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_(V1)T_(V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造影结果及入院时常规心电图,并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组,分析T_(V1)T_(V5)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心绞痛组中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为66.7%,而正常组(非冠心病组)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仅为7.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病变为53.6%,双支血管病变为75.0%,三只血管病变为77.3%.表明随着T_(V1)T_(V5)的阳性率增加,冠脉病变支数也随之增加,冠心病在各组间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χ~2=6.59,P0.05).结论 T_(V1)T_(V5)综合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V1、5导联T波的特征及V6导联T波和R波的特征;Tv1/Tv5〉1,V6T/R〈1/10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因胸部不适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心电图Tv1/Tv5〉1,V6T/R〈1/10阳性率在CAG阳性及阴性组中的差异,以及随访观察CAG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Tv1/Tv5〉1,V6T/R〈1/10阳性率在C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54.0%,14.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在CAG阳性患者中,有Tv1/Tv5〉1,V6T/R〈1/10阳性患者冠脉事件发生率高于Tv1/Tv5〉1,V6T/R〈1/10阴性患者。结论:对于胸部不适的患者,心电图Tv1〉Tv5,V6T/R〈1/10阳性可提示冠脉存在病变,并可预示在CAG阳性患者中,有Tv1/Tv5〉1,V6T/R〈1/10阳性其冠脉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158例健康青年人的心电图检查,发现TV_1≥TV_5者113人占9.76%,说明此现象不仅存在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而且是正常人心电图中较常见的正常变异或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及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16年在民族高校体检的20-90岁1029例(男442例,女587例)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为高尿酸血症(HUA),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超重肥胖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糖、血压等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5.45%,男22.85%,女9.88%,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2)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3)高尿酸血症组比正常尿酸组BMI、血脂、血糖及血压紊乱均高.BMI及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结论:高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差异影响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人群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内收蛋白的a亚单位(a-adducin)的Gly460Trp变异与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应用突变分离多聚酶链反应(MS-PCR)分析技术,检测了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10例正常对照者的a-adducin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第614位存在的一处G被T核苷酸替代的突变.这个突变使其氨基酸序列第460位的甘氨酸(Gly)被色氨酸(Trp)所取代(Gly460Trp).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人a-adducin基因型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G1y/G1y:34%(42人),Gly/Trp:41%(51人),Trp/Trp:25%(30人);在正常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28%(31人),46%(50人),26%(29人),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460Gly、460Trp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55%、45%;在正常组中分别为51%、49%,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内,各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人a-addudn基因第10外显子第614位核苷酸存在G/T分子变异,但与其原发性高血压缺乏关联.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Δ32在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中基因突变频率,探讨CCR5Δ32基因突变与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关系.以470名维族HIV高危人群(经Western印迹法确诊HIV阳性246人,HIV阴性224人)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多重PCR扩增,多重LDR反应,用测序仪检测CCR5Δ32的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维族HIV高危人群中检测出CCR5Δ32纯合子突变2例(其中HIV阳性1例,HIV阴性1例),CCR5Δ32杂合子突变38例(HIV阳性24例,HIV阴性14例).维族HIV高危人群中CCR5Δ32基因突变频率为4.47%,其基因突变在维族HIV高危人群中,HIV阳性和HIV阴性人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的维族HIV高危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Δ32的突变频率在不同接触类型的高危人群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中CCR5Δ32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中国其他民族人群,高暴露环境是艾滋病在新疆地区的高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房颤除外)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2 500例动态心电图中65例R-R间期延长者(且R-R间期均﹥2.0 s为标准),统计导致长间歇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2.60%(65/2 500),50岁以上者占92.30%(60/65)。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多见。导致长间歇的心电图改变从高到低依次为窦性停搏43.08%(28/65),房性早搏未下传20.00%(13/6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8.46%(12/65),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0.77%(7/65),二度窦房传导阻滞3.08%(2/65),房速后代偿3.08%(2/6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54%(1/6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检测的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认识导致长R-R间期发病的病因,以及了解引起各类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对临床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α-adducin基因的Gly460Trp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突变分离多聚酶链反应(MS-PCR)分析技术,检测2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32例正常对照者的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结果,新疆哈萨克族人α-adducin基因型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Gly/Gly23.83%,Gly/Trp50.64%,Trp/Trp25.53%;在正常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26.52%,46.96%,26.5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460Gly、460Trp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49.15%、50.85%;在正常组中分别为50%、50%,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内,各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新疆哈萨克族人α-adducin基因第10外显子第614位存在G/T分子变异,但与其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郴州市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的分布情况,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981例健康体检的人群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主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981人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1.63%,其中sr-T异常,窦性心动过缓,肢导联低电压,右束支阻滞多见,检出率依次为13.28%、8.76%、1.64%、1.34%,男、女性检出率无差异,中老年人检出率高于年青人。其它正常变异心电图检出率为6.9%,以早期复极、室上嵴图形、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单纯的左、右心室高电压多见。结论无异常临床表现的健康人群仍可检出心电图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电图异常增加,且不排除病理性改变的可能。建议在健康体检中,心电图应做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 女,7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呕吐一次入院。临床诊断:多发性脑硬塞并脑疝形成;高血压病Ⅲ期;高冠心。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见附图):P—P间距基本匀齐,窦性频率83次/min,房室传导呈3:2下传,其中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Rv5=4.9mv,Q—T间期最长达0.70s,Ⅱ、Ⅲ、aVF、V5、V6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余导联T波直立,各导联T波电压呈交替性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下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的T174M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74例正常对照者的AGT的T174M的多态性.