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1例TCD诊断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1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 a,血压最高达200/110 mm Hg,吸烟史30 a,饮酒10 a余.入院后查:BP 160/100 mm Hg,神清,语利,深舌无偏斜,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基本恢复.TCD检查所见:双颈内动脉颅外段未探及血流信号,双颈外动脉低阻力、高流速血流频谱改变.颅内动脉可见典型的侧支循环开放的血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左大脑中动脉(LMCA)及左颈内动脉终末段(LTICA)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左大脑前动脉(LACA)血流方向逆转(即由负向变为正向),右大脑前动脉(RACA)、右大脑中动脉(RMCA)及右颈内动脉终末段(RTICA)血流速增快(代偿);双大脑后动脉(PCA)P1段血流速增快(代偿);双眼动脉(OA)反向血流频谱改变(即由正向变为负向);右椎动脉血流速减慢.TCD诊断:(1)双颈内动脉颅外段未探及血流信号(待除外闭塞?);(2)左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前交通支开放、右→左分流型);(3)双大脑后动脉P1段血流速代偿性增快(双后交通支开放);(4)双眼动脉反向血流频谱改变(双颈内、外侧支开放);(5)右椎动脉血流速减慢.上述检查结果均经颈动脉超声和CTA证实.  相似文献   

2.
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脑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观察组各条脑动脉的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条动脉P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眼底,仅3例中度及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血管有痉挛表现。说明:TCD能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管痉挛所致血流速度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TCD能早期提供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资料,避免脑血管病危及孕妇安全。因而可作为妊高征患者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对照组),均行TCD检测,并就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异常分布状况、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检测动脉均为783支,显示糖尿病组血流速度异常163支(20.8%),血流频谱形态异常73例(83.9%),搏动指数增高41例(47.1%);对照组血流速度异常25支(3.2%),血流频谱形态异常19例(21.8%),搏动指数增高11例(1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速度增快以大脑中动脉多见,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以椎-底动脉为主,少见于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结论:TCD对无症状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成形术和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MCA狭窄病例2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①术前TCD改变: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高,频谱异常。14例患者病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代偿性增快,6例患者病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代偿性增快。②术后TCD改变: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及3~14月后TCD示病侧MCA流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术后2天出现血管痉挛。③平均随诊4.6个月,1例术后11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TCD与复查的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TCD是观察MCA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监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5例妊高征患者、50例健康妊娠孕妇的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尿酸浓度较健康妊娠组增高(P<0.01),而血清尿素氮、肌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妊高征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间接反映了妊高征的严重程度,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对妊高征的治疗及观察病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7例中晚期妊娠妇女的子宫动脉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最后诊断将受检查者分为妊高征组(41例)和正常妊娠组(106例),对比分析两组受检查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超声图表现,结果:(1)在妊娠21周以前,两组受检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相差不显著(P>0.05)。(2)妊娠21周以后,妊高征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p)较正常妊娠组快,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in)减慢(P>0.01),妊高征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比正常妊娠组高(P<0.01),收缩期加速度(ACC)增快(P<0.01),妊高征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比正常妊娠组高(P<0.01),收缩期加速度(ACC)增快(P<0.01),加速时间(AT)和射血时间(ET)缩短(P<0.05),妊高征组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表现典型者出现舒张早期“V”切迹,结论: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多普勒频谱形态与正常妊娠妇女有明显的不同,常规定期监测中晚期妊娠妇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多普勒频谱形态,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妊高征,保障母婴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合并或不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6例分成两组:单纯ICA病变为组Ⅰ29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为组Ⅱ27例.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标准:(1)、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反向,对侧ACA血流速增快,压对侧颈动脉后狭窄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下降;(2)、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增快;(3)、颈外向颈内侧支循环形成:眼动脉或滑车上动脉反向.结果:全部56例患者ACOA和PCOA的发生率(57.14%和60.71%)明显大于OA(25.0%),(P<0.01).组ⅡACOA的发生率(37.04%)较组Ⅰ(75.86%)明显下降,(P<0.01).TCD与DSA比较组Ⅰ的敏感性(96.07%),特异性(94.82%);组Ⅱ敏感性(89.47%),特异性(91.2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代偿血管A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cm/s)分别为(101.0±17.36,91.13±27.75和75.86±24.96)均较无代偿同名血管血流速(61.92±16.84,48.80±13.76和43.69±11.01)明显增快,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以Willis环的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开放为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使前交通动脉的开放明显受损;TCD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判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判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方法】对4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者组)和45例无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患者组均出现病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两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比值(1.48±0.