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差分量的MINQUE通用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括函数模型出发,研究了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应用具有的性质:不变性、无偏性和最小范数性,导出了适用于所有平差函数模型的方差分量的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的通用公式,该公式在一条件下与Helmert型通用公式、极大似然估计通用公式、最优二次无偏估计通用公式一致。由国外学者C.R.Rao导出的方差分量最小范数无偏估计公式以及由Lars E.Sjoeberg所给出的方差分量最优二次无偏估计公式,都是该通用公式的特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过程中测得的固有频率受到温度和车辆作用的显著影响,导致频率测试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引入频率变异系数,基于温度理论分析模型和车辆参数规律对桥梁频率理论公式进行简化并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形成剔除温度与车辆作用的桥梁频率变异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简支梁桥和门式刚构桥算例验证了剔除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的频率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能够很好地表征纯净的梁式桥频率,提高利用频率变化评估桥梁安全性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采用模拟系列和实测系列分析比较了传统矩法、极大似然法、概率权重矩法和四种不同经验频率公式纵向离差绝对值准则的寻优适线法。结果表明:矩法所得参数和设计值比总体真值偏小较多;极大似然法在P-Ⅲ型分布中C_s≥2时无严格解;期望公式适线法成果偏大较多,有效性也较差;季学武等提出的经验频率公式适线法所得成果与总体真值比较接近,有效性也较好。另外两套经验频率公式的适线法,成果居上述二者之间;C_s≤2时概率权重矩法的有效性和无偏性都不错。实际洪水资料的计算成果表明:不同经验频率公式的寻优适线法所得参数估计值在一般情况下差异较小,当C_s较大时才有明显差异。各方法所得参数除均值外均各不相同,但概率权重矩法与寻优适线法差异最小,现行的目估适线法与其他各方法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增长曲线模型的回归系数提出了生成分估计,并证明了生成分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进一步,对最小二乘估计的任一线性交换,给出其均方误差的一个无偏估计,并应用极小化均方误差的无偏估计的方法,给出了确定偏参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对增长曲线模型的回归系数提出了主成分估计,并证明了主成分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进一步,对最小二乘估计的任一线性变换,给出其均方误差的一个无偏估计,并应用极小化均方误差的无偏估计的方法,给出了确定偏参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以悦乐水文站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适线法绘出悦乐水文站洪水理论频率曲线。采用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3种常用的洪水计算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通过频率曲线查到的频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种计算方法中,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的偏差较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FDTD方法计算出了岩土层孔中不同深度电场的时域波形,并将时域结果经傅立叶变换得到不同深度电场的频谱。用数据拟合法给出了特定频率成分电磁波随孔深度衰减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FDTD计算域外一定范围内的场值可以用经验公式来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研究改善变频调速的起动性能出发,导出在恒磁通下变频调速的起动转矩M_o与起动频率f_o的关系,并根据电动机的参数给出了选择最佳起动频率f_q的公式与经验数据,对实际调速系统的起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独立矩形高层建筑扭转风振响应与扭转动力风荷载的经验公式.方法 结合随机振动理论与结构动力学知识,采用频域法建立了矩形高层建筑扭转向风振响应积分计算方法.进而通过必要的假定,将复杂的积分计算公式简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公式.为了减小在公式简化过程中采用的假定带来的误差,引入了误差调整系数.并通过对不同地貌条件下各种长宽比、高宽比和频率的建筑物的误差调整系数的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误差调整系数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误差调整系数的公式.结果 得到了矩形高层建筑扭转向风振响应计算的经验公式.结论 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构响应与由积分方法计算得到的响应很接近,总体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在5%以内.说明简化经验公式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GEV分布模型参数与历时关系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现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一般基于对数Pearson-Ⅲ概率分布模型和Gumbel概率分布模型,采用经验Horner公式推求。该方法具有参数推求复杂,无确定解释解,并且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将GEV概率分布模型引入到东莞市城区年最大降雨强度频率分析中,并与对数Pearson-Ⅲ概率分布模型和Gumbel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确定GEV概率分布模型优于上述2种分布模型。