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TOPSIS效益测度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咸岳九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区域差异较小,而生态环境效益则表现出在波动中稳定增长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2)整体上看,在研究时间段,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波动和区域差异较小;(3)十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除了九江只经历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2个阶段外,咸宁和岳阳均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三市步入高度协调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把土地整理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以项目设计规划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实施带动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共实施省部级土地整理项目43个,投入资金7.1亿元,建设规模38267公顷,新增耕地280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全市农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坚持三项原则,规范土地整理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荆州市2000-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按照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县域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决策农业土地最优利用模式的提供科学依据。以高集约化农业区长沙县为案例,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土地综合效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从1996年的0.199增长至2016年的0.792,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在0.249~0.510之间波动变化,经历了低度耦合协调—勉强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的演变历程,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总趋势上升,但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建议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引导农户合理施肥等措施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从多尺度空间关联耦合的角度,构建一个能够动态、定量表征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的土地利用变化多尺度驱动力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方法: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构建耦合模型主控反馈环与耦合关系模块形成耦合模型总体框架,并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实现与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该耦合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的均值为-0.155%,相对误差分布在[-3.91%,4.98%]区间内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90.3%,基本达到了对三级实证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多尺度驱动机理时域行为的再现与模拟。研究结论:耦合模型构建思路与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数量结构在不同尺度间的配置与协调提供有效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30年来土地整治的文献特点,提出土地整治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为中国土地整治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30年来,中国土地整治文章数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整治的研究尺度多为行政区尺度,对自然区域尺度和多尺度的研究较为少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研究、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的效益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结论:中国土地整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1)重视土地整治本质内涵及核心理论与目标的研究;(2)提高土地整治数量与质量研究的同时注重对生态潜力以及粮食产能和粮食安全的研究;(3)深化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4)探索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新方法;(5)注重土地整治研究中的尺度界定和多尺度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面向城乡统筹的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协调,是基于土地整治多功能性、空间重构三生同步、供需平衡一体两面、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等理论的协调发展模式。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协调机制是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整治是城乡空间重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手段和平台,两者相协调可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城乡空间重构的协调通过两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实现,表现为空间格局和时间进程两方面的协调同步。土地整治与城乡空间重构协调通过土地整治功效与城乡空间重构优度进行量化测度,其空间格局耦合协调性通过空间图谱法评价,进程协调性通过构建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方法评价。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剖析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机理及阐释联动绩效涵义,揭示联动绩效省际差异规律,提出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熵值法、理想解相似排序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法。研究结果:(1)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联动互馈关系,划拨土地对出让土地价值提升及土地财政收入实现具有支撑和辅助作用,土地财政对划拨土地征收和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全国31省(区、市)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LD)大小分为4种类型,LD值越高的省(市)二者耦合协调度也越高,LD值越低的省(区)二者耦合协调度也越低;(3)划拨土地占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商品房销售均价比、城市人均道路与公园绿地面积、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5项指标,是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论:提升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需要在完善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缩小划拨土地适用范畴、提高建设用地市场化交易水平、引导土地与人口同步城镇化、优化划拨土地空间配置、提升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绩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促进广东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分析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土地整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建设广东新农村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敬芝 《农业经济》2018,(12):53-54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同时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两者之间是相互的,有着特定的外在联系和内在制约。本文选取浙江省西部山区临安为案例做研究,从临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二者呈现出良好互动性的村落进行深度剖析,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寻求两者间的耦合点、制约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二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给予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