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建立椭圆旋转体孔隙模型水泥混凝土强度理论公式的初步设想.所推导的公式 R=R_o(1-cv_p~(2/3))中的 c 是一个随椭圆长短轴之比而变化的参量.当长短轴之比等于1时,公式中 c=1.21恰好与 T.C.Hansen 球形孔隙理论强度公式 R=R_o(1-1.21v_p~(2/3))相吻合;当 a/b=3/2时,c=1.38,公式 R=R_0(1-1.38v_p~(2/3))在水泥混凝土常见孔隙范围内计算机的理论运算结果与 G.Wishers 的水泥石抗压强度经验公式 R=3100(1-V_p)~(3,7)十分接近.另外,当假设孔隙率 v_p 为一定值时,运用新公式可以进一步讨论孔形对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依托白鹤滩大坝工程,分春、夏、秋、冬4次现场浇筑成型低热水泥混凝土试件,开展不同季节、不同龄期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强度性能试验研究。基于本研究和相关文献试验结果,对白鹤滩大坝低热水泥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强度性能的时变特性,换算比,不同工程中热、低热水泥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强度性能的换算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白鹤滩大坝全级配与湿筛混凝土均达到设计强度;白鹤滩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的强度比服从正态分布;不同工程中热、低热水泥全级配和湿筛混凝土强度比的统计规律与低热水泥混凝土基本一致,可认为换算比与水泥种类无关。对于同类工程,建议选用强度比的平均值或95%保证率的比作为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3.
弯拉强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小梁标准试验及路面钻芯取样圆柱体劈裂强度折算的弯拉强度进行评定,通过试验统计建立了河南省信阳市二级公路路面芯样劈裂强度与标准小梁弯拉强度的相关关系式,与以往经验公式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的推导公式能更准确地用于评定本地区路面水泥混凝土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几年的研究,试验取得的对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的关系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分别配制了水灰比在0.45~0.60范围内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在海水腐蚀后,其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并为试件损伤状态定量化解析提供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抗海水侵蚀性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混凝土试件的抗蚀系数为0.8时与美国ASTM标准规定的强度损失25%的界限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水泥赤泥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磨细赤泥代替部分水泥形成的水泥赤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并能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成本,且对环境保护有利。本文通过分析水泥赤泥体系的水化过程、水化生成物、硬化水泥赤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形态,探讨分析了水泥赤泥的相互作用及水泥赤泥混凝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海水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分别配制了水灰比在 0 .4 5~ 0 .6 0范围内的混凝土试件 ,采用加速腐蚀试验 ,研究了在海水腐蚀后 ,其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并为试件损伤状态定量化解析提供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抗海水侵蚀性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试件的抗蚀系数为 0 .8时与美国ASTM标准规定的强度损失 2 5 %的界限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框架柱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基本上是一个经验公式.为了从理论上寻求解答,根据三个平衡方程、混凝土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简化强度准则及剪切面上的剪切摩擦方程,推导出新的计算公式,其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的符合程度较规范公式好.公式在形式上与规范公式相近,可以间接地对现行规范公式作出一定的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框架柱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基本上是一个经验公式。为了从理论了寻求解答,根据三个平衡方程、混凝土在复合状态下的简化强度准则及剪切面上的剪切摩擦方程,推导出新的计算公式,其结果与试验这测数据的符合程度较规范公式好,公式在形式上与规范公式相近,可以间接地对现行规范公式作出一定的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依据试验数据分析了环境条件及龄期对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龄期对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与普通混凝土一致;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基体的界面结构以及基体和钢纤维的粘结,从而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就成熟度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普通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与水泥标号、水灰比以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而它们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又都与拌和工艺相关,因此通过试验来研究确定拌和工艺对中等强度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本文得出结论:通过改善水泥砂浆性能的途径,可以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4个不同掺量混凝土试件的材料置备、配合比设计及制作的全过程,并测量了3d龄期的12块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通过对试验数据和混凝土试件强度变化规律分析,探讨了混凝土不同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基于普通混凝土强度-成熟度函数关系的理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掺硅粉、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4个不同掺量混凝土早期相对强度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3.
