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P53蛋白及mRNA表达的检测和相关性比较,探讨PTTG、bFGF和P53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TTG、bFGF和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TTG、bFGF和P53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bFGF和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bFGF和P53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TTG与bFGF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81,P《0.01); bFGF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TTG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9, P《0.01).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bFGF和P53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三者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常同时存在;PTTG、bFGF和P53三者相互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三者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娄四龙  霍钢  郑履平  戴勤弼 《重庆医学》2007,36(19):1943-1945
目的 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53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运用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了16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合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特点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现肿瘤卒中的无功能腺瘤中VEGF和VEGF-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卒中有关(P<0.05);VEGF-1和VEGFR-2表达水平与肿瘤卒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无功能垂体腺瘤的VEGF和VEGFR-3的表达下降与垂体腺瘤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Beclin1和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32例)和非侵袭组(29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eclin1和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eclin1和Bcl2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Beclin1和Bcl2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侵袭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组(P〈0.01);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组中Beclin1和和Bcl2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P=0.028)。结论Beclin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下降,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Bcl2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Beclin1蛋白和mRNA的低表达密切相关;自噬活性的减低可能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而其活性减低可能是Beclin1和Bcl2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强  莫业和  刘运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28-24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的42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对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及不同大小肿瘤HIF-1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5);而HIF-1αmRNA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P=0.329);垂体腺瘤直径>30 mm者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直径10~3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41)。结论 HIF-1α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Gal-3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垂体腺瘤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IHC)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侵袭组垂体腺瘤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结论 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是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基础.Gal-3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Gal-3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激素受体ER,PR及生长因子VEGF,bF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R,PR,VEGF,bFGF与垂体腺瘤分型及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8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0、1、2、3级,分别为10例、11例、30例和2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ER,PR,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80例患者中ER,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和60%(48/80);PRL腺瘤与无功能腺瘤之间ER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呈显著性差异(P<0.05),PR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分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随肿瘤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bFGFmR NA的表达和免疫组化阳性率及分级相应增加。结论 ER的表达水平与PR L型垂体腺瘤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PR L型垂体腺瘤发生和预后的指标。生长因子VEGF和bFGF mR NA、蛋白的表达也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抑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林叶飞  凌奕  徐月芳  金松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84-1385
目的 研究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PLGF、sFlt-1的表达.结果 PLGF、sFlt-1 mRNA在两组胎盘中均有表达,PLGF在FGR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20.57±2.1)、(25.95±3.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Flt-1 mRNA在FG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32.36±3.13)、(27.25±3.3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LGFrnRNA在胎儿生长受限患者胎盘组织表达降低,sFlt-1 mRNA表达升高,可能对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