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花费、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许多糖尿病专家均较早地认识到仅靠治疗已不能有效遏制糖尿病,便开始研究在高危人群中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葡萄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界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而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肥胖患者存在更严重胰岛素抵抗等高危因素,因此,及早地对肥胖IGT者进行干预治疗有积极意义。我们观察了57例肥胖IGT患者经运动干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等的变化情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经综合治疗1年后糖代谢的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住院及健康查体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89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IFG+IGT组。经综合干预1年后调查研究对象糖代谢转归情况。结果随访1年糖尿病前期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为12.70%,其中IFG组、IGT组、IFG+IGT组的T2DM年发病率分别为6.35%、13.00%、18.18%。糖尿病前期转归为正常糖代谢(NGT)年发生率为11.64%,其中IFG组、IGT组、IFG+IGT组转归为NGT年发生率为17.46%、11.67%、6.06%。结论本研究采用综合干预方式,IFG组与IGT组向NGT及T2DM转归无差异,而IFG+IGT组向糖尿病发展的概率更高,较IFG更应早期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预防计划的最大局限性在于不能正确地识别出那些能够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从长远来看,30%~40%糖耐量受损(IGT)的患者将发展为糖尿病,每年接近40%的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NGR)人群也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1]。如果仅对IGT患者进行预防计划,那么在不必要的高代价干预治疗中将会有60%的IGT患者没有疗效,同时很可能忽视40%正常糖耐量的  相似文献   

4.
蔡红妹 《检验医学》2013,(11):1061-1062
近年来,国外有杂志报道我国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人数达9000多万,20岁以上成年人DM患病率达9.7%,更有1.48亿DM前期人群。国内针对DM前期患者的研究众多,但针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与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分析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上海远郊地区部分体检人群中IFG与IGT患者的血脂情况,以期为预防IFG与IGT患者进入DM阶段提供较好的血脂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于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检者进行T2DM筛查。分析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正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另分析T2DM高危人群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参与本次筛查的1000名社区居民经临床诊断明确为T2DM患者420名,非T2DM患者580名,其中包括血糖正常302名,糖尿病前期278名;而T2DM患者中高危200名,非高危患者220名。高危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者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前及血糖正常者,且糖尿病前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高危患者及非高危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均低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T2DM患者因素较多,糖代谢异常为T2DM高危人群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将糖代谢指标作为筛查及预防的重点,同时予以健康管理干预,以降低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非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IGT患者98例分为非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经过3 a的病例跟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药物干预治疗组转化为糖尿病(DM)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GT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来改变其向糖尿病转变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家庭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的共同作用,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在已确诊的 DM 患者中有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多。目前,对2型糖尿病(T2DM)的干预措施包括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等。既往认为干预可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1],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DM 治疗的目的已向防治 DM 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本文探讨运动干预对初诊 T2DM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1980年糖尿病(DM)普查出的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144例T2DM、24例IGT)25年临床转归.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对144例T2DM和24例IGT患者分别给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25年间对114例T2DM患者及22例IGT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结果:114例T2DM中4例患者逆转为IGT;心脑血管、肾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7.0%、60.5%;25年病死率为70.2%(80/114).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4例IGT患者失访2例,18.2%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0.73%,36.4%仍为IGT,45.5%转为NGT.结论:T2DM慢性并发症以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最高,且随病程延长增加;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IGT向DM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和了解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及控制情况。方法在上饶市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235例和已经确诊的糖尿病(DM)患者42例,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行OGTT试验(已确诊为糖尿病者口服100g馒头),并问卷调查及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结果共新发现19例DM患者,占8.1%;糖耐量异常(IGT)或/和空腹血糖爱损(IFG)共36例,占15.3%。在三组人群中,DM组的FPG、2hPG、TC、SBP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在IGT+IFG组与NGT组两纽中,前者具有较高的FPG、2hPG、TC、SBP、BMI,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P〈0.05)。FPG和2hPG控制较差的患者分别占59.5%和80.9%。结论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乃至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与教育,尽可能通过普查及对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与诊断IGT、IFG及DM,并及时进行合理的综合的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老年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糖尿病(DM)和正常血糖之问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目前广泛认为IGT是DM的前期,大部分2型DM均经过IGT阶段,研究显示IGT第5~10年有1/3转变成DM,1/3维持在IGT阶段,1/3血糖恢复正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老年IGT患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延缓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粤西某高校教职工2型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教职工3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1000人。结果(1)DM患病率为8.10%,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13.50%。按性别划分,DM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64%,9.39%;IGT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6.69%,15.33%。随年龄增加DM和IGT患病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DM患病率达14.56%;(2)超重现象严重,超重和肥胖率为44.50%,腹型肥胖率为33.90%。随体重指数增加,DM和IGT患病率逐渐增高。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2型DM患病率均随BMI升高而增高(P〈0.01);(3)调查人群中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9.08%。结论在高校社区人群中,DM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是DM发生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重是预防2型DM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老城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闵行江川社区4 56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检测所有受试者血糖(空腹和餐后2h)、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按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标准化,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34%、10.31%、0.12%和25.50%。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53%、10.74%、0.17%和25.49%。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20%、10.05%、0.11%和25.42%。7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20%、11.36%、0.13%和28.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OMA-β、HOMA-IR和高血压病是老年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闵行江川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老年糖尿病的发生与增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疗程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红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9-1451
目的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DM)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治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方法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DM患者和DM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DM和DM高危人群经CP干预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CP干预后得分高于传统方法干预组(P〈0.05),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图文式CP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具有明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T2DM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糖尿病(DM)饮食、运动、遵医服药、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出院后建立健康档案,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每月随访一次,每周一次电话沟通,进行DM相关知识与护理指导,家属对患者出院后的治疗给予支持并进行监督。干预后6个月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观察血糖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有显著提高(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提高T2DM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糖耐量减低者尿中3种蛋白排泄率的变化,评估糖耐量减低者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265例患者按WHO1999年DM分型标准分为3组:IGT组(102例)、DM组(93例)及NGT组(70例).在AU-640型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连续3年监测3组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T组尿中3种蛋白质排泄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变化趋势随着患病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增高.结论 早期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肾损害在IGT期已发生,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干预应从IGT开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检测了三种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寻找预防、评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40例糖耐量正常(NGT)者为NGT组、50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为IGT组、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T2DM组,分别检测了三组人群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及生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三组人群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及颈动脉内膜IMT中层厚度逐渐增高,IGT组、T2DM组的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且T2DM组与IGT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Hcy、Cys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Hcy、CysC水平在糖代谢异常早期就已经升高,同时并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低(IGT)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DM)之间的一种代谢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IGT者不仅存在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具有发生2型DM的倾向,而且常与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肥胖等代谢异常综合征并存,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使IGT者较糖耐量正常者有更高的病死率[1].在IGT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对预防DM发生,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二甲双胍干预治疗IGT 42例进行疗效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12干预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112干预模式”,两组同期随访18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小时血糖(2hPG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TG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12干预模式对 T2DM 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血糖,促进患者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表型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华西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202例,年龄60~85岁。未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根据糖代谢异常状况和是否达到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T2DM未合并MS[T2DM/MS(-)]组、T2DM合并MS[T2DM/MS(+)]组。记录所有受检者的人口学指标、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超声检测受试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和斑块情况。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CCA-IMT增加;T2DM组较NGT组和IGT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增加;与T2DM/MS(-)组相比,T2DM/MS(+)组颈动脉IMT轻度增加,IMT异常和斑块发生率轻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和糖代谢异常不同程度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高血压病程是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主要因素,纤维蛋白原是预测内中膜异常的独立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基础上迭加MS未能见到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