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溢洪道为布置在大坝中间坝段上坝身溢洪道,坝身溢洪道以堆石坝体为基础.由于下游坝坡较陡,泄槽底板在其自重、水流拖曵力、水流脉动压力、板顶动水压力等荷载组合作用下,底板抗滑稳定至关重要,为保证斜坡面上的泄槽槽身的稳定,采用锚固板加锚固筋,锚固筋布置层数多,采用何种型式关系到坝身溢洪道的施工难易程度及经济性,为此进行了锚固筋型式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溢洪道上橡胶坝的特点,提出溢洪道上的橡胶坝工程溢流堰应为宽顶堰,长度应保证坍坝后坝袋不会伸出堰顶,宜采用堵头式坝袋、锚固方式为锚固槽锚固,有条件可自压充水。  相似文献   

3.
堰面混凝土施工为溢流坝混凝土施工难点部位之一,容易产生麻面、错台、变形、露筋及裂缝等混凝土质量通病.沙沙坡水电站工程溢流堰面抗冲磨混凝土施工采用特制的堰面轻型桁架,使模板安拆与混凝土浇筑平行作业,并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防止骨料入仓分离,加强混凝土表面抹光修整工艺,使溢流堰面抗冲磨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现有高溢流坝堰顶形状的不足之处,建议堰顶上游用椭圆曲线与上游堰面相切,堰顶下游用同一的指数曲线。运用二维数值模型优化研究了椭圆曲线的长、短半轴,提出一种新的溢流堰顶形状,称为南研型堰顶。最后,在水槽中对S=1/3、2/3及1的堰顶进行了验证试验,计算和试验的流量系数、堰顶压强水头基本一致,从而证明南研型堰顶形状可作为上游面倾斜的高溢流坝堰顶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过流宽度下,直角折线堰的过流能力和侧堰位置(前堰长度)、侧堰长度直接相关,其实质是溢流前缘长度随堰顶水头增加而减小。基于试验研究成果,对一定堰高,不同侧堰位置(前堰长度)、侧堰长度的直角折线堰流量系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基于溢流前缘长度变化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该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河道行洪能力,还能够产生较好的水景观。  相似文献   

6.
2012年开始实施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保证秦皇岛市供水安全,设计采用了溢流坝闸墩局部拆除加长重建,原溢流堰面局部凿除新建溢流堰面方案,堰型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47.00m,定型设计水头11m,挑流消能.溢流坝堰面垂直水流方向共分5块,宽度不均,分缝宽度为16.4~21.9m.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浇混凝土厚度0.8~2.5m.  相似文献   

7.
迷宫式溢洪道的主要特性迷宫式溢流堰通常以三角形、梯形或U形等成重复循环的方式布置在坝顶,这样将会大大地增加堰顶长度,加大泄流量。但这种堰顶轮廊往往会导致水流流态复杂化。随着上游水头的增加,迷宫式溢流堰中的水流流态经历全掺气、部分掺气、过渡和受压四种状态。对全掺气流态,水流系自由跌落在堰的整个长度上,而超过堰顶的水头很小,且水舌厚度和尾水深度对流量系数均不产生任何影响,故其运转情况较为理想。当过堰顶的上游水头开始增加时,则对上游端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使反向水舌收缩,  相似文献   

8.
阶梯式溢流堰的体型设计直接影响其水力特性及下游消能设施的规模。结合凯乐塔水电站工程的水力学模型试验,选用3D紊流模型,采用VOF法对其阶梯式溢流堰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水力工况条件下坝面下泄水流水力参数,并与水力学模型试验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置阶梯式溢流面能减少过流流速,提高消能效果,缩短消力池长度。  相似文献   

9.
拉.  ЕК 《水利水电快报》1999,20(16):1-6
为估算宽顶溢流堰的泄水能力, 需考虑多种因素, 但如此多的因素不宜采用某一种定律、方法或原则进行计算, 故需通过实验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溢流堰模型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新的计算图表及关系式, 用于计算其泄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即便是山区峡谷水库,迷宫堰在低水头情况下的超泄能力也比较大,但随堰顶水头增加,其过流能力降低明显。依托既有试验研究成果,结合过堰水流随流量增大,其流态从薄壁堰流逐渐过渡到真空实用堰流的现象,对比分析W型迷宫堰流量系数的变化;进而运用Origin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方法回归分析,给出迷宫堰溢流前缘长度随堰顶水头增加而减小的拟合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基于溢流前缘长度变化的W型和V型迷宫堰过流能力拟合公式。其成果能够很好说明迷宫堰溢流前缘长度以及过流能力随水头增加而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禹门河利用潴城滞洪区滞洪,河道内水流有一部分通过溢流堰溢流的形式排进滞洪区,河道内下泄150 m3/s洪水,而多于150 m3/s的洪水要在溢流堰上溢走,溢流堰的高度和长度决定了溢流量。禹门河全程建设三段溢流堰,通过这三段堰的溢流,能保证每段堰下游河道150 m3/s的洪水。文中主要阐述每段溢流堰的长度和高度计算。  相似文献   

