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动态水平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活性氧(ROS)在SCI后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大鼠132只,用改良的Allen法复制大鼠急性SCI模型,致大鼠脊髓(T10)中度挫伤,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受损脊髓组织的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受损脊髓组织区域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荧光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CI后6h,脊髓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并维持到损伤后5d,期间在6h和3d出现两次高峰,7d基本恢复正常;SCI后6h脊髓组织中凋亡细胞开始增多,3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Bcl-2和Bax蛋白损伤后6h开始有较多的表达,以后快速增多,5d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Caspase-3蛋白在损伤后6h开始增多,3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3种凋亡相关因子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甲基强的松龙(MPSS)治疗组与SCI组比较:MDA含量、凋亡细胞数、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并且在部分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SCI后ROS可能通过促进Caspase-3表达和降低Bcl-2/Bax之间的比值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加重了SCI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Real-Time PCR检测脊髓钝挫伤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挫伤6h组、脊髓挫伤12h组、脊髓挫伤1d组、脊髓挫伤3d组、脊髓挫伤5d组、脊髓挫伤7d组、脊髓挫伤14d组和脊髓挫伤28d组。大鼠于术后相应各时间点取损伤段脊髓进行RealTime PCR,对基因Bcl-2和Bax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发现假手术组Bax和Bcl-2基因mRNA水平较高,损伤后均明显下降。Bax基因mRNA在损伤后6h立即下降,12h时明显上升(P<0.01),在损伤后3d又呈现显著性下降(P<0.01),此后一直持续这个水平至28d。Bcl-2基因在损伤后6h也明显下降(P<0.01),12h时立即上升(P<0.01),1d时下降(P<0.01),至损伤后14d又显著性上升(P<0.01)。结论脊髓钝挫伤后大鼠Bax和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于早期显著下降,之后明显上升随后又下降。Bax和Bcl-2基因在脊髓损伤后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酰左旋肉碱(Acetyl-1-carnitine,ALC)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乙酰左旋肉碱组(ALC组)每组12只。Sham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SCI组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ALC组在打击脊髓后15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300 mg/kg的乙酰左旋肉碱。Sham组和SCI组均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取出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进行检测。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用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量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1);与SCI组相比,ALC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减少(P0.01)。结论:乙酰左旋肉碱可以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途径探讨芍药苷减轻布比卡因(BV)麻醉诱导背根神经节(DRG)原代神经细胞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 将DRG原代神经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芍药苷组、BV组及芍药苷+BV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水平;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V组、芍药苷+BV组中DRG原代神经细胞的增殖率、Bcl-2表达及SOD和GPx含量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Bax和活性caspase-3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苷组DRG原代神经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Bax、Bcl-2、活性caspase-3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Px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损伤作用是否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气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的损伤;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延髓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延髓Bax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观察慢性缺氧对延髓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在慢性缺氧组大鼠延髓,pre-BtC、Amb、NTS、FN、12N等呼吸相关核团尼氏染色光密度值均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Bcl-2mRNA水平降低(P<0.05),Bax 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慢性缺氧对呼吸中枢有严重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其增强氧化应激和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治疗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构建大鼠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后经17-β雌二醇治疗,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治疗组与脊髓损伤组比较,BBB评分明显增加;在多个时间点MDA含量明显降低;巯醇抗氧化物(酶)GSH、SOD和GSH-Px含量显著增加;Caspase-3和Bax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的17-β雌二醇治疗可能通过调控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线粒体氧化损伤、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生理盐水50μg/kg,腹腔注射)、利拉鲁肽组(50μg/kg,腹腔注射),每组12只。采用Allen’s法制作SCI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其余二组行椎板切除并打击。模型建立24 h后取受损脊髓,提取脊髓组织线粒体,分别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Cyt-C与caspase-3表达,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利拉鲁肽组较SCI模型组脊髓组织线粒体中GSH的含量明显有所升高,而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JC-1法示利拉鲁肽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较SCI模型组明显有所提高(P0.01)。Western Blot法和TUNEL法分别显示利拉鲁肽组大鼠脊髓内Cyt-C、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较SCI模型组明显有所减少(P0.01)。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SCI后线粒体氧化损伤,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Cyt-C释放,降低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对SC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Wnt5a/FZD2信号通路对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MK组),参照Allen's方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对大鼠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OD、MDA、NSE的含量;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Wnt5a、FZD2、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减轻SCI大鼠病理损伤,抑制ROS的释放,抑制MDA、NSE的分泌,促进SOD的释放,下调Wnt5a、FZD2的表达,上调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抑制SCI大鼠氧化应激改善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控Wnt5a/FZD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山茛菪碱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50只幼龄大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药组(尾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5、5、10 mg/kg)共5组。脑组织干湿重法检测脑指数和脑含水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观察脑海马神经元周围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9、caspase-3、BDNF和NGF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DNF和NGF 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SOD、MDA和GSH-Px含量。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功能损伤严重(P<0.05)。