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殖鱼类致病诺卡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生物学、分类学、致病性、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诺卡菌肺部感染可引起肺诺卡菌病,因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实验室的培养鉴定能力非常重要,若不能及时诊治,则会导致病死率较高。诺卡菌病临床较为少见,为引起临床实验室对诺卡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的重视,本文报道了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19年2月收治的1例由圣乔治教堂诺卡菌(Nocardia cyriacigeorgica)感染引起的肺诺卡菌病病例,针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期望对临床诊治诺卡菌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生物学、分类学、致病性、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殖乌鳢诺卡氏菌病及其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6月至7月,浙江萧山的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发病率达35%,死亡率100%。病死鱼鱼龄多在18个月左右,体长30-35 cm。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鳍条充血,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直径1-5 mm的乳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菌株W060622,经光镜、电镜观察,在形态上均表现为长或短的分支状杆菌。回归感染试验证实W060622即引起此次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发现W060622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3360T (Z3692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结合菌株回归感染、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5.
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省如东沿海滩淤泥中分离到1株产类胡萝卜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5205,其基线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短杆状,细胞壁化学组分Ⅳ型,糖类型A,含枝菌酸,磷酸类脂类型PII(PE),甲基萘醌主要成分为MK-8(H4),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生理生化、化学分类特性等鉴定为藤黄诺卡氏菌枯橙变种(Nocardia lutea var.aurantiace n.var.)。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肉芽肿是一类慢性增生性炎症。放线菌和诺卡菌所致感染性肉芽肿实属少见,但两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放线菌与1例诺卡菌所致皮肤感染性肉芽肿,通过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及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明确诊断。进一步分析2种感染的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可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放线菌属细菌所致感染性皮肤肉芽肿,以便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这2种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点,需临床医师求同存异,仔细鉴别;还需与其他感染性肉芽肿如皮肤结核、孢子丝菌病或着色芽生菌病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省如东沿海滩涂淤泥中分离到 1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 5 2 0 5 ,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短杆状 ,细胞壁化学组分IV型 ,糖类型A ,含枝菌酸 ,磷酸类脂类型PII(PE) ,甲基萘醌主要成分为MK 8(H4 ) ,属于诺卡氏菌属 (Nocardia)。经形态、生理生化、化学分类特性等鉴定为藤黄诺卡氏菌桔橙变种 (Nocardialuteavar.aurantiacan .var .)。  相似文献   

9.
为对诺卡氏菌病进行快速早期诊断,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TaqMan qPCR检测方法。以鰤鱼诺卡氏菌的管家基因SecA为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制作标准曲线,进行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测试,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0.3和0.1μmol/L,退火延伸温度60℃时,qPCR在9.85×1010—9.85×100 copies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最高达9.85 copies;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特异性结果表明,对无乳链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等13种病菌均无扩增曲线;临床对42份大口黑鲈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PCR检出率比普通PCR提高14.24%;对发病大口黑鲈的组织及结节部位检测显示,结节部位菌载量大幅高于非结节部位,最高相差1000倍;Sec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ecA基因在传代中和种内高度保守,种间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是个很好的用于诺卡氏菌种鉴定的靶基因。研究建立的鰤鱼诺卡氏菌qPCR检测方...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11.
自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编号4—4C。该菌株产生灰白色有分隔和分枝的气丝。成熟的气丝断裂成短杆状小体。气丝分枝末端时常形成类似于链霉菌的孢子丝。分生孢子链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两种孢子形成。基丝黄色或黄褐色,分隔并断裂威柱形小体。有时产生微黄褐色可溶性色素。与拟诺卡氏菌属中的已知近似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是个新种,命名为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streptosporus n. sp.)。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Nocardia ninae致放线菌性足菌肿。女性,37岁,上胸部红斑、丘脓疱疹、结节、窦道、斑块20余年。初起于右锁骨中部,逐渐累及前胸部及颈下段,偶有轻微疼痛感。检查:颈下部、上胸部有大片红斑块,其上有散在分布的丘脓疱疹、结节、窦道和结痂,之间有条索状隆起。病理检查:见硫磺颗粒。实验室培养:两种菌生长。经16S rRNA基因全序列测序分析,两株菌分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及与Nocardia ninae OFN 02.72T系统进化关系较近,相似性为98.1%的诺卡菌。诊断:Nocardia ninae致放线菌性足菌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儿童合并星形诺卡菌(Nocardia asteroides,N.asteroides)脑脓肿。患儿,男性,8岁,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型),病理诊断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经典型)。肾穿后第4天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时有头痛,抗感染、抗凝治疗效果不佳。复查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多发脑脓肿。头颅脓肿液经穿刺后培养显示为星形诺卡菌感染。予以多种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个月,患儿体温正常,头痛缓解,脑脓肿范围明显缩小。因此,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化脓性炎症,常规抗生素疗效差,应积极寻找病原,高度警惕诺卡菌病及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鰤鱼诺卡氏菌对乌鳢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浓度为106cfu/mL的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菌悬液腹腔注射乌鳢,人工感染诺卡氏菌病。在感染后3d、6d、9d、12d、18d和24d时抽取乌鳢血液,检测乌鳢的血细胞数、血细胞脆性、溶菌酶、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尿素氮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鰤鱼诺卡氏菌后乌鳢血细胞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细胞脆性在各实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血清溶菌酶、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尿素氮等均呈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增加。说明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会引起乌鳢血液指标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诺卡氏菌的一个新菌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形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葡萄糖20g,NaCl 5g,水1000mL,pH 7.5,500mL三角瓶装量100mL培养基于旋转式摇床上30℃,170r/min振荡培养72h,菌体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7.26mg/mL和471.45ug/干菌体,添加核黄素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陆茂林  施大林 《工业微生物》1997,27(2):25-28,33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絮凝剂,对大肠杆菌悬液20min的絮凝活性在1000u/ml,最高可达1248u/ml。  相似文献   

19.
用结红诺卡氏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37-339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腋毛癣病原菌在我国首次分离成功。从487例腋毛癣患者病毛中检出病原菌489株,检出率为38.8%。从形态学、生长条件、生化反应、免疫试验和菌体成份等方面,将该菌与微小棒状杆菌和微小诺卡氏菌进行了鉴别研究。三种细菌有明显差别,将腋毛癣病原菌暂命名为腋毛杆菌。目前,国际上对腋毛癣(感染)的病原菌报道不一致,较多学者认为是微小棒状杆菌或微小诺卡氏菌。我们根据初步的研究认为,我国南方人所感染的腋毛杆菌不属于这两种菌,而是另一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