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疆乌鲁木齐120调度救援指挥中心有直属急救站3个,网络站28个,自2006年-2010年5年间共派警167228次,其中急救中心三个直属站出诊50218车次,突发事件1489起,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基本态势,其中本中心直属站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389次,均顺利完成任务,将伤亡降到了最低,更好的履行了公共服务职能,同时特殊的地缘特点、新形势下救援任务对站点的日常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120急救网络完善建设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通过日常院外急救工作量及需求满足情况的数据分析、怀柔区连续两起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和八达岭长城急性心梗外宾成功救治的典型案例介绍,对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2007年同期比较,全市120急救网络7月25日~8月24日受理呼救电话量增长7.31%,出车量增长12.97%,日均出车量由647次/d增加至731次/d;近距离派车无车数由平均40次/d减少至6次/d,呼叫满足率由94.2%上升至99.1%。新增运转65个急救站使日常院外急救需求进一步满足,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基层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明显增强。总结北京120新增65个急救站奥运期间运行效果分析认为,完善急救网络建设是提升急救呼叫满足率的根本,构建区域急救网络对于应对远郊区县突发事件更为有效,旅游景区应该成为院外急救关注的重点,依托型急救站有利于促进急救水平整体提高。为北京市院外急救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在现有市区“120”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2009年至2011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通过建立县、乡(镇)基层医疗急救组织网络,配备先进医疗急救设备,应用3G、GPS、CTI、移动数据处理服务(视频技术)及相关信息系统研发,构造共享、互动式平台,同时探索和改进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急救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方法,建立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完成了《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技术研究的应用》.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实现了在市、县、乡(镇)急救联动和资源共享,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与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对接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急救现场的即时调用;在救护车上安装的车载智能终端,采集和传输现场信息,为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调度、现场医疗提供技术支撑;系统的人员培训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给县、乡(镇)基层和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研究得出结论为,通过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把现有的城市医疗救援体系延伸到县、乡(镇),将优质的城市医疗资源服务于边远地区民众及对边远地区突发事件,开展高效优质的生命救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提高紧急医疗救援效率和质量要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直接关系到急危重伤病员的生存及其预后。近年来,我国省会和较大城市相继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开展以院外医疗急救为主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本中心承担兰州市区日常及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现场医疗救治和监护转送任务,全省范围各类大型突发事件群体伤病员救治增援以及长途监护转送任务。  相似文献   

5.
军队医务人员要经常面对突发事件的挑战,“5·12”汶川地震,武警总医院派出三支医疗救援队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医疗队执行震后搜救、现场救护、医疗巡诊、伤员后送、灾后心理疏导等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6.
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省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参与了灾害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和伤员的长途转运工作。泥石流伤员的救援有其特点及原则,由于灾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及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大多伤员要及时长途转送到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这也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点之一。而伤员转运的组织实施与协调,转运方式的选择,医疗人员及设备,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到达目的地后患者的交接等都是伤员安全成功转运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全省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迅速投入到紧急大救援中,医疗紧急救援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和报送,为医务人员的及时调配、伤员的紧急救治、10015名伤员省外大转运、康复治疗、卫生防疫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也看到,医疗紧急救援在应急状态下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建立、统计和报送工作还存在着重复统计、多头统计和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处该区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渝东北片区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依附该院的三峡急救中心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万州分中心.2000年7月成立院外急救站,2003年中心开通了"120"急救专用电话,2005年政府投资50万元建成万州区120调度指挥平台.三峡急救中心不仅承担辖区日常伤病员的院外救治工作,还担负着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资料:1487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原因,提高紧急医疗救援水平。