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主要的疗效因素。方法将80例住院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参加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分析团体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因素。结果①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在焦虑症团体心理治疗中重要的疗效因子依次为:希望重塑、情绪宣泄、信息传递、存在意识因子及团体凝聚力。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抗抑郁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还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8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讨论:采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升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伴有明显心理因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团体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04%,临床显效率83.33%;对照组治愈率42.11%,临床显效率6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HAMD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对伴有社会心理因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早期、及时应用有效,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将132例酒依赖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干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合并团体心理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期间定期予自制疗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而自制疗效评定量表评分显示其焦虑程度和饮酒的渴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心理疗法对酒依赖患者的中长期疗效较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接受不同护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梁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4,(19):276-277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在偏头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治疗的措施,可以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提供有效途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心理治疗状况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据患者意愿与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采用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结果心理干预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DSM 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床位医师的药物治疗及病房的常规生活护理及康复护理。治疗组由2名心理治疗师负责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接受本病区护士常规生活护理及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测评。结果 治疗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进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诊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门诊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病人进行系统治疗。结果门诊森田疗法与住院森田疗法在疗效上大致相同。结论森田疗法是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其门诊式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且对神经症的疗效与住院森田疗法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14.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将在本院住院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感觉护理、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心理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5-27
目的对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12例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利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运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在持续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具体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及心血管神经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各周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有良好与确切的治疗效果,此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的80例气胸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有利于气胸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上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各进行一次强迫症状量表(Y-BOCS)测定,于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Y—BOC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Y-BOCS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联合应用于强迫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48-14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血管神经症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心可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血管神经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NIPPV观察组34例,常规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结果:治疗4h后,NIPPV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NIPPV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NIPPV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住院天数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IPPV治疗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稳心颗粒联合骨化三醇胶丸组)和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组),每组65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方面,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比西药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