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64例临床资料。其中超声刀组36例,电刀组28例,两组均采用双吻合器法重建肠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前3天引流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较电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引流时间均显著减少(均P<0.05);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输血率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较电刀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间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88例恶性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4例。超声刀组患者采用超声刀治疗,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常规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低于传统手术组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刀行开放式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有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电刀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由同一手术者进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的106例患者,将其分为超声刀手术组50例和电刀手术组56例,分别进行超声刀开腹手术及电刀开腹手术,比较两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   结果   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淋巴结清扫枚数明显高于电刀手术组(P < 0.05);术后3天引流量、住院总费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超声刀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电刀手术组(P < 0.05)。   结论   将超声刀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更加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思维  张显玉  庞达 《癌症进展》2019,17(11):1286-1288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使用电刀清扫腋窝淋巴结,观察组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7天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使用电刀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肿瘤手术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16例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小于3cm病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传统切口手术10例,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手术6例,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差别,出血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腮腺瘘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术后伤口较为美观,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于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厘米的良性肿瘤,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较好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相得益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肿瘤手术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16例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小于3cm病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传统切口手术10例,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手术6例,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差别,出血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腮腺瘘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术后伤口较为美观,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于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厘米的良性肿瘤,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较好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相得益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耳屏缘内侧切口向下,绕经耳垂,向后上再沿耳后发际斜向后下。切开皮肤达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掀起皮瓣,之后切开腮腺咬肌筋膜暴露腮腺正常腺泡组织、并以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和乳突为标志,寻找面神经总干,依据肿瘤位置适当分离面神经分支,切除部分腮腺及肿瘤,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术后负压引流3天~4天。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46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结果:随访4个月~60个月,46例患者切口愈合好,无涎漏及积涎,外形满意,其中2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经耳屏前绕经耳垂斜向颌下的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避免术区凹陷及预防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有较好作用。负压置管引流较橡皮引流加压时间短,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耳屏缘内侧切口向下,绕经耳垂,向后上再沿耳后发际斜向后下.切开皮肤达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掀起皮瓣,之后切开腮腺咬肌筋膜暴露腮腺正常腺泡组织、并以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和乳突为标志,寻找面神经总干,依据肿瘤位置适当分离面神经分支,切除部分腮腺及肿瘤,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术后负压引流3天~4天.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46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 结果随访4个月~60个月,46例患者切口愈合好,无涎漏及积涎,外形满意,其中2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 结论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经耳屏前绕经耳垂斜向颌下的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避免术区凹陷及预防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有较好作用.负压置管引流较橡皮引流加压时间短,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术中采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超声刀组),89例采用高频电刀(电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检出数目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超声刀组均较电刀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血管、神经等副损伤。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腮腺浅叶部分切除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2种术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3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和局部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腺体切除和面神经解剖术,比较2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明显面部凹陷不对称畸形方面明显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组( P<0.05)。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及改良切口对腮腺肿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腮腺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以及皮肤瓣修复,观察组给予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记录两组疗效与面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面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和14.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后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感染、皮肤麻木、涎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2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切口,改良切口在手术治疗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腮腺外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涎腺肿瘤是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腮腺是涎腺肿瘤最常见的部位。腮腺肿瘤的功能性外科是指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量保存腮腺及其相关组织的功能。部分腮腺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面神经损伤、减轻面部凹陷畸形、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及保留腮腺功能。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以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腮腺导管可保留面神经深部腮腺的功能,保留耳大神经可避免或减轻耳垂麻木症状。对于低度恶性肿瘤与面神经紧贴者,保留面神经后采用术中冷冻加术后放疗,或采用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利用天然隐蔽区,采用耳后或耳前发际内切口,可提高术后的美容效果。功能性腮腺外科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保留耳大神经、顺向面神经区域解剖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等方法对腮腺浅叶肿瘤的术式进行改良,分析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双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手术瘢痕不明显,患者对外观满意。术后2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例发生腮腺漏,未发生Frey综合征、血肿及腮腺囊肿。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掌握好适应汪的前提下,腮腺功能性手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等同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对乳腺癌术后减少腋窝创面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A组(联合组)72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B组(止血纱布组)50例术中单纯腋窝止血纱布应用,C组(超声刀组)54例术中单纯超声刀应用,D组(电刀组)48例患者为单纯应用电刀组。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C组与D组比较,C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不显著(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创面渗出,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间11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51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超声刀组),63例患者为常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副损伤、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检出率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无副损伤发生.超声刀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超声刀行乳腺癌手术安全、可行;超声刀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理想和必备的手术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使用效果和技巧.方法:7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超声刀,对照组未使用超声刀,2组各有39例患者,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施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和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刀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术中具有精确切割、时间缩短、出血量少、损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资料,其中41例术中用超声刀手术,64例术中用电刀,比较两组特殊器械的应用,腋窝清扫时间、术中清扫腋窝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腋窝清扫时间无显著差异(21.8±5.6min vs.15.8±4.8min,P>0.05),但住院时间(10.4±4.9d vs.18.2±6.8d,P<0.05)、术中清扫腋窝出血量(5.1±3.7mL vs.34.9±15.3mL,P<0.05)、术中副损伤(0% vs.4.7%,P<0.05)、术后引流量(265.4±52.2mL vs.512.6±104.4mL,P<0.05)、术后并发症(12.20% vs.18.75%,P<0.05)在超声刀组明显少于电刀组,术后引流液超声刀组颜色变化快(1.8±0.5d vs.2.6±0.7d,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超声刀效果好,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与疗效,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3年,比较并发症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1例,术后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4例(9.8%),局部积液5例(12.2%)。腮腺浅叶切除术44例,术后凹陷畸形较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13例(29.5%),局部积液14例(31.8%),2例涎漏。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肿瘤直径大于3cm建议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张丹  马瑞  林从尧 《现代肿瘤医学》2015,(21):3110-3114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CNKI、CBM数据库,查找比较超声刀和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合格研究,共81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超声刀手术组404例,传统电刀手术组413例。Meta结果显示:与电刀手术组相比,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和皮下积液发生方面略优于电刀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超声刀对比电刀组,术中出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安全可行。受限于纳入文章的质量和研究数量,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