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理的产品定价是生鲜类农业众筹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及互联网思维构建了生产者组织化联合和消费者社群化聚合、O2O场景产销对接模型和产品阶梯定价策略。研究表明,与传统开放式多级分销模式相比,生鲜农产品通过农场直达家庭的众筹预售在促进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保障质量安全方面优势明显,可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顾客让渡价值并在阶梯价格吸引下“滚雪球”式地为生产者聚集批量订单进行定制化按需生产,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模式中的合作博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磊  乔忠  刘畅 《管理工程学报》2012,26(4):100-106
本文在需求函数中引入“合作社为提高每单位农产品质量而付出的努力成本”这一变量,利用非合作博弈中的Buyer-Stackelberg模型、Seller-Stackelberg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对比研究了农超对接模式下超市与合作社在竞争、合作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零售价格和市场需求量的差异,得出了合作博弈模式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农产品零售价格,并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三个结论.最后,本文的算例结果显示,农超对接的合作博弈不仅能实现以上结论,还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对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当消费者对农产品零售价格越不敏感而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时,合作博弈的解就越优于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25):23-23
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2008年下半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发文,推广农产品“超市+基地”的“农超对接”模式。最近,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44):15-15
正围绕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贵州"智慧农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正在测试改版,预计今年年底可整体上线。该平台包括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服务、智能化配送、农产品生产种植溯源、农产品直供电子商务产品四大子平台。智慧农业生产管控服务平台:实时收集农情监测数据,实现农业病情、虫情、灾情、墒情等信息的快速掌握,帮助农业生产者实施科学、高效的决策和部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消耗和人为因素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为后期实现农产品可追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鲜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牛鼻子"。通过改革生鲜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信息流来改善物流和现金流,实现生鲜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综合价值最优,是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目的。依托连锁企业的ERP信息系统,集成VRM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基础信息、特征信息、业务操作过程和安全质量及可追溯信息纳入集成的信息系统管理中,促进连锁超市发掘第二利润源。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2-22
上海“菜管家”实现农产品从网络到万家 最近举行的首届上海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高峰论坛披露,上海农业信息公司的“菜管家”优质农产品订购平台,目前已经与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数以千计的优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订购,送货上门,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农业服务市场发展壮大推动了农产品销售服务模式创新。但是,作为经销模式有益补充的委托代销模式在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中还极少被采用。在代销商的保鲜努力影响农产品鲜度和损耗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了生产商和代销商的主从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支付服务费和视同买断两种委托代销方式的最优产品定价、代销期和保鲜努力水平,以及生产商和代销商的委托代销方式选择和达成委托代销协议的条件。结论表明,服务佣金和协议价是影响农产品委托代销策略的关键因素。若协议价足够高,生产商和代销商倾向于采用支付服务费委托代销方式;若协议价处于中间水平,生产商和代销商倾向于采用视同买断委托代销方式;若协议价过低,生产商和代销商不能达成委托代销协议,但是协议谈判的结果更可能向视同买断方式靠拢。此外,服务佣金契约和协议价契约不能协调农产品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始性和自发性,农产品流通组织建设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由封闭到开放的需求,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培育"农产品经济人"和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农产品产销联盟等途径,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解决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9.
金亮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6):153-166
农超对接"模式有助于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缓解农户农产品"卖难"和消费者"买贵"同时存在的矛盾。本文针对由一个农户(或合作社)和一个超市组成的"农超对接"系统,考虑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偏好的异质性,且消费者偏好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不匹配成本为不对称信息,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定价及合同设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称信息下,农产品总是不会滞销,农户通过"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的合同设计能够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完美协调;在不对称信息下,农户存在低批发价格合同、固定批发价格合同以及高批发价格合同等三种策略,在后两种策略下,农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总是会给农户造成损失,给超市带来额外信息租金,但不一定会造成消费者剩余或社会福利的损失;当农户选择高批发价格合同时,若满足一定条件,则超市与农户能够达成信息共享谈判而共同分享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农超对接"这一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已经实行4个年头了,事实证明"农超对接"是一项超市与农户互利共赢的举措,也是进一步适应消费需求的做法,因而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焦作市大中型超市"农超对接"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9):20-21
正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和创新不足两大问题,2013年12月,浙江启动了"民企科技金融双对接工程",并在2014年初将之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一年来,浙江积极与军工类企业、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及科研单位建立对接通道,初步建立了对接部分高端资源的服务通道,搭建了社会化对接服务平台,探索了多样化复合型的对接模式,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接工作推进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民企与现代金融创新要素的交互集聚,推动了民营经济转型和提升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12.