与模型组比较,5 mg/kg和10 mg/kg山茛菪碱组脑指数和脑含水率降低(P<0.05),脑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脑海马神经元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减少,Bax/Bcl-2、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0.05),BDNF和NGF表达水平增高(P<0.05),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含量增高(P<0.05)。 结论 山茛菪碱能够缓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uyanghuanwu decoction,BYHWD)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BYHWD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SCI模型组、BYHWD组和甲基强的松龙(MP)注射组,每组10只大鼠;后三组动物先建立SCI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给予BYHWD组和MP组BYHWD和MP治疗。四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7、14、21 d和28 d对大鼠后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功能评分。第28 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SCI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7 d~2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相比,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I组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则明显有所降低(P0.05)。与SCI组相比,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ax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及mRNA表达则明显有所升高(P0.05)。但BYHWD处理组和MP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YHWD可以改善SCI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通过下调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AP)联合甲强龙(MP)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8~10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VAP组、MP组和VAP+MP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再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2个亚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做SCI处理,其余4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进行大鼠SCI模型制备。假手术组、SCI组术后30 min、6 h、8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组:分别于术后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选取各组A亚组大鼠:术后第1、3、7、14、28天,分别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和改良Rivlin斜板试验评价SCI后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取各组B亚组大鼠:术后第7天手术切取SCI区域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变化,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情况并计算凋亡运动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因子(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1)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第1、3、7、14、28天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I组、VAP组、MP组、VAP +MP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明显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SCI后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SCI组,VAP+MP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SCI组脊髓组织可见脊髓灰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浸润,细胞出血、水肿, 运动神经元坏死、凋亡明显;VAP组、MP组、VAP+MP组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可见出血水肿显著减轻,炎性细胞因子浸润显著减少,运动神经元溶解、凋亡减轻,其中VAP+MP组效果更加显著。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小于SCI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小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大鼠脊髓组织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SCI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IL-1β表达情况:SCI组、VAP组、MP组、VAP+M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CI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Western blot法测试大鼠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与SCI组比较,VAP组、MP组、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VAP组、MP组,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 VAP联合MP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CI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减少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姜素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H/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山姜素处理H9C2细胞,pcDNA、pcDNA-circPRKCI转染H9C2细胞24 h后再进行H/R处理;si-NC、si-circPRKCI分别转染H9C2细胞24 h后置于山姜素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 h,再进行H/R处理;试剂盒检测LDH、MDA、SOD水平;ELISA检测MPO、IL-1β、TNF-α水平;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率;化学发光法检测ATP含量;qRTPCR检测circPRKCI、miR-29b-3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PRKCI与miR-29b-3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山姜素可降低H/R诱导的H9C2细胞LDH、MDA、MPO、IL-1β、TNF-α水平、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P<0.05),而增强SOD活性和提高细胞存活率、ATP含量及Bcl-2蛋白水平(P<0.05),提高circPRKCI表达(P<0.05),降低miR-29b-3p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H/R诱导的H9C2细胞转染pcDNA-circPRKCI后,LDH、MDA、MPO、IL-1β、TNF-α水平、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Bcl-2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和ATP含量升高(P<0.05);circPRKCI可靶向调控miR-29b-3p表达;干扰circPRKCI表达部分逆转山姜素对H/R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增殖、凋亡及ATP含量的作用。结论:山姜素可通过调控circPRKCI/miR-29b-3p轴抑制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及促进细胞增殖进而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及可能机制。方法 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和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联合治疗组(SD组);对各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进行评分;应用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IL-10、IL-6及TNF-α水平变化;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DA、CAT、SOD、GSH-Px等蛋白的表达情况;IHC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的HMGB1、TLR4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TLR4、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能降低脊髓中炎症性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SCI组相比,SD组大鼠BBB评分显著升高,血清SOD、CAT、GSH-Px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脊髓组织中IL-10与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6、Bax、HMGB1及TLR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联合应用能够改善大鼠的脊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AT-EPO对大鼠SCI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对神经元损伤修复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建立SCI标准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损组,EPO处理组及TAT-EPO治疗组。