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常红艳 《科技信息》2011,(29):152-153
本文试图从及物性层面分析研究《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人性堕落过程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从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和人物形象刻画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论证了功能语言学运用于文体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外现代文学女性心理描写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描写历来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外现代文学作品女性心理手法的探讨,来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以及中国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平家物语》将非主要人物形象之一——高仓天皇塑造为一个孝子贤王,风雅、注重情感的人物形象,看似有很多的杜撰、矛盾以及不合理之处,实则也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来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可谓不合理之处自有其合理的地方。作品对平家之恶的揭示,对"盛者必衰,骄者必败"佛教道理的阐明,以及对日本院政这一政治形式的支持,通过对高仓天皇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表现了出来,可以说作品对高仓天皇人物形象的塑造紧扣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许金玉 《科技资讯》2013,(7):205-205
小说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小说这种文体的教学,就要充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进行.而对初中生来说,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现有何作用,我们的学生却不是很明白,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  相似文献   

5.
侠义公案小说是清代颇为流行的一种小说体裁,这类小说的创作深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曰"、"有诗为证"之类的外在形式上,而且在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及人物塑造中亦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如"劝善"和"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设计,"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建构以及具有佛教色彩的清官、侠客、僧尼等的人物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6.
徐贵祥军旅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活丰满。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文革”前17年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入发掘和对敌我双方人物形象客观深入的刻画。新时期以后,军旅作家由描写战争转变到描写战争中的“人”,对英雄进行重新审视,把英雄当“人”来写,这方面,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显得相当丰满鲜活。  相似文献   

7.
侠义公案小说是清代颇为流行的一种小说体裁,这类小说的创作深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曰"、"有诗为证"之类的外在形式上,而且在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及人物塑造中亦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如"劝善"和"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设计,"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建构以及具有佛教色彩的清官、侠客、僧尼等的人物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身体语言在交际中广泛应用,在小说里也同样适用。身体语言的描写常通过多方面表现,如穿着、动作、神态等等,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以其中经典描写片段为例,从多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身体语言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白鹿原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心理结构。这部小说摆脱了以往小说作品通过政治的、社会的、阶级等单一视角塑造人物的模式,在我国数千年历史演变和儒家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对不同人物从心理层面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向读者展现了具有独特个性、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陈忠实曾经表示,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绘民族的灵魂,而揭示这种灵魂的关键正在于作者自己独特的经历。他将自己的内心生活经历和精神结构借助艺术手法外化于小说里,尤其渗透在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中。  相似文献   

10.
甄(真)贾(假)的谐音双关,是《红楼梦》的基本构思之一。作者通过三条甄(真)贾(假)的线索,来构建作品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其中,甄士隐和贾雨村主要用于构建作品的框架和贯穿故事的首尾;甄宝玉和贾宝玉主要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寄托作者的思想;甄府、贾府主要用于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悦  周志广 《科技信息》2008,(8):212-212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虽然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没有力量与其他小说媲美,但它也要塑造人物,根据微型小说体微式短的特点,本文将从人物形态的类型、人物塑造所需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塑造方法来浅谈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茅盾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近年来,茅盾小说的艺术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以人物刻画为例,就已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个性化的语言等方面的不少论述。但是,关于茅盾小说人物刻画的对比艺术,却很少有人提及。这里,笔者对这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翻开茅盾的小说,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茅盾先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描写,异中求同,将相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刻画,同中求异,甚至将同一个人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以其性格的不同作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完整具体。一、同一阶层人物的对比茅盾的小说中,同一阶层的人物是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影响了中国文学数千年。古老的香文化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香文化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并在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民俗化的乡土小说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民俗事象或民俗活动来展开矛盾冲突,在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小说情节、细节的设置,以及典型环境的描写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17.
姜可生的小说《春闺梦》塑造了一群色艺双全、重情重义但又境遇坎坷、结局凄惨的妓女形象。小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刻画:运用全知视角进行客观讲述;通过细节描写来流露真情;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揭示妓女的命运。小说表现了上海的繁华与畸形,具有极其丰富的史料价值,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超越同时期作家的进步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美国作家詹姆士·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的态度意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小说中作者如何运用体现态度意义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周围人物对他的评价,以至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人物和小说的理解。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此短篇小说的评价性语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诗是中国古诗词中一束绚丽的花朵,其重要特点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思想、刻画现实生活。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形态各异,翻译人物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再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将这些别具风味的形象介绍给译文读者,促进古代诗词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冷漠傲慢的埃斯苔娜这一人物形象,埃斯苔娜在悲剧人物郝维仙小姐的刻意训练和教导下,成为生活中的木偶和爱情的杀手。通过埃斯苔娜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狄更斯向读者展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