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化学染色和免疫印斑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主要血清学抗原进行了鉴定和理化学分析。成虫有8个主要的血清学抗原分子,其分子量和化学性质分别为152kDa、脂蛋白;145kDa、脂蛋白;32kDa、脂蛋白;30kDa、脂蛋白;28kDa、糖脂蛋白;15kDa、糖脂蛋白;12kDa、糖脂蛋白;11kDa、糖脂蛋白。虫卵有7个主要血清学抗原分子,其分子量和化学性质性质分别为32kDa、脂蛋白;28kDa、脂蛋白;15kDa、糖蛋白;12.5kDa、脂蛋白;12kDa、糖蛋白;11kDa、糖蛋白;10.5kDa、糖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和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同时对糖悄病合并有大血管病变患者与无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脂蛋白(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有大血管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较无大血管病变组升高尤其显著。结论:脂蛋白(a)与糖尿病Ⅱ型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对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除具有运输脂类的功能外,还可对细胞进行调节,其对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已有不少报道,所以目前认为脂蛋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外,脂蛋白又可对癌细胞有较大的影响。这类对细胞功能有重大影响的脂蛋白称之为调节脂蛋白(Regulatory Lipoprodle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8例老年冠心痛和50例健康人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脂蛋白A1平均浓度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固醇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月旨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1比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对老年人的血清脂类的检测,尤其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检测结果异常时,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a)[Lipoprotein (a)]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结构相似,都有相同的载脂蛋白B100和类似的脂质成分。但二者存在2个区别:(1)脂蛋白(a)中糖类含量比LDL高数倍;(2)脂蛋白(a)除含有70%的载脂蛋白B外,还含有其他脂蛋白不含有的载脂蛋白(a)。由于载脂蛋白(a)与凝血酶原高度同源,因此可能参与凝血过程。近年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沉积的脂质有氧化型LDL(OxLDL)、去唾液酸LDL(ds-LDL)等,ds-LDL易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集。我们的前期实验证明,LDL和脂蛋白(a)去唾液酸后,在组织中的清除明显加快,特别是脂蛋白(a)更为明显。大量研究表明,脂可平(其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含量在70%以上)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研究用~(125)I-标记LDL、脂蛋白(a)、ds-LDL和去唾液酸脂蛋白(a)[ds-脂蛋白(a)],进一步观察姜黄素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a)是与LDL(低密度脂蛋白)相似的一特殊脂蛋白颗粒,大量研究证明,其血浆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高脂蛋白(a)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作者就脂蛋白(a)的生物化学特性、有关研究进展及可能的致病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a)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8例无冠心病者和9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和脂蛋白(a),并与1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和脂蛋白(a)做统计学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无冠心病组的CRP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脂蛋白(a)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RP和脂蛋白(a)测定值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冠心病患者的CRP与脂蛋白(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71;P<0.05)。结论:血清CRP及脂蛋白(a)是冠心病者动静相结合的检测指标,二者联合测定有利于冠心病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脂蛋白(a)在糖尿病并微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研究组病例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脂蛋白(a)并建立正常参考范围,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①血清脂蛋白(a)在人群中呈偏态分布,本组的正常参考范围是48.9-320mg/L:②血清脂蛋白(a)个体差异较大,病例组中有低于对照组中位数的个体;③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血糖浓度无相关性;糖尿病组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糖尿病伴微血管损伤和无微血管有显著差异。结论检测血清脂蛋白(a)有助于糖尿病并发血管损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采用注射四氧嘧啶和胰岛素以使家兔血糖升高和降低的方法,直接观察动物血糖与血清α及β脂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血糖与α脂蛋白间呈负相关。与β脂蛋白间呈正相关.说明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具体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蛋白(a)由低密度脂蛋白样微粒和载脂蛋白(a)构成,已有大量研究提示,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可能使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的发生率提高,并且脂蛋白(a)可能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亦有相关性。然而,人群脂蛋白(a)浓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目前仍缺乏高效安全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提示血脂净化技术等可有效降低高脂蛋白(a)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近年来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脂蛋白(a)在及血小板的变化作用。方法:测定离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和脂蛋白(a)及其它脂质,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小板,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升高,对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a),且血小板与脂蛋白(a)具有高相关性。结论:血小反与脂蛋白(a)在脑梗塞性疾病发生中协同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脂蛋白 (a)在心、脑梗塞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同时测定心肌梗塞及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和脂蛋白 (a)及其它脂质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血小板、脂蛋白 (a)水平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且血小板与脂蛋白 (a)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与脂蛋白 (a)在心、脑梗塞性疾病发生中协同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生素E烟酸酯对脂蛋白(a)的影响。方法选取360例脂蛋白(a)增高患者连续给予维生素E烟酸酯3个月,观察其对脂蛋白(a)的影响。结果运用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脂蛋白(a)增高患者总有效率达89.9%。结论维生素E烟酸酯能有效的降低脂蛋白(a)。  相似文献   

14.
微孔草种籽油对小白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孔草(MicroulasikkimeusisHemsl)种籽油对正常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有显著降低作用(P<0.01),且有剂量相关性;而低密脂蛋白和高密脂蛋白水平无差异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于脂蛋白(a)这一与纤溶酶原同源的脂蛋白是否是女性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有临床意义标记物仍存在争议。通过不同分析方法获得的脂蛋白(a)水平之间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肥胖儿童血清脂蛋白谱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军  国汉帮 《北京医学》1994,16(4):210-212
本实验检查了7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68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糖、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表明,肥胖儿童的脂蛋白谱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B表示)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表示)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脂蛋白谱的改变,通常被认为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较深入的研究已经发表。就运动对各种脂蛋白的影响、运动强度及运动形式与脂蛋白代谢的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将运动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影响加以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控制状态下的血清脂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血清脂蛋白的变化。方法以HbA1C作为血糖控制状态的监控指标,观察有无并发症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观察开始及降糖治疗2个月后,不同血糖状态时血清脂蛋白水平。结果观察开始时,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有显著的脂蛋白异常代谢,且并发症组异常更加明显(P<001)。治疗2个月后,除HbA1C<80%的无并发症组,脂蛋白代谢恢复正常外,其余各组均有明显的脂蛋白代谢异常。结论糖尿病存在着脂蛋白代谢异常,且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情及血糖控制状态,其体内脂蛋白代谢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9.
血清脂蛋白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清脂蛋白代谢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变化过程.一方面,机体的每一器官、组织以至细胞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并影响着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是全身血管系统(首先是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的直接条件,其平衡失调则成为全身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的诱因,甚至引发临床诸多病证.因此,恰当地评价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状态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失调综合征很可能是引起有关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血清脂蛋白谱较理想地表达了血清脂蛋白动态平稀的关态,是中西医结合认识血脂代谢和"脾气散精"功能的新指标.实践提示,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应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据WHO的建议,将血清脂蛋白电泳作为高脂蛋白血症分型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常人脂蛋白电泳图谱为三条区带—即α、前β和β脂蛋白。α脂蛋白区带相当于血清蛋白电泳α_1—球蛋白区带位置;前β脂蛋白相当于α_2—球蛋白位置;而β脂蛋白则相当于β—球蛋白位置。这种对应关系说明组成脂蛋白的蛋白部分分别是血浆中的特定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