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侯秀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00-201
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医保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促进今后更好地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住院部医疗保障性药品进行统计分类及对2009年住院患者医保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药物的常用储备中医保甲类药物占41.97%,乙类药物占44.26%,非医保药物占13.77%。抽查100例住院医保患者,在住院费用中药品比例占40.75%,其中自费药品比例为0.97%。结论:本院住院患者医保用药存在医保乙类药物及非医保药物用量过高和使用不合理现象,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新药定价、医保目录评审和医保支付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新药进入医保支付的评价思路;然后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药品评审为例,着重介绍药品进入医保支付的评审组织结构、评审流程;最后介绍药品评审结果在医保支付政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力 《中国药房》2012,(48):4515-4517
目的:为完善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分析目前全民“医保”和药品“零差率”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医保”制度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人群分类设立。短期来看,医疗费用减免可减轻费用负担,但长远来看将推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保”报销比例不宜快速提高,免费医疗更是不可取。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短期内可降低药品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能减轻人民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医药分开、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出发点应当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严控和药品产业大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控制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促进药品产业发展。落实前提是将医院原先获得的药品收益留在卫生系统。结论:可行的办法是成立药品招标配送中心,由该中心加价配送药品给各个医院,医院“零差率”销售药品。该中心加价所得药品收益纳入财政专项收入,并转拨卫生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不断深入,当前医保支付已进入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阶段。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形势下,药师作为处方审核第一责任人,在DRG诊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近些年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汇总、讨论,归纳出DRG模式下的药学服务形式。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临床疾病诊疗方案、参与讨论疑难病例、处方前置审核、处方点评、专项合理用药培训等,按照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转变医院药师工作职能中心,“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保障患者医保基金使用的合理性。结论 在DRG的模式下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保驾护航,为医疗机构更安全、更合理、更规范地使用医保基金提供药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完善我国多适应证药品基于价值定价的医保支付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多适应证药品价值定价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流程,分析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瑞典的价值评估指标和基于价值定价的医保支付策略,为我国多适应证药品医保支付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价值定价的实现首先需要制定一个价值框架以定义、测量、整合价值,再通过建立模型将总价值转化为价格。各国多适应证药品根据价值定价的整体思路一致,但价值评估指标存在差异。英国和瑞典主要以药物经济学方法测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s)为价值标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则更侧重于以药品的临床治疗价值和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为标准。在多适应证药品的医保支付策略方面,法国采取的是基于预期使用量的单一加权法,德国采取的是基于价值和使用量的组合加权法,英国采取的是名义医保支付标准结合患者准入协议法,意大利采取的是名义医保支付标准结合管理准入协议法,瑞典则采用不同适应证不同商品名的独立支付法。我国可在借鉴上述多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多适应证药品的价值定价策略,综合借鉴和使用多种医保支付策略,完善患者及药品使用信息收集机制,为实施多适应证药品价值定价和医保支付策略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
孙树华 《中国药业》2002,11(9):12-12
药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规范有证、取缔无证、打击伪劣”。《药品管理法》所监管的相对人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与使用这四个部类。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和GMP、GSP认证工作,以及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药品市场的经济秩序有所好转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工作中的其他薄弱环节。那就是无法直接有效地监管药品使用这一最大的终端环节。今年年初,我们在对一起违法案件的查处过程中发现,涉案的医疗机构多达339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一年的药品消耗量大约为3…  相似文献   

7.
<正>监管部门分口把关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加强药品研发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给虚假医药广告“下药”之本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势在必行一些药店的橱窗成了药品的宣传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年第三季度广告发布情况监测结果表明,药品、医疗、保健品、食品广告违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尚存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协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评估法,分别对目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直接协同与间接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保支付制度在技术层面的付费方式、效果层面的绩效评估、管理层面的过程管控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其间接协同作用包括: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可促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出调整以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可调整医药市场,影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为:中选药品品种少,采购范围与医保降费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医保对于非中选药品"一刀切"的支付标准可能会削弱药企对仿制药研发的积极性等。因此,下一步还需大幅扩大药品采购品种和范围,对于本身品种就较少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开医保支付限制;协调医保报销政策和采购方案,提升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引导医疗机构从"价格医疗"到"价值医疗"理念的转变,兼顾市场多方利益,形成全方位的药品价格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更好贯彻执行医保政策。方法: 整理汇总《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中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解读。结果: 54个药品具有限制支付范围,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存在差异的药品有49个。结论: 对于全身用抗菌药物,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关部门应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诊疗指南,逐步扩大药品的支付范围,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同时,应制定准确和详细的限制支付范围,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标准化解读,以便医药机构更好执行医保政策,充分保障患者的参保利益。  相似文献   

10.