集料的级配对道路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道路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即混凝土抗压强度能够达到,抗折强度达不到的现象.我公司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找出了粗细集料与混凝土抗折强度存在着显著关系.利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在开发区青岛国际物流园集装箱堆场施工现场上作了进一步实践检验,从而保证了道路水泥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强度是混凝土的重要性能指标,碱矿渣混凝土的强度不仅与水胶比有关,还与碱激发剂相关,故而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不适用于碱矿渣混凝土。为了能够精准预测碱矿渣混凝土的强度,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资源,将改进BP算法及主成分分析法(PCA)运用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T-BP网络模型,基于碱矿渣混凝土构建的PCA-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的训练速度更快、训练误差更小、精准度更高,平均相对误差只有3.81%,能够达到理想的预测效果,为有效预测碱矿渣混凝土强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抗拉强度为指标,研究微波照射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劣化规律,分别分析功率、照射时间微波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劣化机理.研究表明:微波功率一定时,照射时间的延长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逐渐下降,并且强度劣化速率呈降低趋势,最终钢纤维混凝土完全丧失抗拉强度,微波照射后,喷水冷却有助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劣化;当微波照射时间不变时,微波功率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与增长照射时间有相同的影响规律.微波照射引起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劣化原于混凝土中水泥胶体与钢纤维表面的化学胶着力的下降;钢纤维与混凝土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的弱化和钢纤维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机械咬合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的水泥基无机材料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从而得到对新旧混凝土粘结最有利的界面剂种类.方法在预先处理过的旧混凝土表面涂刷厚度为1.5~2mm的界面剂,然后浇筑新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后.测试粘结面的劈拉强度.通过粘结面的劈拉强度来反映不同种类的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粘结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新旧混凝土界面上涂刷水胶质量比为0.3的内掺水泥质量分数10%UEA膨胀剂的水泥浆界面剂和水胶质量比为0.4的内掺水泥质量分数5%硅灰的水泥浆界面剂,与未涂刷界面剂的相比较,提高新旧混凝土劈拉强度可高达88.7%.结论掺加矿物掺合料和UEA膨胀剂能够明显的改善界面剂提高粘结强度的效果,在掺量和水胶质量比相同的条件下,掺入硅灰的效果要优于掺入粉煤灰的效果.涂刷界面剂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质量,避免了加固维修工程因粘结强度不足.导致的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17.
着重研究了陶粒掺量,泡沫参量,水泥掺量,砂率,用水量,粉煤灰掺量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陶粒泡沫混凝土在配制时,陶粒掺量,泡沫掺量,砂率都有其最佳值,而增加水泥用量并不能显著增加该混凝土的强度。从降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成本出发,应以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且应采用超量取代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两种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得知:28天龄期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均下降;随硅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天抗压和劈拉强度均提高;硅灰与粉煤灰复合的效果要好于单掺粉煤灰或单掺硅灰的效果;随龄期的增加,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逐渐提高,后期强度比纯水泥混凝土强度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单位立方体固体材料中包含一个摆线旋转体形孔隙的强度组合模型来代替T.C.Hansen的单位立方体中包含一个圆球孔隙的强度模型,导得多孔固体材料的强度理论公式为R=R_0(1—1.4V_р~(2/3)),并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此公式与Hansen公式和G.Wischer关于水泥石强度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公式比Hansen公式更符合于Wischer经验公式,因此,更适宜用来估计水泥石和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中关于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震抗剪设计强度取值上存在的问题,在砌体剪压破坏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已有58片混凝土砌块砌体墙的剪压试验结果,提出了具有下降段的剪压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震抗剪强度平均值曲线公式,并推导出具有可靠度保证的混凝土砌块砌体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公式。与现行规范相比,提出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公式不仅解决了现行规范间的不统一,而且较好的实现了剪压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剪摩、剪压和斜压3类破坏形态的模拟,避免了现行规范中混凝土砌块砌体抗震抗剪设计强度取值的不合理和不安全,可运用于高层配筋砌块砌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