12.
溢流重力坝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计算并绘制堰面曲线及堰剖面图,关于堰顶为克-奥曲线的堰面曲线的连接计算已有文献介绍过,而关于堰顶为WES曲线的连接计算已有文献介绍,但繁琐且不够准确。据此,文章介绍堰顶为WES曲线的堰面曲线的计算与绘制,此方法比现有的各种方法都直接、方便、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对曲线型实用堰前人已做过不少试验研究工作。总的来说,如溢流曲面能较好地符合流线型,其过水能力最佳。在设计水头下溢流时堰顶表面不出现负压,称为非真空堰,反之为真空堰。国内外拱坝溢流顶多采用非真空堰,以下提到的都为非真空堰。现有国内外各种非真空剖面形式都是对薄壁堰溢流水舌下缘曲线进行修改而成的。在设计水头 H_d 时流量系数为 M_d,当堰上水头 H 大于 H_d 时堰面出现负压,流量系数 M 大于 M_d,当 H 小于 H_d 时堰面部分区域压力大于大气压,流量系数 M 小于 M_d。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克里格尔-奥菲采洛夫剖面(以下简称克-奥)和美国 WES 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4.
(一) 前言侧堰是布置在渠道侧边的一种溢流堰形式,当流体表面超过堰顶时,它可使流体侧流。侧堰的溢出流态与近流垂直堰的溢出流态是根本不同的。侧堰溢流是空间变流的一种典型状态,而且侧堰溢流量受干渠流速的影响,尽管此流速不大。侧堰是倾泄排水系统剩余水流的常见方式,被广泛用来宣泄暴雨洪流。在灌溉工程中,宽顶侧堰系用作配水和逸水的水头调节装置。尖顶侧堰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大部分的小型水库,其兴利库容都满足不了灌溉所需,为了在不加高大坝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兴利库容,往往对原有溢洪道进行改造。在改造设计上,一般的措施是加长溢流堰,降低堰顶水头,抬高堰顶高程,从而相应地增加有效的蓄水库容。由于在改造时,大坝不得加高,在设计中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原大坝设计时所采用的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溢流堰顶的高程,以使水库兴利库容达到最大。常规的方法往往是:事先确定若干个堰顶高程,然后分别进行调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红桥水电站拦河闸面流消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低水头拦河闸平底堰和实用堰2种堰型面流流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低水头拦河闸溢流堰出口设置小挑角θ(θ=10°~15°)、适当降低出口挑坎顶及下游河床面高程之后,有利于面流流态的形成,降低了面流运行所需的闸下游最小水深的要求,同时扩大了溢流堰面流运行的下游水深区间,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迷宫堰水力设计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宽度为 W 的泄洪道上,设置平面上堰顶轴线呈折线,形状如锯齿形的迷宫堰,由于该堰的展开长度 L 与 W 之比 L/W 可以达到1.5~8,成倍地增加了溢流堰的前缘,因而当溢流水头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地增加泄洪流量,或者泄洪流量相同时,可减小溢流水头,抬高堰顶高程,增加兴利库容。因此无论是新建的或改建和扩建的溢洪道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迷宫堰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加大溢洪道泄量的堰型。迷宫堰改变传统溢流堰顶的平面形状,以增加有效堰顶的长度,加大泄流量。对于地流宽度受限或洪水超高库容受限的场合特别适用。此外,自由溢流的迷官式溢洪道造价较低,而且比一般有闸门的需要人工或机械操作的建筑物运用更为可靠。因此,迷宫堰愈来愈被世人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降雨时边坡筋锚三维网柔性防护结构可能沿坡面滑动失稳的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考虑雨水击溅和坡面水流冲刷作用,建立了降雨条件下边坡筋锚三维网柔性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探讨了边坡倾角、降雨强度、防护结构层厚度、锚钉间距、锚钉锚固长度对防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降雨相比,降雨条件下边坡筋锚三维网柔性防护结构受到的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防护结构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在相同的防护结构设计参数下,防护结构的稳定性随边坡倾角增加而减小,当坡面形成径流后,降雨强度对防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小;在相同的边坡条件下,防护结构的稳定性系数随锚钉间距、结构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锚钉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锚钉间距和锚固长度对防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最显著,锚钉间距可通过建立的模型合理确定,锚固长度不宜小于0.5 m。  相似文献   

20.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溢流坝设置了5孔泄洪孔口,其溢流堰采用WES型曲线。水力模型试验表明,初设方案的溢流堰面出现了较大的负压值,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堰面有可能会产生空蚀破坏。为此在分析溢流堰面产生负压原因的基础上,对溢流堰面体型进行修改和优化,结果明显降低了溢流堰面的负压值,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