省市速递     
正2013年12月31日,全国首个专注于农村要素流转的综合性互联网门户——"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今后,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处置信息等市场供求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自由登记、统一发布,其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效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菜贱伤农,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日前紧急部署对策。要求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平稳,帮菜农寻找销路。其中包括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与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等。这些对策的提出。为农产品营销新业态的出现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消费者对国内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本文构建了植入消费体验的生鲜电商C2B2B2C模型,让碎片化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就近聚合为社群化的食物社区,生产者通过合作社聚合为规模化生产基地,食物社区与生产基地借助电商平台进行产销对接、以销定产和消费体验。研究表明,在传统B2C模式下消费者只能依据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进行Stackelberg博弈和有限消费体验,购买需求较少。当植入充分的消费体验后,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为prosumer,购买需求随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任度增加而增加。实证揭示,农耕生产、质量追溯、物流配送、网购操作、产品呈现和售后服务都会显著影响消费体验,电商平台要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为消费者设置这些全面而丰富的体验场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117个国家作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流通能力较弱,且在影响农产品流通能力的各个因素中,公路等硬件设施并没有拖累中国农产品的流通能力,而航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初级教育水平低等才是制约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农超对接,这种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优势日显,并创造了政府、超市、消费者、农户多赢的局面。目前国内关于农超对接模式的研究比较欠缺,本文在大量走访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现有农超对接的模式和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以期为未来农超对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空间信息服务管理实现了城市基础地理数据、企业信息化数据和电子政务数据的整合,利用中间件技术和XML技术实现了数据库引擎和数据库接口设计,通过工作流技术实现整个或部分业务过程的自动化描述和运行,从而构建了基于WebGIS的数字城市应用平台.该平台为各类与城市空间信息相关的资源信息网络提供了开放的信息空间,为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为政府和专门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孙新波  苏钟海 《管理科学》2018,31(5):117-130
  世界经济的发展呼唤先进制造理念和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制造业企业通过了解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机理,可以使其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促成敏捷制造。然而,已有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过程的研究缺少契合当前情景的视角以及完整、清晰的探究。         鉴于此,引入赋能概念,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对青岛酷特智能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营销3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技术,构建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敏捷制造的开放式概念框架,通过调研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分析数据,分析并构建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研究过程严格遵循理论构建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逻辑。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可以通过高效对接消费者需求与资源以及提高中间对接环节的效率来打造。从数据驱动视角看,数据化、标准化和联网化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数据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接入性和流通性,减少制造加工环节的延缓;另一方面,联网化可以让需求数据直接对接企业的资源和制造过程的设备,进而实现资源的自动整合,打造企业高响应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供给。         从数据驱动视角构建的敏捷制造过程模型系统详细地解释了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完善和拓展了关于敏捷制造的研究,为未来敏捷制造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启示。此外,为了给企业实践提供更加详细、明确的指导,给出基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实践指导步骤。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流通连接着农业的生产端和广大群众的消费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更是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2016—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河南省农产品流通综合技术效率尚未达到最优,具体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方面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强化农产品基础设施支撑、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加快补齐冷链技术短板、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等具体举措,打通农产品流通的“神经末梢”,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输送。  相似文献   

20.
《管理科学文摘》2009,(1):57-57
海南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通过结构调整,企业出口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出口交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10.4%。果蔬冷藏保鲜库建设取得新突破。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加强企业管理,为企业构筑服务平台取得良好成效;乡镇企业信息统计工作。我局获得“2007年度全国乡镇企业系统统计年报特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