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研究胭脂红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模拟生理条件(p H=7.4)下,胭脂红对蛋白质的动态猝灭常数为4.54×10~(13)L/(mol·s),属于静态猝灭;298K时其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5.33×10~7L/mol和1.35;热力学参数熵变(ΔH)与焓变(ΔS)均为负数,表明胭脂红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胭脂红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75 nm,两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导致荧光猝灭。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试验表明:胭脂红引起BSA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探究姜黄素(curcumin, CU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在不同pH条件下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光谱法计算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析CUR对BSA荧光猝灭作用和机理; 采用位点Marker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位点。结果 CUR与BSA结合形成了复合物, 产生内源性荧光猝灭作用, 属于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的结合作用力不同, 但结合位点数目均为1。由同步荧光可知, 色氨酸残基附近疏水性增强, 说明与CUR结合后BSA构象出现了收缩, 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位点Marker实验证明pH影响CUR与BSA结合位点,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pH 7.4时CUR与BSA的结合位点位于Sudlow’s site I附近。结论 本研究表明pH影响CUR与BSA的结合反应, 为CUR的活性保护及蛋白基递送载体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pH 7.41的生理条件下,以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和荧光光谱法对茜草色素类食用色素茜根定(Rub)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茜根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规律,根据茜根定与DNA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及EB对Rub与DNA作用的影响,推断Rub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为嵌插。结果显示:茜根定与DNA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比为n(Luc)∶n(DNA)=3∶1,Luc-DNA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17×104 L·mol-1·cm-1。其电化学变化规律同EB相似,这些试验结果都同时证明茜根定能够与DNA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在试验条件下,茜根定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存在嵌插。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咖啡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实验表明,咖啡酸对BSA 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在离子强度符合生理条件的情况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浓度比1:1 结合, 并求出二者的结合常数。以华法林(Warfarin)和布洛芬(Ibuprofen)为标记物,利用荧光光谱法确定了咖啡酸在BSA 的结合位置为site I。根据Fo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给体(BSA)与受体(咖啡酸)间距离(r0)为3.64nm。另外,利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咖啡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食用植物油加热后的氧化现象与荧光光谱之间的变化规律,采用了分子同步荧光法和LED固定波长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其中同步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激发波长190~800 nm、波长间隔10 nm,LED激发的发射荧光光谱法的检测条件是固定激发波长为425 nm,同时检测了5种食用植物油(一级大豆油、花生调和油、色拉油、芝麻油、棕榈油)不同加热时间下的两种荧光光谱,发现食用植物油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其同步荧光光谱和固定波长激发的荧光光谱都呈规律性变化,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更具明显,加热后的分子同步荧光光谱在430~490 nm波长区域都产生了新的荧光峰,试验表明植物油的荧光分析可作为研究食用植物油加热氧化过程的一种手段,试验证明,通过分析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可以定性分析常用食用植物油的氧化程度,并可以区别出5种食用植物油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均相法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HTCC),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TCC为壳聚糖C2位氨基H被季铵盐侧链取代的产物。在p H7.4的生理条件下,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并结合小牛胸腺DNA(ct DNA)热变性测定等实验手段,初步探讨了HTCC与ct DNA的相互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HTCC对AO-ct DNA体系有猝灭作用,且符合静态猝灭特征。圆二色谱、热变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HTCC主要以嵌插的方式与ct DNA结合,使双螺旋结构更紧密。  相似文献   

7.
以速灭威为模板分子,自制的2-氨基吡啶丙烯酰胺为荧光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为辅助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对速灭威具有选择识别性能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表明,使用0.50 mL乙腈和0.50 mL甲苯为溶剂,模板分子、荧光功能单体、辅助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2∶20,所制备的荧光聚合物具有最佳的吸附能力。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平衡结合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和选择性实验,其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可用于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类胡萝卜素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法,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叶黄素(LUT)、β-胡萝卜素(β-CA)、番茄红素(LYC)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相关信息。采用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分析结合位点。结果表明,LUT、β-CA、LYC对HSA荧光全都产生猝灭作用,其中β-CA对HSA的猝灭率最高;LUT、β-CA、LYC与HSA的结合常数在104~106 L/mol数量级,β-CA与HSA的结合能力最强;热力学参数表明LUT、β-CA、LYC与HSA均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力结合;同步和三维荧光表明LUT、β-CA、LYC与HSA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HSA的空间构象;位点Marker试验和分子对接发现,LUT、β-CA、LYC与HSA的结合位点均位于Sudlow''s site I附近。研究表明,3种类胡萝卜素均能与HSA结合,这对类胡萝卜素活性的开发利用、靶向递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章鱼胺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表面合成了对章鱼胺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对章鱼胺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和荧光响应。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食品基质中章鱼胺定量检测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检测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0 mg/L,最低检出限为0.37 mg/L,可用于黄酒和乳酪中章鱼胺的检测,回收率86%~98%,相对标准偏差(RSD)0.54%~4.65%。该方法可用于复杂样品中章鱼胺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模拟牛乳的生理环境pH6.6、37℃水浴的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青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青霉素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并发生分子间非辐射能量转移。