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林蛙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特种经济动物,其全人工养殖技术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严重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问题。据生产实践对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浅谈1992年林蛙减产和今后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庆 《水产科学》1994,13(1):46-46
浅谈1992年林蛙减产和今后采取的措施曾宪庆(辽宁凤城县渔政管理站118100)实践证明,养殖林蛙确实是一项很好的致富之路。如凤城县杨木乡养蛙专业户伊文春从1990年起养殖林蛙几年来共收入20多万元,每年净收入2万元左右。所以近几年来,人工养殖林蛙得...  相似文献   

3.
1 全人工林蛙养殖产业的现状 东北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模式是由人工模拟林蛙野外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半山区或平原地区采用人工育虫来进行养殖,使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饲养、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林蛙养殖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对全人工养殖进行了试验性研究,从而使林蛙生产进入了集约化、产业化、高密度、短周期的新阶段.近年在东北及山东等地出现了一些不同养殖规模及阶段性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俗名哈土蟆 ,主产于东北 ,其雌性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一种名贵药材 ,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的功能。近年来由于过量捕捉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中国林蛙野生资源日益减少 ,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为易危 (V)物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林蛙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不仅可以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中国林蛙的养殖多局限在其原产地东北 ,近两年我们在苏州进行了中国林…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林蛙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饲养 ,与林区野外封沟养殖和生态围栏养殖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林蛙人工养殖需要有较大的成本投入和高质量管理水平。就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一些关键问题 ,我们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资料。1 中国林蛙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林蛙品种是提高商品蛙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林蛙的养殖效益和林蛙种群的发展。目前 ,人工养殖的林蛙种蛙 ,多采集于山林野生林蛙。有些地区的林蛙虽然个体较大 ,但产油量却较低 ,这种类型的林蛙仅适合于培养成肉蛙类型 ,不适合大规模人工饲养。但也有些林蛙个体中等大小 ,但产油量…  相似文献   

7.
林蛙因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售受关注,也因此使野生资源遭滥捕而日渐枯竭。为使我市林蛙实现人工养殖,发展庭院经济,我们于1999年5月至9月在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自家庭院进行了林蛙圈养试验,经150天的生产实践,200m~2的庭院共生产幼蛙8.2万只,每只按0.1元计算,加上卖掉种蛙共收入9100元,扣除成本,净利润为6200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  相似文献   

9.
尽享银龙鱼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捷 《海鲜世界》2003,(3):47-47
林蛙的全封闭养殖是与半人工养殖相对而言的,半人工养殖是在有野生的小流域中挖若干个池塘,四周用围栏(用塑料布、纱网、铁网、石头、砖墙等)围上,四处搜集蛙卵,在池塘中孵化并喂养蝌蚪,作为林蛙产卵和越冬休眠的场所。而全封闭人工养殖则是离开森林环境,利用庭院,荒山田园等闲散或可利用的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登建 《内陆水产》2007,32(3):21-22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gnsis),俗称哈士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名贵的山珍。在北方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了人工养殖林蛙,而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林蛙养殖技术难度大,但也有其优势:南方无霜期长,林蛙冬眠时间缩短,生长取食期延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林蛙的陆地阶段的养殖是林蛙养殖的关键,养殖中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林蛙陆地阶段的养殖.本文依据养殖者多年的经验的总结和养殖研究中技术的积累而成,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车轶 《科学养鱼》2001,(1):16-17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滋补健身极品。用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供不应求。一 中国林蛙已被国家环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关于濒危物种的等级标准,中国林蛙被列为易危物种。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3.
东北林蛙是中国林蛙在黑龙江省的地方名称,俗称田鸡,其输卵管也称哈蟆油,营养丰富,因其为滋补强壮的良药而驰名中外。林蛙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久负盛名的美味山珍。五常市地处张广才岭西北边缘,林蛙资源极为丰富,养殖条件十分便利。为此,我们针对自然林蛙逐年减少的状况,2005年开始进行人工繁育养殖的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其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  相似文献   

15.
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油能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品,深爱人们青睐。由于林蛙自然成活率低,回捕数量少,满足不了人们需要,急待人工养殖增殖,现将其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南移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轶 《水产科技情报》2000,27(6):262-264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俗称哈士蟆 ,主产地东北 ,是我国著名的药用、食用经济蛙种。用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 ,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健脑益智等功效。 5 0年代 ,上海水产大学赵振寰提出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养殖的设想 ,多年来已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近年来 ,苏州大学水产学院获苏州市科委资助 ,在苏州市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一、繁殖繁殖技术是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关键技术。人工繁殖中国林蛙 ,通常产卵率和孵化率比较低。一般在 3月上旬 ,水温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19.
<正> 林蛙是两栖动物,其幼体为蝌蚪,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在水中越冬和繁殖。因此,人工养殖林蛙受到水条件的限制。笼养林蛙可以没有池塘,没有水流条件,只要提供幼蛙、笼子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就可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南方的气候特点和中国林蛙南移后的生物学特性,对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的集约化养殖的场地选建、养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