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痴心投入,忘了自己……”每当耳畔回响起这句名言,我就常想起一个人,一个对新闻事业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就是某师新闻干事武景生。A、1981年底,武景生应征入伍了。火热的军营生活,促使他拿起笔来,向团甲的小报和广播室投稿,结果常写常中,在团里一时名声飞扬。继而,武景生又把目光投向了军区报纸,稿子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自然也就不时见报。就这样,他顺利地进入了团报道组。随着文字水平的提高,他又开始向摄影园地冲击,很快便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摄影技术。1985年,他随部队开赴老山前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连写加照,仅一…  相似文献   

2.
曹玉林 《新闻界》2001,(5):70-70
我十分热爱新闻事业,走出校门就当了乡里的新闻干事。1985年至1988年,我曾在县广播电台当过专职记者,去年6月份,我又从农业部门调进报社工作,这当中虽然间隔12年,但由于我对新闻事业一往情深,且又在农业部门从事文字工作,因此,从未间断过新闻写作,并有大量“农村稿”见诸各级新闻媒体。我的体会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应该心系农民,想着农民,多为农民鼓与呼,只要时刻牢记,就有写不完的“农村稿”。归纳起来有三点做法:一、勤学农村政策。这是写好“农村稿”的根本。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  相似文献   

3.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写新闻报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好业余通讯员应当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脑勤”、“笔勤”。这是我业余学习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一要“眼勤”:业余通讯员工作在基层,只要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可以报道的线索。有一次,我陪一位客人到香山游览,在山上看到许多小贩私自出售自己配制的汽水。这样做,一不卫生,二又违反了市场管理条例。通过仔细观  相似文献   

5.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6.
对于写文章登报,我读高中时就想过,只是一直没能如愿。后来参军了,在连队执勤站哨。闲时,就用津贴买来新闻、文学书籍,自个儿啃。战友们打篮球、甩者汪、侃大山,我却悄悄地学着“爬格子”。一年时间过去了,稿纸写了十几本,可报纸上、广播里,连我的名字也看不着、听不到。我一次次对自己发问,我不是那块料吧?有一天,我心里难受极了,把书、笔锁进了床头柜,死心与“爬格子”告别。整整两个月,我连封家信都没写。想了许多,想了很远。可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沉默下去,甘心准灭自己曾经有过的美好的向往……大石拦路,勇者…  相似文献   

7.
夏瑞祥到昌乐县人武部任政委一职后不久,就组织全部人员开展了“干一流的工作,出一流的报道”活动。夏政委讲:“工作只干不写等于完成了一半,既干又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夏政委的号召下,全部迅速掀起了学习写作的热潮,短短的3个月时间,100多篇稿件寄到了报社、杂志社,见报刊的有30多篇。  夏政委非常注重培养写作人才。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新闻爱好者进行写作讲座,传授写作经验。对同志们写出的稿件总是认真地修改。一次我把写好的稿件给他看。他说:“水平虽然不高,但能写出来就是进步”。随即拿起笔在稿件上勾勾画画、…  相似文献   