结果显示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AGT基因型频率为TT78.91%,TM20.31%,MM0.78%;T174与M17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89.06%、10.94%.而对照组其相应频率分别为78.38%、21.62%、0%、89.19%、10.8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女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新疆哈萨克族人的AGT基因T174M多态性和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分析的14例,是我们在一次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时,给726人作心电图检查发现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标准者。其发生率为1.93%,均见于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预后良好,无须治疗,但因易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混淆而导致误诊,故应提高警惕并注意鉴别。掌握本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对于鉴别能引起ST段抬高的各种心脏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云南五地区部分人群的血压进行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不同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昆明、红河、玉溪、楚雄、丽江5个地区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居民1 579人(男737人,女842人),高血压患者394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4.95%.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26.05%,女性23.99%,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睡眠质量、高盐饮食、体重指数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2,1.245,1.496,1.994.结论:被调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睡眠质量、高盐饮食、体重指数.因此,高血压防治重点应以改变饮食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维持理想体重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人群血压的监测与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对不稳定型心纹痛远期预后评价价值.方法 对119例UAP患者及14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和心电图测定,并观察1个月和2a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cTnI升高组的UAP患者2a内与心电图相关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0.7%,显著高于血清cTnI正常组的14.3%(P<0.005).RR为2.43,95%可信限1.04—5.67,血清cTnI>0.16μg/L时,预测与心电图改变相关的2a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敏感性69%,特异性53%,阳性预测值41%,阴性预测值78%,均高于ST段下移组和T波倒置组.而ST段升高、ST段下移和T波例置3种心电图改变在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两组间2a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cTnI检测对判断UAP悉者2a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明显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确定该人群中EH患者HCMV的易感基因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博尔通古乡800例哈萨克族(467例EH患者,333例健康参与者)的外周血标本。使用Real-time 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测序技术检测HCMV-DNA,鉴别gB基因型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107例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中EH患者占65.4%(70/1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6%(37/107)。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中HCMV感染流行株存在3种gB基因型:gB2占37.4%(40/107),混合基因型:gB1+2占47.6%(51/107)、gB2+3占15%(16/107),分布及构成比存在差异; EH患者中存在三种gB基因型:gB2型占37.1%(26/70)、gB1+2占48.6%(34/70)、gB2+3占14.3%(10/70),分布及构成比存在差异;高血压男性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B2型占47.1%(16/34),gB1+2型占47.1%(16/34),gB2+3型占5.8%(2/34);高血压女性中则存在三种基因型:gB2型占27.8%(10/36),gB1+2型占50.0%(18/36),gB2+3型占22.2%(8/36);高血压男性和女性的3种基因型的分布及构成比不存在差异(χ~2=5.049,P 0.05);生物信息学结果发现:23例单一gB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性在0~11.5%,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在0~13.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中易感基因型为gB1+2和gB2型。且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单一HCMV gB基因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序列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 -羟色胺2A受体(5 -HTR2A)基因102T/C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在90名无亲缘关系的大理地区正常汉族人和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T/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组之间 ,等位基因频率 ( χ2=0.01,P>0.05)和各种基因型 (P值均大于0.05)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 -羟色胺受体基因102C/T的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用三种检测方法(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 线)比较46例高血压病人的心肌肥厚变化。46例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9~73岁之间。Ⅰ期高血压4例,Ⅱ期41例,Ⅲ期1例。对照组健康人53名(男33例,女20例),年龄在22~64岁之间。其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和(或)左室肥厚为56.52%,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为38.46%,向心性肥厚为61.54%,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包括左室高电压)为26.6%,常规 x 线为40%,三种检测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超声心动图比心电图及 x 线敏感。  相似文献   

18.
暨南大学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暨南大学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对高校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的问卷调查及全面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腰围,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将结果进行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比较。结果: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5%,男多于女,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青年组较低,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上升明显(P<0.01);在该组代谢综合征人群中,高体重指数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无任何一项异常者,男女合计在青年组约72%,中年组约50%,老年组约30%,多项异常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广州高校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与北京及上海相近,男多于女,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明显。中年人群约半数以上、老年人群约七成出现不同程度代谢异常,提示这2组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入选564例(30~7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EH组347例、正常血压组2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该人群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该人群EH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β2-AR基因Arg16/Arg 、Arg16/Gly、 Gly16/Gly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该人群EH组中分别为:32.6%、43.2 %、24.2%;在对照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30.9%、47.0%、22.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为排除年龄的影响,将该人群按年龄分为30岁~、40岁~、50岁~、(60~70)岁四个亚组,发现在30岁~39岁年轻人群亚组中EH组Gly16/Gly纯合型频率(33.3%)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进一步做χ2分割,将Arg16/Arg型及Arg16/Gly型合并后,再进行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三个亚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β2-AR基因Gly16/Gly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40岁以下年轻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病(ACVD)时常引起心电图改变,临床称为“脑心综合证”,现将我院1994—1997年收治的ACVD患者中,有心电图记录的122例整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22例ACVD全部经CT证实,每倒入院后均做常规心电图描记。一般资料:男88例,女34例;男:女为26:1;年龄38-76岁。结果一、疾病类型与心电图改变:122例ACVD中有心电异常改变者82例(67.2%)脑出血58例中异常者47例占81.3%;脑缺血性梗塞64例异常者占35例(54.7%)出血组与缺血化比较P<0.05。二、心电图改变类型:如下图可见出血组重要变化是早搏和窦速及ST-T变化;缺血组主要变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