热力学数据显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青霉素与蛋白质中接近色氨酸残基的区域发生了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蛋白二级结构结果显示,青霉素与蛋白质结合会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进一步说明了青霉素在牛乳会与蛋白质作用形成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猪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猪胰脂肪酶(PPL)的相互作用,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EGCG对PPL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并抑制其催化活性,而金属离子(Ca2+、Mg2+、Cu2+、Fe2+)能减弱EGCG对PPL活性的抑制。分子对接研究表明,EGCG可通过疏水键、氢键及Pi-Pi堆积作用与PPL结合,阻碍底物进入酶活中心,从而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多酚和蛋白质是构成复杂食品体系的重要物质,利用多酚和蛋白质之间的分子互作,改变蛋白结构并提升乳液稳定性,已成为当前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研究卵白蛋白(OVA)与绿原酸(C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OVA-CA复合物制备高稳定性乳液。结果表明:CA对OV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为1,结合位点更接近于OVA分子中色氨酸残基的位置。二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CA的加入会改变OVA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其中,随着CA浓度的增加,α-螺旋含量逐渐增加,β-折叠含量逐渐减小。通过比较不同浓度CA下OVA-CA乳液的粒径,选择OVA ∶ CA=1 ∶ 0.1(摩尔比)为最适比例,制备粒径为(755.13±140.29) nm的乳液。与OVA乳液相比,OVA-CA乳液在常温下保持7 d,乳液状态稳定,同时pH值和盐离子(0~0.125 mol/L)稳定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将为改善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拓展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探讨采用显微镜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金属镀膜纤维进行鉴别的可行性,以常见的金属镀膜纤维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种样品在显微镜下的纤维形态,并通过ICP-OES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各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显微镜法能够鉴别纤维表面是否存在镀膜,ICP-OES法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够测试金属元素的含量,将两者有机结合即可准确鉴别金属镀膜纤维。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262-268
多酚化合物是食物中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功能活性成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与食物中其他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功能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本文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表征方法,包括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圆二色谱、等温滴定量热法、核磁共振法、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子对接和分子动态模拟等。多酚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氢键、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应用多种表征方法可全面地解析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Front-fac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FFFS)具有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适用于非透明或非澄清的液体和固体样品,故在食品的质量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食品中荧光的物质基础、前表面荧光光谱法分析的基本流程、前表面荧光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和前表面荧光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并对前表面荧光光谱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刘钊  马德运  孙志会 《食品科学》2018,39(24):327-331
以2,5-呋喃二甲酸和六水硝酸锌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合成一种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_2NH_2)_2Zn_3(fdc)_4]_n·DMA(Zn-MOF)。用荧光光谱法对该材料的荧光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材料在波长379 nm和398 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考察食品中可能存在的16种不同金属离子对该材料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Fe~(3+)能选择性地令该材料产生荧光淬灭现象。此外,考察Fe~(3+)浓度、浸泡时间和2种混合金属离子(Fe~(3+)-M~(+/2+/3+))对荧光淬灭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Fe~(3+)具有高度选择性传感功能,可作为荧光探针应用到食品Fe~(3+)的检测中,并可以高效地检测出Fe~(3+)。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辣条中糖精钠的含量,结果所测13种样品中有8种辣条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糖精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猝灭试验结果表明:糖精钠和BSA复合物的形成导致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糖精钠对BSA的动态猝灭常数在温度298,303 K和310 K条件下分别为3.31×1012,2.99×1012和2.60×1012L/(mol·s);298 K时,其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74×108 L/mol和1.92;热力学参数熵变(ΔH)与焓变(ΔS)分别为-51.35 k J/mol和-10.76 J/mol,表明糖精钠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觟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糖精钠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6.10 nm,两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导致荧光猝灭。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结果表明:糖精钠引起BSA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药食同源五指毛桃真伪品的三维荧光快速鉴别方法,研究β-环糊精(β-CD)对五指毛桃提取液的荧光增强作用。五指毛桃提取液在弱酸性条件下与β-CD形成主客体超分子化合物,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的荧光强度,为五指毛桃的荧光测定创造了条件。考察了五指毛桃与β-CD质量比m[(五指毛桃):m(β-CD)]、敏化体系pH值、敏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五指毛桃/β-CD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了敏化最佳条件,即m(五指毛桃):m(β-CD)=1:10,敏化时间1 h,pH值为4.25,敏化温度60℃。在优化β-CD敏化条件下,三维荧光等高线图谱特征、荧光峰位置、强度作为五指毛桃指纹识别的参考依据。建立了β-CD敏化三维荧光光谱法鉴定五指毛桃的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五指毛桃的真伪品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盟可首次发布NFT艺术品为庆祝盟可(Moncler)品牌创立70周年,品牌首次与数字艺术家安东尼·图迪斯科(Antoni Tudisco)合作打造7件周年庆NFT艺术品,同时还推出以品牌历史“非凡里程碑”为主题的全球广告大片及“非凡征程”全球巡回展览。据悉,品牌应用程序目前已支持集成托管钱包,以支持用户进行NFT存储。欧布斯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近日。  相似文献   

20.
翡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翡翠的传统鉴定手段,总结了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法(XRD)、电子探针(EPMA)、拉曼光谱法(Raman)、红外光谱法、阴极射线发光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为翡翠的鉴定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