8.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农家谚语有其独特的内涵。记得刚当报道员时,在头四个月的时间内,近百篇稿件脱手发出,但不是因为是一些凡人小事缺乏指导性,就是说教性强,没有贴近性,连新闻干事这一关也闯不过,更别说变成铅字了。我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我探家时去看望在农村的大伯,大伯早听说我是部队的“小秀才”就热心询问我写新闻的事。当知道我打“退堂鼓”的始末,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写新闻不妨学学大伯种田,要有‘庄稼不收年年种’的劲头,才会于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0.
短,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胡乔木同志1946年提出“短些,再短些”,这一号召时,要求新闻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目前各家报纸也一直大力提倡写短新闻,那么,怎样才能将新闻写短,写好呢?笔认为,采写一篇好的短消息,当然在认识事物,提炼主题,取舍,结构谋篇等方面都是很有考究的,但语言的运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本便从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多写身边事     
想当初,我学写新闻,一连奋斗了两个春秋,也没有收到一张采用通知单。妻子心疼我的身体,但我执意要继续写下去。妻便说:“你实在要写,就写写朱工吧”。我一想觉得有道理,干麻不写写身边的事呢?经过两天的采访,一篇通讯终于写成了。投到《中国电力报》,想不到十几天后就被采用了,我高兴万分。打那以后,我的笔更勤了,几乎每个月都有文章见报,体裁有消息,通讯、教文、诗歌,偶尔还搞一两篇小评论。里面说的事,大都是身边发生的。前年春天,我去参加一个能源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人过30不学艺”。可我是快到知天命之年才开始学习写作,这得多感谢《新闻爱好者》和她的编辑同志们。按说,我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学习写作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周围有许多编辑、记者,个人干过十几年校对,到新闻研究所后学习资料又比较齐全。可是,我原来自卑,掂起笔就想到:编辑成堆,写、编都是行家里手,自己昨能“班门弄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看到农村一片蓬勃景象,我很想讴歌党的农村政策、讴歌党的英明领导,曾写了《乐大伯又乐起来》、《多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但都压在抽屉里没有出手。 1986年《新闻爱好者》创刊后,每期我都仔细阅读。记者“谈体会”、通讯员“采写心得”和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新读者,今年2月底为写一篇文章查找关于我国新闻界发展情况的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对号入座”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第2期。读后爱不释手,便又找来去年的杂志翻阅起来,虽然我不是搞新闻专业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杂志,个性很鲜明,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说它是良师,因为它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专稿专论》、《台长论坛》等专栏发表的各级领导的文章,还有新闻界权威人士的经验介绍、心得体会,都是高屋建瓴,对如何办好广播电视和报刊具有指导性,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讲也可以开阔眼界。 说它是益友,因为它越办越活泼了,只…  相似文献   

14.
老兵新传     
李德化是黄河岸边毛岭村人,早在1942年就参加了抗日自卫团(民兵)。后来,放下枪杆子,又拿起笔杆子,在教育战线一干就是40年。1986年光荣离休。按理说,李老汉辛勤奋斗大半生,也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可老李位退未敢忘忧国,年高仍思多奉献,又“半路出家”,成了一名新闻爱好者,迷上了“爬格子”。他整天骑着自行车外出采访,回来后又戴上老花镜写作稿件。开始,写新闻还不太入门,掌握不住要领,选不好角度,就虚心向老通讯员求教,请记者们指点。就这样一枝秃笔绘晚霞,一写就是15年,并担任河南省《关心下一代报》…  相似文献   

15.
吴子新 《新闻世界》2003,(12):46-46
1993年春.我有幸成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光荣的通讯员。2000年初,我被借调到乡政府,正式进入“记者”角色。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深深爱恋,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至今,我在县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180篇次,其中《爱,在“希望”中升华》获《法制日报》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三等奖,《财产保了险,防灾不松》获《安徽日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就想过写新闻,可每当提起笔来,总无从写起,脑子里空洞无物.有一天,我又在那里“闭门造车”。写什么呢?想了一天也没想出合适的材料。晚上,我猛然想起,俺村农民阎川主动组织劳力挖井,受到群众好评。我就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题,大大赞扬阎川一番。打完草稿,我修了又改,改了又修。为使这头一炮能打响,还请了三位同志,帮助修改稿子.觉得有点把握了,才让好友王国春捎给乡广播站。  相似文献   

17.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19.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20.
贵刊约写采写体会,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笔者曾有十多篇作品在全省和全国广播优秀稿件以及中国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却从未写过一篇采写体会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需要“回头看再前进”,总结自己采写体会也许比写好稿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其实,在我采写《“亚星”“奔驰”何以平起平坐》一稿之前,全国和本省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亚星”“奔驰”合资合营的消息。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我并没有参加。不过,我对这一新闻事件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亚星”的背景有所了解,国内曾有许多报刊称“国产大客车处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