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藿香正气散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传统中医药的经典处方.也是夏季常用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由于本品功能相当广泛,有人甚至误认为是夏令解暑特效药物。对此,大众有必要对本方作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散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经约千年的历史考验,仍经久不衰,广泛使用,表明本方确实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名据《删补名医方论》记载: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日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故以藿香正气散命名.  相似文献   

3.
<正>霍香正气散,又名正气散,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上千年的临床应用中被历代医家誉为"暑湿圣药"。主要功能解表化湿、退热、理气和中,为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代表方。全方以藿香辛温散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脾胃气虚的人不在少数,而兼有痰湿之证者也有很多,这时候如果出现了食欲差、四肢乏力、便溏等情况,医生可能会推荐参苓白术散。这是为什么呢?参苓白术散被后世奉为治疗脾胃气虚泄泻和"培土生金"治法的代表方剂,药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知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药事机构编制及颁发的成药典,荟萃了历代方剂的精华,许多中成药名方都是出自于这部书。  相似文献   

5.
四物汤最早见于宋代医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中医界称为“妇科养血第一方”,具有补血、活血、行血三重功效。  相似文献   

6.
殷芮 《工企医刊》2013,(5):423-424
藿香正气散源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从临床中渐摸索出在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千古名方逍遥丸亦被誉为“妇科圣药”,可治疗各种月经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但逍遥丸的功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在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方面有独特的效果,男人一样可以用. 逍遥丸服用后可以让人肝气畅达,心情开朗逍遥自在,所以根据功效作用取名为逍遥丸,也有散剂称逍遥散.逍遥丸最早记载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组织编写的一部医药著作.太平惠民合剂局是当时官方的一个买卖药材机构.  相似文献   

8.
曾昭龙 《现代医院》2009,9(12):50-51
川芎茶调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类型头痛、鼻窦炎、面神经炎等疾病的治疗。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头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中药房藿香正气散加减配伍后制成的中成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原方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沿用至今已长达数千年,近年来随着对药物不同剂型的药理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该药物用于治疗四时感冒及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导致的胃肠感冒,尤其对于夏令暑湿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藿香正气口服液应用临床的积极意义,以期为日后临床更具有针对性的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藿香正气散     
尚炽昌 《家庭医学》1997,(12):28-29
[出处]本方出自宋代官方太医局主持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部方书在当时有药典的性质,具有权威性,所收方剂多数疗效确凿。 方名藿香正气散,因藿香为该方君药,故冠其首;正气者,有“正其不正之气”的含义。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把机体的  相似文献   

11.
古方 方名:玉池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组成:当归、白芷、升麻、防风、甘草、地骨皮、川芎、细辛、蒿本、槐花,等分制法:共研细末主治:风蛀牙痛,肿痛动摇,牙龈溃烂,宣露出血,口气臭秽等证。即急性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疼痛等。  相似文献   

12.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本为湿困脾胃,阻滞气机而设。笔者谨守病机,将原方化裁加减后,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病证,取得满意疗效。兹举数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也是妇科最常用的药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素有"妇科养血第一方"之称.许多女性在月经周期后,总会面色发黄,因此补血、调经、养颜变成了女性的三件大事.每次月经后服用四物汤,能使面色红润,皮肤滋润.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经方牛黄清心丸为我国古代验方,也是清宫秘方之一,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痘疹心法》中的牛黄清心丸加味。经宋代太医院修订后,成为宫庭秘方;并对原方进行加减化裁,以方内牛黄及功效而命名,由同仁堂生产,曾专供皇室用药。此方历经几百年的临床应用,至今已成为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中成药。  相似文献   

15.
逍遥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中医调和肝脾的名方,能散肝气之郁,行血液之滞,使人气血流畅,周身舒适,故有逍遥之称。尤其多用于妇科,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赞其为女科圣药,如今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同时引药入肝经,又兼使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理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两药与柴胡同用,使血充肝柔,共为臣药。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健  相似文献   

16.
六君子汤     
[出处] 本方来源于《医学正传》,是虞抟所创。虞抟,字天民,明代医学家,自号花溪恒德老人。出身于医世之家,师承朱震亨,对于诸病总论则以《黄帝内经》基本理论为要旨;辨脉法则采摭《脉经》、《伤寒论》、《内外伤辨惑论》等理论知识为准绳。 本方在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成,说明虞抟在吸收他人之长的时候,并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相互参并,使方的组成与功效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从方名言“六君子”也可  相似文献   

17.
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仅由三味药组成:香薷12克,炒白扁豆、姜厚朴各6克,水煎冷服,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方中香薷辛温香散,是暑天解表要药,素有"夏月麻黄"之称,能外散肺卫闭郁之寒,内化水液停滞之湿,解表和里,两擅其长,故为主药,前人谓"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扁豆甘淡,能消脾胃暑湿,降浊升清;姜厚朴苦温,燥湿化浊,行气散满,三药配伍,辛温与辛凉相合,使表邪解则寒湿除,气机畅则  相似文献   

18.
<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等八味药物组合而成。主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等症。本方旨在“木郁达之”,遂其曲直之性,达到疏肝理脾、和营养血之效,使肝脾得和,诸证向愈,心旷神怡,逍遥怏然,故名“逍遥散”。笔者  相似文献   

19.
张振 《健康生活》2019,(3):34-35
正你抑郁、忧愁了吗?这时你最想拥有的可能就是快乐逍遥的心情。有一千古名方,叫逍遥丸,是专门用来解忧消愁,让人有轻松愉快心情的。逍遥一词来自庄子的养生名篇《逍遥游》,指的就是逍遥自在、特别开心愉快的精神状态。逍遥丸的前身逍遥散,出自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逍遥丸的功效是疏肝解郁、消除烦恼的。人如果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就会导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风寒感冒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减,低热不退者酌加黄芩、生石膏、板蓝根,病情迁延日久、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哭闹不安者酌加黄芪、女贞子、元胡、木香、藿香,纳差、食欲不佳者加白术、神曲。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连服5剂。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2025mg/kg,3次/d,连用7d。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感冒口感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