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和发展,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自从Rheinwald和Green成功建立表皮细胞培养方法以来,表皮培养的技术方法有了很大改进;胶原海绵、无细胞异体或异种真皮基质等真皮替代物的研究使复合皮的建立成为可能;干细胞的研究、基因转染在皮肤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将使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更加成熟;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生产和应用,使其成为第一个商品化的、也时目前成功应用的组织工程化产品,并且可能成为皮肤缺损后愈合时间短、愈合后效果好、瘢痕轻的创面愈合方法,以达到皮肤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回顾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优缺点,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01/2006-08相关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方面的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skin substitutes”,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2000-01/2006-08相关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方面的文献,检索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并限定文献的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相关的表皮、真皮及双层皮肤替代物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或重复的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44篇关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人工皮肤是组织工程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自体或异体培养的表皮片真皮替代物及含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的皮肤替代物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组织工程皮肤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用前景。结论:随着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等的不断完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丰富和广泛。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方法 无血清培养人原代表内细胞,接种于经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进行复合移植。结果 人原代表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生长增殖较好;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存时间明显延长;复合移植于烧伤创面上皮片获成活。结论 人表皮细胞和经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复合移植可作为一种新的皮肤代用品。  相似文献   

4.
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应用皮肤组织工程学技术产生的皮肤替代物主要有人工表皮、人工真皮和人工复合皮.人工表皮主要利用角朊细胞构建细胞膜片,但存在着比较脆弱、容易破溃的缺点;人工真皮由人工支架和成纤维细胞构成,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度,但抗感染能力较差;人工复合皮包括了表皮和真皮成分,结构上同天然皮肤近似,基本上具有了正常皮肤的功能,初步临床应用显示了极好的生物特性.新技术和新方法(尤其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的应用,将为皮肤组织工程技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因烧伤或外伤造成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中,组织工程化皮肤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因此,研究皮肤组织工程的相关种子细胞及支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1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ed skin,stem cel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7-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组织工程,皮肤干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相关文章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②有关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或个案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69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皮肤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各种问题。①皮肤种子细胞:胚胎干细胞及多种成体干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其中皮肤干细胞成为首选,将其种于生物支架上,可以获得临床所需的表皮、真皮及复合皮肤。②表皮替代物的研究现状。③目前各种真皮替代物的制作方法。④复合人工皮肤的研究方向。⑤现在各种技术仍不够成熟,大范围临床应用始终面临许多问题,但组织工程化皮肤已成为研究者的工作重点。结论: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生命科学、手术技术、材料科学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一种功能与外形近乎正常皮肤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既可实现。  相似文献   

6.
复合人工皮肤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刚  王永满  孙拥新  冯玉柱  高潮  李春梅  姜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24-3926,T001
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上映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定位特征对修复皮肤创伤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谢举临  利天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70-571,T002
目的:研究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获取正常皮肤组织共24例,用α2、β1整合素和K10角蛋白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位置。结果:分化高的K10阳性细胞分布于除表皮基底层以外的所有基底上层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的细胞中,而阴性染色区域则集中于表皮基底层。说明表皮基底层细胞不表达K10角蛋白;而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基底膜上、邻接真皮的基底层,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分布,同时在头皮的真皮网状层、毛囊末端底部及汗腺周围也发现有阳性细胞。而阴性染色细胞则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细胞。结论:表皮基底层、毛囊及汗腺周围中存在的表皮干细胞可能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有关,不同创面中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分化的细胞来源,这提示对残存的表皮干细胞的保护、激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是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从而可以部分阐明创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皮肤组织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皮肤及组织工程既往研究的工作进程,如培养自体上皮细胞,培养异体表皮细胞、真皮替代物,含活性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等,并初步探讨了组织工程皮肤促进慢性溃疡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化皮肤在烧伤外科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的3大要素是:(1)组织外基质替代物;(2)种子细胞;(3)生长因子。介绍了组织工程化皮肤目前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情况,指出异体/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治疗创面修复,瘢痕控制方面前途大人可为,复合皮肤的质量相当于全厚皮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组。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皮肤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构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无论是对急性烧(创)伤患者,还是伤后要求皮肤修复重建的患者都有重大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持久、合适耐用的皮肤代用品。目前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3类:①培养的表皮膜。②真皮替代物。③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的复合皮肤替代物。前两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应同时修复表皮和真皮组织,因为这两种成分不仅影响皮肤的功能和外形,而且具有相互影响的机制,促进彼此的分化。文章就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组织工程皮肤的特性、使用情况、作用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静脉溃疡病人愈合后皮肤结构变化的超声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溃疡愈合后皮肤的超声结构,以探讨创面的愈合质量。方法 应用皮肤超声仪检测静脉溃疡病人愈合后形成的瘢痕表皮及真皮的厚度,并分析真皮中的低回声区像素(LEPs)。结果 与正常皮肤比较,静脉溃疡愈合后的瘢痕的平均表皮厚度显增加(P<0.01),平均真皮厚度则显降低(P<0.01),而真皮中LEPs的数量及分布均无明显变化。皮肤的回声参数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大小、创面存在的时间及病人年龄均无显的相关性。结论 静脉溃疡创面愈合后,真皮中液体的数量及分布无显改变,表明愈合的水肿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方法无血清培养人原代表皮细胞,接种于经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进行复合移植。结果人原代表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生长增殖较好;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复合移植于烧伤创面上皮片获成活。结论人表皮细胞和经桂枝汤浸泡的异种真皮复合移植可作为一种新的皮肤代用品。  相似文献   

14.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急性外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善皮肤移植的功能和形态,提高急性外伤性皮肤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自制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23例(26次)外伤性皮肤缺损的创面上,观察其成活率和创面愈合后的质量,3例再次手术病人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复合皮移植后的皮片成活率为100!例24次;余2例2次为90%成活,植皮区光滑平整,供皮区无瘢痕增生,组织学检测提示复合皮血管化明显,胶原排列有序,表皮一真皮连接结构紧密,未见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能改善外伤性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皮肤质量,优于单纯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15.
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皮肤及组织工程既往研究的工作进展,如培养自体上皮细胞、培养异体表皮细胞、真皮替代物、含活性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等,并初步探讨了组织工程皮肤促进慢性溃疡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获取正常皮肤组织共24例,用α2、β1整合素和K10角蛋白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位置。结果:分化高的K10阳性细胞分布于除表皮基底层以外的所有基底上层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的细胞中,而阴性染色区域则集中于表皮基底层。说明表皮基底层细胞不表达K10角蛋白;而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基底膜上、邻接真皮的基底层,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分布,同时在头皮的真皮网状层、毛囊末端底部及汗腺周围也发现有阳性细胞。而阴性染色细胞则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细胞。结论:表皮基底层、毛囊及汗腺周围中存在的表皮干细胞可能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有关,不同创面中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细胞来源,这提示对残存的表皮干细胞的保护、激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是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从而可以部分阐明创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皮肤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无论是对急性烧(创)伤患者,还是伤后要求皮肤修复重建的患者都有重大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持久、合适耐用的皮肤代用品。目前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3类:①培养的表皮膜。②真皮替代物。③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的复合皮肤替代物。前两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应同时修复表皮和真皮组织,因为这两种成分不仅影响皮肤的功能和外形,而且具有相互影响的机制,促进彼此的分化。文章就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组织工程皮肤的特性、使用情况、作用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刨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而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组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 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