RT-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测量EPO mRNA,TAT-EPO mRNA,EPOR mRNA与TAT-EPOR mRNA含量,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Jacobs神经功能评定,TUNEL染色观测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 TATEPO组TAT-EPOmRNA与TAT-EPOR mRNA较对照组明显上升,TAT-EPO组功能评分在第28d达4分以上,神经元凋亡指数下降峰值(12.02±5.621)为第28d。Bcl-2在第21d升高达峰值89.23±3.17,而Bax降幅最大值(12.02±5.62)出现在28d。结论 TAT-EPO能明显增加穿过血脊髓屏障能力,大大提高外源性TAT-EPO在脊髓内部的浓度。TAT-EPO能明显促进SCI神经行为学改善与减少神经元凋亡,可能与上调Bcl-2和降低Bax表达水平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香烟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AC组,12只/组,造模大鼠采用烟熏联合脂多糖制备大鼠COPD模型。造模后,NAC组灌胃NAC(400 mg/kg),持续灌胃30 d。检测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_(0.3))、FEV_(0.3)/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8、肺组织MDA、SOD和GSH-Px水平;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雷帕霉素靶蛋白/S6激酶1(mTOR/S6K1)信号通路表达;HE和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EV_(0.3)、FEV_(0.3)/FVC和PEF水平明显降低(P<0.05),IL-6、IL-8、TNF-α和MDA水平升高(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Bcl-2和Bax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NAC组大鼠IL-6、IL-8、TNF-α和MDA水平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P<0.05),Bcl-2、p-mTOR/mTOR、p-S6K1/S6K1表达上调(P<0.05)。HE染色结果表明,NAC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NAC可抑制香烟烟雾致COPD大鼠的肺组织细胞凋亡,保护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TOR/S6K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氯化锂(LiCl)-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Res治疗组。采用重复低剂量氯化锂-联合皮罗卡品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持续状态SD大鼠模型,并同时给予Res预防性治疗,对实验动物按痫性分级标准进行行为学观测,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痫性发作90min后模型动物大脑皮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 reductase,GR)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痫性发作90 min后模型动物大脑皮质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癫痫大鼠大脑皮质CAT、GR、SOD和GSH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该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而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两种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Res预防性治疗后,治疗组动物痫性发作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药物治疗明显上调模型动物大脑皮质中巯醇抗氧化剂(酶)CAT、GR、SOD和GSH的含量(P<0.05),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5)和阳性细胞数(P<0.05),同时抑制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P<0.05)和减少两种蛋白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Res能通过上调癫痫模型大鼠皮质内源性巯基抗氧化物(酶)CAT、GR、SOD和GSH的含量,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和Bax的表达变化,对抗SE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Apaf-1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Apaf-1基因沉默组(Apaf-1-siRNA)。正常组于CO2培养箱内正常培养,其余2组给予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24 h处理,Apaf-1-siRNA组于造模前将化学合成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于PC12细胞靶向沉默Apaf-1基因。用荧光标记的siRNA检测Apaf-1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C12细胞Apaf-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ax/Bcl-2比值,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结果:Apaf-1-siRNA可有效沉默PC12细胞Apaf-1蛋白表达(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P<0.05),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Apaf-1-siRN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Bax/Bcl-2比值降低(P<0.05),Apaf-1、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靶向沉默Apaf-1基因可有效降低氧糖剥夺/复氧复糖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蛋白Apaf-1、caspase-9、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 方法: 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I 48 h(n=11)和M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M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 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仅在M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仅在MI 48 h组降低。 结论: 大鼠AM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9.
雷蕾  陆铉  杨劲松  尤玉珍  梅燕 《解剖学报》2021,52(5):706-711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抑制剂(HDAC3I)RGFP966在PC12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PC12细胞缺氧4 h复氧24 h培养建立H/R细胞损伤模型。H/R+抑制剂组采用RGFP966预处理1 h后进行H/R处理。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R组和H/R+抑制剂组,每组重复3次。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活性氧簇(ROS),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促凋亡基因(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剪切型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HDAC3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R组与H/R+抑制剂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LDH(P<0.05)和凋亡率(P<0.05)均显著升高。H/R+抑制剂组与H/R组相比,H/R+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H/R组(P<0.05),而H/R+抑制剂组细胞LDH(P<0.05)和凋亡率显著低于H/R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H/R组与H/R+抑制剂组ROS和MDA(P<0.05)均显著增加,SOD显著降低(P<0.05);H/R+抑制剂组与H/R组相比,H/R+抑制剂组ROS和MDA(P<0.05)显著低于H/R组,而SOD水平高于H/R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R组与H/R+抑制剂组Bax、cleaved-Caspase-3均显著升高,Bcl-2显著降低(P<0.05),H/R+抑制剂组Bax、cleaved-Caspase-3均显著低于H/R组,Bcl-2显著高于H/R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H/R组HDAC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H/R+抑制剂组HDAC3蛋白显著降低(P<0.05)。 结论 HDAC3I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降低缺氧/复氧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H9C2,分为Con组、LPS组、不同剂量(4、8、16μmol/L)地佐辛组、16μmol/L地佐辛+anti-miR-NC组和16μmol/L地佐辛+anti-miR-204-3p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p21、Bcl-2和Bax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水平及细胞中MDA、SOD和GSH-Px水平,RT-qPCR检测细胞miR-204-3p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4、8、16μmol/L)地佐辛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16μmol/L地佐辛+anti-miR-NC组比较,16μmol/L地佐辛+anti-miR-204-3p组H9C2细胞OD值、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SOD和GSH-Px活性及miR-204-3p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及MDA和LDH含量升高(P<0.05)。结论:地佐辛可能通过上调miR-204-3p表达促进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增殖,并抑制H9C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减轻LPS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