生产技术。目前,开发的膜有离子交换膜、反渗透膜、超滤膜、气体分离膜、渗透蒸发膜和液膜以及能量传递膜等,其中离子交换膜已工业化,各国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对络合萃取,整体液膜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25℃)条件下,油水体积比o/a=1:1,ph值为3.00左右时,络合萃取的单级萃取率可达83%以上。利用非平衡传质的特性,采用液膜技术可以实现青霉素G的同步分离与浓缩,可以在一个较温和的ph条件下进行操作,可以极大的减小青霉G的降解损失。但是其缺点是整体液膜膜相扩散传质阻力较大,传质速率低。在目前生产中还应以络合萃取法为主。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8,(10):55
富集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方法不断发展,最常用的有液-液萃取(LLE)、索氏萃取(SOX)、超声波提取(US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另外还有快速溶剂萃取(ASE)、半渗透膜被动式采样(SPMD)、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微波萃取(MWE)。  相似文献   

4.
双极膜技术在Vc生产中的应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技术是一项新的和有效率的分离技术,并且已经在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极膜作为一种新膜发展非常迅速。这篇论文主要探索使用双极膜技术在维生素c生产里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的可能性。工作机理中的电渗析的工业应用和双极膜被首先评论,膜的污染也将在文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养心菜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对养心菜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探讨了提取剂浓度、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齐墩果酸提取率的影响,应用紫外(UV)检测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剂为90%的无水乙醇,提取功率500W,提取时间6min,料液比1:25,在此工艺条件下齐墩果酸的OD值为0.96。  相似文献   

6.
浅谈膜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技术是一项新型和高效率分离技术,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双极膜作为一种新膜非常迅速发展。这篇论文主要探索双极膜替代这传统离子交换工艺的可能性。简要介绍利用电渗析原理和双极膜理论使用双极膜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河南野生红菇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选用4因素3水平进行实验,利用Design Except 8.05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探讨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红菇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92℃,提取时间为157min,液料比为54ml/g,提取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实用,适合红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适合的蛋白纯化和病毒灭活工艺,制备静脉注射用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分离纯化,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血浆进行S/D病毒灭活,对原液进行纳米膜过滤去除病毒.对产品的SARS抗体效价、灭活剂残余含量进行检测,对血浆S/D病毒灭活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静脉注射要求,产品中SARS抗体效价经ELISA法检测为183,产品中灭活剂TNBP和Triton-X100的残余含量均<5.0 ug/ml.病毒灭活方法经验证可以有效灭活指示病毒.结论本蛋白纯化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稳定,为从突发病毒性疾病患者康复期血浆中小规模提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种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柚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进行优化,以柚皮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得到超声波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7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g:ml)1:30此条件下柚皮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28%。故得出结论超声波法更适合用于提取柚皮中总黄酮,且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生产中青霉素钠的水溶液(转化液)在共沸结晶时由于其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极易产生聚合物.其共沸结晶过程中的水浴温度和液相温度是产生聚合的关键因素.对正常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青霉素钠结晶工艺过程中产生聚合物的关键控制点,对青霉素钠生工艺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钠生产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效价外,其共沸结晶工艺在结晶过程中时间长短决定结晶液的降解物产生速率,对青霉素钠收率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降低转化液水分,缩短共沸周期是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钠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合的蛋白纯化和病毒灭活工艺,制备静脉注射用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分离纯化,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血浆进行S/D病毒灭活,对原液进行纳米膜过滤去除病毒。对产品的SARS抗体效价、灭活剂残余含量进行检测,对血浆S/D病毒灭活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静脉注射要求,产品中SARS抗体效价经ELISA法检测为1:83,产品中灭活剂TNBP和Triton-X100的残余含量均〈5.0ug/ml。病毒灭活方法经验证可以有效灭活指示病毒。结论:本蛋白纯化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稳定,为从突发病毒性疾病患者康复期血浆中小规模提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种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邱广成 《今日科苑》2007,(16):198-198
验证从青霉素发酵液到6-APA"直通"生产的膜工艺可行性,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并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在茜草中提取茜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茜草多糖的含量为指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设计,对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茜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0。结论 :本实验为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用提取茜草多糖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甘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甘草多糖提取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90℃、料液比30倍、提取时间0.5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G钾工业盐生产在提纯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效价外,其共沸结晶工艺中真空度高低直接决定结晶液的饱和温度和水溶液蒸发速率,对青霉素G钾盐收率是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提高共沸结晶过程中的真空度是降低结晶温度,缩短共沸周期及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G钾工业盐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G是一种天然青霉素,也是青霉素的初级产品,常常被用作青霉素类抗菌药和头孢类抗菌药的原材料。目前,青霉素G的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工艺方法是提炼萃取工艺。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青霉素G的生产效率,就需要积极的研究一些新的提炼工艺,或者对现有的提炼萃取工艺进行改进研究。就从青霉素提炼新工艺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青霉素G的工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是由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条件和膜污染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工艺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了超声波协助提取技术,从板栗壳中提取棕色素,主要是从提取试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的工艺的优化。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能使棕色素提取率达到最好的实验条件是:提取试剂为45%乙醇、时间是60 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