方法对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2009年7月3例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期间昆明市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1487起,伤亡5943例,受伤5816例。其中交通事故占首位,690起(46.40%),伤病2745例(47.20%);其次是治安事件611起(41.89%),伤病2266例(38.96%);食物中毒43起(2.89%),伤病196例(3.37%);工伤事故37起(2.49%),伤病128例(2.20%);一氧化碳中毒27起(1.82%),伤病107例(1.84%);酒精中毒19起(1.28%),伤病65例(1.12%);火灾11起(0.74%),伤病人数49例(0.84%)。其他事件49起(3.30%),伤病260例(4.47%)。在5943例病例中,127例患者当场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援,途中病死率为0。结论昆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以交通事故、治安事件为主。充分的应急准备,及时高效的紧急医疗救援是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7日14时55分,天津市津南宜坤化工厂4个反应罐发生爆炸,天津市急救中心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共调用15部救护车,50余名院外急救人员参与现场抢救与转运。事件发生后,天津市急救中心遵照市卫生局的指示,从大卫生观与紧急医疗救援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以指导今后应对新的类似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1.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在煤矿群体伤害中所实施的救治,为今后工业事故医疗救护提供依据。方法①快速反应,形成救援团队,三支医疗救援队在接到通知后30min内陆续赶到灾难现场;②分工合作与救治有序,检伤分类,现场抢救与送院治疗有序配合;③启动应急机制,领导高度关注与协调,从中央、省到地方的领导亲临现场,有效地调集人力、物力资源。结果146例伤员送院,抢救及时,无1例上井伤员死亡。结论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院外、院内有序分工,积极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灾难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受伤部位最多在头面部,其次为胸腹部。受伤性质最多为钝器伤,其次刀伤。事件发生后,自治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卫生局、消防、交通、急救中心和军队,武装警察等医疗机构。建立了有关领导责任制和每日定期报告机制。紧急调动全市医疗资源,设立多个专科的医疗急救小组。指定几家医院救治受伤的群众和暴徒。抢救工作进展有序有效,但规范化的反恐医学救援体系有待建立;反恐医学救援能力较弱,如通讯系统滞后,医学救援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医疗储备物资不足等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急救中心在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下,迅速组建了一支由50家医院的300人和70辆急救车组成的医疗队,赴四川参加将伤员由灾区转移至外省救治的医疗转运任务。从5月18日-5月31日,陆续将成都、绵阳、德阳、江油、广元、乐山、南充等地的伤病员转运至重庆、成都机场、火车站等,总计转运2836例地震伤员。高效的组织管理、严密的转运流程、精良的装备和业务技能是大规模地震伤员安全转运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发生后,郫县人民医院离地震震中近,却受地震影响较小,成为地震伤员救治的前沿后方医院之一。医院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积极开展了医疗救治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救治经过,总结实践经验:政府科学决策,医院组织实施有序,平时急救基本功扎实,科学救治,合理分流伤员是医院地震伤员救治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中急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法对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空中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了空中救援体系建设的展望。结果自2010年4月14日~5月7日,民航运送各类抗震救灾人员14178人次,物资1406吨,转运伤员4459人次,无一例空中转运死亡病例,也未造成一例因转运不当所致的伤病员二次损伤。结果表明,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救护活动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生活工作的特点和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政府统一指挥,各方救援力量团结协作,救援方案科学、有效落实,实现了民航应急救护参加社会救援的重大突破。结论“空中急救”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架构、指挥调度、科学运作、规范操作、物资保障等新兴的医学救援行业、学术领域。拓展民航医学救援兼容性,树立“大救援”观念,在医学救援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有突破。  相似文献   

17.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原山区,由于通信、陆路交通中断,给医疗救援工作的展开带来很大困难。四川省成都市解放军第452医院2d之内先后组建了3支医疗救援队,共计70人,分别奔赴重灾区北川县、映秀镇、理县等地实施山地空中医疗救援。医疗队充分利用军队作战资源,启动战时作战预案,使用军用手机、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直接将第3支医疗救援队员15人及医疗救援器材药品空降到映秀镇,利用直升机空中转运伤员283人。通过早期实施快速检伤分类、快速空中转运、救援人员合理配备、中后期加强卫生防疫、开展心理卫生教育,顺利完成此次救援任务。通过此次汶川大地震空中医疗救援实践,提出要加强军民联合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灾时通讯保障;结合灾区环境不利因素,实施空中运输,保证后勤保障;军队应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于汶川I大地震发生后28小时即抵达绵阳灾区是第一支达到重灾地区的外省医疗牧援队。考察了安县和北川两地的灾情后,决定在绵阳市建立医疗队总部,以协调各有关医疗机构的工作,并迅速建立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体制。确定了健康风险。医院的手术室得到恢复,以开展治疗颅脑外伤、四肢多发性骨折、严重胸部损伤、多脏器损伤、严重挤压伤等的大手术。确定了灾民良好身心健康和大灾后无大疫的目标。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工作生活质量受到重视。进行了3次检伤分类,从而保障了治疗质量、生命安全、以及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和管理。部分伤病员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被转移到国内其他。由于及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