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课题背景由福州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古建聚落规划改造及功能综合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于2016年5月25日在南京通过科技部课题成果验收。课题团队历时4年顺利完成课题全部预期任务。我国传统聚落存量大、分布面广,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构成。然而传统聚落正在迅速消亡的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表明:建构系统、全面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行动运作机制及其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法规制度,通过政府"引导"、而不是"主导"的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生物学遗传基因"碱基配对"与"DNA序列组合"原理,系统建构了从地文区域、聚落体系、聚落单元、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五重尺度和"空间基因""文化基因"两大系统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进行"多尺度"识别和"双系统"解译的研究方法,并分别拟定了包括地理分布、环境格局、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和职能导向、营造观念、价值信仰、社会约俗在内的传统聚落空间、文化基因识别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川西传统羌族聚落为实证案例,系统识别、提取出其33项"空间基因"与21项"文化基因"因子,并就其与汉地聚落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要素识别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承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引入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与比尔·希列尔的句法理论等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将聚落中人类认知、社会活动事件等与聚落空间形态有机结合,从"叙事空间"视角对桂北传统聚落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译,提炼出其"叙事"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基于"叙事空间"解构的传统聚落更能回归对聚落及其所内含社会人文的本质的探究,为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文中的探讨对于了解传统聚落空间构建机制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以及如何在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与民居不仅保存了地域性营造技艺,为当地人留下"乡愁",同时还承载着地方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文章以青海省同仁县吾屯下庄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理论,结合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场所精神等设计思想,分析当前聚落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的疏漏与问题,探讨了现行规划当中的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发展方式及产业发展管理模式,归纳总结出该类型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地聚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阐述了山地传统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和相应特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是实际的社会行为,主要依靠社会行为理论指导实现。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山地聚落没口峪村为例,借助"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将影响因素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推导出其深层次蕴含的"生存理性"原则,进而分析选址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并构建相应的概念模型。通过上述研究,总结没口峪村聚落特点,以便村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为没口峪村的传统延续和日常生活运转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学观点探讨传统聚居特征及承传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晓峰 《华中建筑》1996,14(4):36-41
该文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中系统与平衡,循环与再生以及适应与共生三方面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观念和环境资源利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聚居与当今时代的不适应性及发展现状的盲目性,并认为,按照生态控制论原理控制聚落发展是解决文化承传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上甘棠村是湖南省历史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也是族系营造下形成的最为典型的移民聚落。在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GIS及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对历史时期上甘棠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建筑节点以及路网结构的空间特征进行图译。从族系营造的特征入手,梳理聚落空间的二维特性与建筑时序的耦合性。以时间周期为尺度,将时间关系映射到聚落空间,总结研究聚落形态在整个聚落历史时期的更新序列,依据现状图式及分析结果提出传统聚落再营造的保护手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集群再生概念(Swarm intel igence),解析其演化结构。在理论平台下,提炼聚落空间生长轴网,挖掘"分形同构"机能;提纯聚落功能组构逻辑,挖掘"循环互生"机能;提取聚落场域情境秩序,挖掘"契合协作"机能。信息流技术下搭建聚落"点+线+网"、"面+体+形"、"场+脉+境"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
追溯中国传统聚落的城乡同构特征及成因,从史地维度讨论了其演化脉络,分析其地域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因应关系。文中考察了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模式,对其在管理、社会、安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棘手问题做了梳理,提出了应对的建设性策略和实施途径。最后,论文建议按风土谱系保存、利用传统聚落的经典标本,再顺应文化地景演进方式,对大量性传统聚落进行景观式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1.
传统风土聚落保护方式侧重于物质空间层面的改造,却忽视了社会空间层面的治理,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展现了显著成效,但从长期看,将导致风土聚落保护丧失持续动力。因此,本研究从空间治理视角出发,兼顾物质空间的再生与社会空间治理,探索新形势下赣系风土聚落保护传承新思路,并以江西省进贤县桂桥村为例进行分析,总结赣系风土聚落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哲  韩凝玉  赵新民 《园林》2019,(7):36-41
传统聚落宗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与激活传统聚落宗祠是增强文化记忆和民族自信的现实需求。选取徽州宗祠,阐述其研究等诸多进展,通过对其保护与发展的现状梳理,解析四种保护方式及对应的发展现状:未纳入保护体系、福尔马林式保护、异地保护、保护基础上的更新,在此基础上反思存在的理论问题和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传统聚落文化记忆保护与发展主要从建筑空间功能置换和文化内核凝聚进行积极应对。不仅激活聚落宗祠文化的基因活力,为转型发展的增长点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更好发挥传统聚落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文化繁荣、就业惠民等方面的作用,而且也为科学引导传统聚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日,以"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贵阳开幕。50多名来自国家文物局,以及广东、浙江、安徽、台湾等地的相关部门、机构及高校代表参加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为《古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和《台湾聚落建筑群之保护与再生》。此外,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以贵州楼上村、台湾传统聚落、南粤古驿道等保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是传统聚落景观的灵魂所在,它是自然、历史文化资料不断累积沉淀的结果,是地区人居环境行为文化体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表达的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所在。传统古镇聚落景观能够揭示人居环境营建文化在地方性知识上的差异。以陕南柞水县凤凰古镇为例,以人类学领域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为基础,系统阐释古镇聚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构成体系,分析其地方性知识的生成环境、类别以及表达形式,从而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章结合传统乡村聚落更新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以"小美再生"为目标的乡村聚落更新改造的基本策略:村落场地的梳理、建筑风貌的延续及聚落空间的活化。以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为实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来激活村落的内在活力,从而实现山居大美的"小美再生",并希望以水峪村这个典型案例探索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传统乡村聚落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20,(2)
清末以后的闽南侨乡社会深受安全问题困扰,对防御功能的需求尤为突出。有别于防御性鲜明的聚落民居,闽南侨乡的防御功能与日常生产生活空间紧密结合,具有一定隐蔽性,其防御性空间设计体系有待系统梳理。文章以闽南著名侨乡檀林古村为例,从"村落—组团—单体建筑"三个层级系统解析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并结合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尝试探讨闽南侨乡聚落防御性空间设计的特征及创造性,以期为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价值判定、村落保护研究及实践、安居工程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钰彬 《建筑学报》2022,(S1):225-230
对1960年代和当前时期关中传统聚落L村的生活场景、公共空间、空间形态进行叠合对比分析,探讨聚落公共空间的社会行为、生活场景及其蕴含的风土文化特质。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反映了生活场景的动态系统,揭示了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等力量在聚落演变中的作用。旨在以场景视角重新审视聚落的公共空间及空间形态,回归地域文脉特征及风土文化本质,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活化及风土再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赣南围屋是我国传统民居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保护和延续客家围屋遗产与文化脉络成为了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运用分形的自相似理论和迭代生成理论,分析围屋聚落、建筑与文化的分形特征,提出分形迭代的聚落保护和自组织扩展的设计策略;秉承维系围屋聚落"标度不变性"的空间保护和设计策略;遵循自相似的建筑修复和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以及分形的客家文化传承和相似性同构更新设计策略,为赣南围屋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解析聚落的空间构成,挖掘演化的结构机理。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三对关联,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基点,提取三个维度上的三种"原空间";其次,在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平台上,基于核心、动力、支撑、自复制、边界五种结构功能的归类,提炼聚落演化"原结构",建构理论模型。本文对"原空间"和"原结构"的阐释,是对演化本质的揭示及演化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