药事管理     
《上海医药》2002,23(12)
浙江从源头上杜绝 违法医疗和药品广告 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医疗、药品广告监管情况通报会上,这个省的宣传、工商、药品、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共同推出了旨在加强媒介广告监管的若干规定,力求从根源上遏制违法医疗、药品广告的滋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北京医保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评估该病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提供数据信息。方法:收集某医院医保类型为北京医保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全部相关直接医疗费用,同时对患者住院期间所用药品费用做以分析。结果:GEP-NENs患者每人每年直接医疗费用为23 502.13元,北京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6.27%。患者住院期间,药品总费用占总费用比例约为56.22%,针对GEP-NENs的药物和抗癌辅助药物费用所占比例较高。结论:GEP-NENs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花费较大,医保可以缓解其部分负担。但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因此对于整个医保基金影响相对较小。GEP-NENs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药费占比相对较大,主要和疾病本身的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艳  田峰 《中国处方药》2024,(2):103-107
目的 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药品目录》)抗菌药物品规设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贯彻执行医保政策,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整理汇总2019~2022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全身用抗菌药物,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结果 抗菌药物品规数及协议期谈判品种逐年增加;四版抗菌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型、口服常释剂型为主(两者之和在79.14%~80.65%);限定支付条件药品2019版、2020版50种,在2021版增至54种,2022版锐减至44种;儿童抗菌药物专用药占比在3.76%~5.35%;《医保药品目录》涉及国家重点监控药物抗菌药物6个品种,9个品规。结论 抗菌药物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需扩大《医保药品目录》抗菌药物限定支付条件,达到与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一致;加大对儿童抗菌药物专用药的关注;加强涉及国家重点监控抗菌药物医保目录品种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用药》2013,(10):54-54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药品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出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以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产、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和加强药品监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下称“两打两建”行动)。集中半年的时间,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出药品安全隐患,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移送一批违法案件,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完善监管规范和机制,提升药品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魏京海  崔峥  张晶晶 《中国医药》2012,7(5):624-625
目的 对北京市儿童医保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订和完善儿童医保目录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收录品种中儿童用药品种,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7月的药品品种目录进行分析.结果 医保药品目录中儿童临床常用药品可支付品种偏少,且适合儿童的剂型相对不足,化学药制剂除注射剂、专科用药外共1042个品规剂型,儿童用药232种(22.3%);中成药1316个品规剂型,儿童用药395种(30.0%).抗微生物药物中的环酯红霉素、伐昔洛韦,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中的布洛芬、酚麻美敏,呼吸系统药物中的孟鲁司特钠,消化系统药物中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血液系统药物中的铁剂7种药物,目录中只收录了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未收录适合儿童服用的颗粒剂、干混悬剂等.抗微生物药物中的夫西地酸,消化系统药物中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循环系统药物中的果糖二磷酸钠3种药物,医保目录中只收录了注射剂,未收录适合儿童服用的口服剂型.用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症的维生素AD滴剂在医保目录中药品通用名未收录儿童常用剂型.结论 目前执行的医保药品目录仍有待完善,儿童专用药物相对缺乏.加强和不断完善儿童医疗保障政策规划,制定儿童专用目录,是促进儿童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医疗机构总额控制及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下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模式。方法 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2020年医保结算住院病例资料,包括参保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出院主诊断+主要操作等,经分类整理后,记录相应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10版(ICD-10)及诊治编码(ICD9-CM3)对疾病进行分类编码和医保住院病历分组,确定分组结果,分析不同病种住院床日、例均药费、例均医疗总费用、医保政策内费用等,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探索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结果2017年人均基金统筹支付金额占比低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2017年个人支付金额占比、人均政策内费用占比、人均药费占比高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效果在住院时间中“中低风险级别”和“无死亡病例”中得以显现,住院费用在“中高风险级别”“中低风险级别”“无死亡病例级别”中得以显现。结论 医疗机构总额控制及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费用结构合理,但未能充分达到促进分级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医保机构药费支付过快增长现象,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益。方法:利用精确化管理理论和药物经济学原理,对医保机构药费支付现状、流程、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医保机构药费支付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目录下品规结算无压缩管理的结果。结论:融入药物经济学思想,通过可操作的精确管理,可有效降低医保药费,实现医保经费的有效控制,同时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据悉 ,南京市政府决定 ,自2002年6月10日起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的用药范围 ,对100种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乙类药品 ,“医保”参保人员可“零自付” ,其余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均调整为10 %。南京市“医保”领导小组负责人士说 ,此次调整可有效地减轻患者负担 ,惠及全市35万“医保”参保人员。首先 ,住院个人负担平均减轻5 %。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 ,乙类药品占整个药品用量的53 .7 % ;而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 ,患者在自付一定比例后 ,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据了解 ,2…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4):3317-3320
目的:为我国制定合理的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分析国内外正式发表的学术文章、官方网站和政府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和知情人访谈,总结国际主要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机制,高值药可持续的公平可及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政策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国际通用的医药支付价格的确定依据为内部参考定价法、增量成本-效果评价法、外部参考定价法。国际社会还采取以公平药价计划、药品专利池、开源药物研发组织等形式促进高值药可持续地公平可及。我国实现全民医保目标后,应积极探索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价格。可以在仿制药质量和临床疗效一致性评价后,采用内部参考定价法确定有仿制药竞争品种的支付标准,采用外部参考定价法或增量成本-效果评价法确定创新专利药品价格谈判的参考价格,对高值药物采用公平定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李欣雨  徐娟 《中国药房》2024,(8):906-911
目的 为我国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政策的顺利实施落地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实施细则与监管体系、药品遴选、药品配备和质量控制、医保基金运行状况和信息化能力4个方面对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政策的执行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推进策略。结果与结论 我国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政策可能存在政策实施细则和全流程监管体系不够明确,部分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斟酌,药品配备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难点,各地医保基金管理和运行状况存在差异以及信息化能力不足等执行困境。对此,本研究认为可通过完善“双通道”政策实施细则、提高“双通道”药品目录合理性、建立“双通道”药店动态退出机制、推行专业化配送服务、完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等措施来推动“双通道”政策的实施落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以下简称“谈判药品”使用情况,为优化与调整医院药品目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谈判药品的使用情况,比较谈判药品谈判前后药品单价、销售数量及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22年医院使用的谈判药品品种从原来的5种增加至24种,分析比较的13个药品中有11个药品经谈判后单价降低,7个药品经谈判后纳入医保及医保门诊特定病支付目录。DDC平均降幅36.43%,DDDs平均增幅1 770.31%,该项政策施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销售数量显著增加。结论 通过降低药品单价、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方式实现谈判药品销售数量显著增加。谈判药品经济性提高,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院用药合理化,提高药品可及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