然后,利用GEV分布模型参数与历时关系推导出一种新型的暴雨强度公式,并与经验Horner公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更好,并且参数易推求,推导的暴雨强度公式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P—Ⅲ型参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Moute Carlo试验,对P-Ⅲ型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作了详细地比较,包括矩法、极大似然法、适线法、转换法和概率权重法。在矩法中又分析对比了六种不同的C_s修正公式。同时也考虑了四种不同的转换法,并着重讨论经验频率公式的选用。通过大量的计算工作,作者建议采用极大似然法(当C_s<2.0时)或概率权重法(当C_s>2.0时)来估算P-Ⅲ型的参数和设计洪水,用Bobee和Robitaille公式来计算C_s的矩法在实用上也是可行的。它们都要比适线法好。Weibull公式是有偏的,不宜继续使用,作者提议应该对我国现有的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作出重新的论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分析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M INQUE估计法)和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B IQUE估计法),导出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的计算公式,证明这两种估计方法等价的条件.理论分析表明,无论初值如何选取,在迭代收敛的条件下,M INQUE估计法和B IQUE估计法的结果一致.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的意义明确,建模过程简明,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作者自行研究的通用母版数据生成算法以及实现各种绘版方式时使用的变换公式.简单介绍了对绘版同样重要的数据校验软件.这套CAD软件已成功地应用于绘版实践中,绘制出了37cm中分辨率变间距CDT(彩色显像管)荫罩母版.  相似文献   

14.
MAXIMUMPOSTERIORESTIMATEANDITSSTATISTICPROPERTIESMAXIMUMPOSTERIORESTIMATEANDITSSTATISTICPROPERTIES¥QinHui;ZhangHousu(Departme...  相似文献   

15.
逐点比较法是一种最常用的直线插补算法,而在其插补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偏差值的计算.鉴于以往教材中所提供的偏差公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本文经过重新推导,得出了新的具有一般性的偏差计界公式,又经实例验算,证明该算式是完全正确的.从而为正确解释绘图机直线插补过程提供了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MSS图象的地理位置纠正、分类与成图以及有关问题进行论述。在监督分类过程中,提出并采用了“同类分组法”准则和“相对距离阈值”,以提高分类质量。在地理位置纠正方面,分析了MSS图象的畸变因素,对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畸变都作了纠正。绘图程序设计中考虑了绘图机的成图特点和效率,以提高图件精度和绘图速度。绘制的杭州西湖地区与大门山地区1∶5万彩色分类图质量好,地理位置正确,自动注记出的高斯—克吕格方里网和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完全重合,使遥感分类图象“地图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VB和delphi混合编程,在充分利用Surfer强大绘图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沂沭泗水系气象等值线图的自动绘制。对Surfer件功能深入研究发现,surfer与VB编程语言之间可以实现ActiveX自动化连接,将surfer强大的绘图功能与VB编制交互界面程序的优势相结合,通过VB调用Surfer的绘图函数,实现沂沭泗水系气象信息填图、等值线绘图及色彩填充,并能动态地显示与输出这些图形。实时气象资料的图形化显示有助于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水平,为人工增雨指挥作业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对防御宿迁的雷雨芙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Kalman滤波在ARIMA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2,5)研究的基础上,对ARMA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作了推广,证明了推广后的形式是ARIMA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证明了由此得到的估计量是最小均方线性无偏估计,最后给出l步线性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9.
对锻造操作机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学特性分析,研究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是实现操作机夹钳末端位置精确控制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某典型锻造操作机夹钳平行升降机构的机构特征及运动学特性,得到了夹钳末端随升降缸运动的变化规律以及夹钳平行升降动作的运动学逆解方程。结合锻造操作机具体结构参数对夹钳平行升降逆解近似公式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高次方程近似公式的方法,并给出了二次方程近似公式,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操作机夹钳末端的位置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机床夹具定位误差计算公式有两种表达方式,每种表达方式具体应用条件各不相同,计算公式右边正负号前后两项位置的变换蕴藏着不同的定位方式和不同的误差变化方向.通过查阅资料、举例图示、分析问题和解释原因,提出在教学中不能只介绍其中一种计算方式,应正确讲解清楚每个公式所表达的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