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3.582,P<0.001)。4例(9%)病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患者组未发现其他侧支循环通路开放的血流表现。【结论】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软脑膜吻合血管开放成为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病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对于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有价值,是提示侧支血流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进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HIE新生儿136例作为HIE组,同期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TCD测定大脑中动脉(MCA)的舒张期流速(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阻力指数(RI);出生后28 d复查TCD,并进行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HIE组新生儿在出生24、48 h时,脑血流速度显著减慢,阻力指数显著升高,MCA的Vs、Vd、Vm均显著低于NC组,RI均显著高于NC组(P0.05);出生后72 h,轻度HIE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的Vs、Vd、Vm均显著低于NC组,RI均显著高于NC组; HIE患儿随着病情程度增加,Vs、Vd、Vm相对越低,RI相对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在出生后28 d随访复查TCD和NBNA,轻、中、重度三组患儿的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的Vs、Vd、Vm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I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MCA血流动力学Vs、Vd、Vm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P0.05),RI与NBNA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E患儿普遍具有脑动脉阻力升高及低脑血流灌注,TCD动态观察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妇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正常妊娠晚期孕妇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妊高征组168例,分为轻度妊高征组42例,中度妊高征组54例,重度妊高征组72例。采用深圳雷杜RT-6100酶标仪等仪器,运用ELISA法集中测定血清ACE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中轻、中、重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重度与轻度妊高征组比较,重度与中度妊高征组比较,血清ACE活性有明显变化(P<0.01);妊高征组血清ACE活性与水肿程度、尿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r=0.89,P<0.05);血清ACE活性与妊高征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93,P<0.01)。结论 高血清ACE水平是妊高征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血清ACE水平对妊高征早期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丰莲 《中国康复》2007,22(4):247-24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特点,筛选对于诊断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TCD检测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I),着重对血管反应性进行观察。结果:86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为中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1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共计65例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无动脉狭窄21例为无狭窄组。狭窄组患者大脑中及前动脉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非狭窄组(P〈0.05);轻、中度患者Vp、Vd、Vm、RI及PI与非狭窄组比较无明显改变,重度患者则可见Vp低于非狭窄组(P〈0.01)。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与MRI及血管造影取长补短,可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率,并可作为ICVD高发人群筛选工具。血管反应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指标,血流速度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及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 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植物状态,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植物状态(PVS)、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患者脑血流的特点。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PVS、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情况。结果:持续植物状态MC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分别为29.0cm/s和23.3cm/s,较正常下降47%和22.3%。闭锁综合征MC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分别为48.0cm/s和10.3cm/s,分别较正常下降8.2%和60.0%。提示PVS的血流速减慢以前循环为主,而闭锁综合征的血流速减慢以后循环为主。脑死亡则为特殊的双向血流、收缩期短小尖波或无血流信号,与PVS或闭锁综合征患者的TCD完全不同。结论:根据前后循环血流速减慢的不同及特殊的脑血流频谱,TCD能帮助医师鉴别上述三种临床上有时易混淆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价值。方法 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6例,平均年龄53.6岁,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28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治疗前后对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m)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TCD异常率为80.6%(29例/36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TCD可作为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颅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性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信号,较为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血管闭塞及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侧支循环以及闭塞后再通的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的价值,观察经颅超声多普勒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3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患者及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方法①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入院后第2,4,7天复查,所有正常对照者均于体检当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床旁脑电图及脑电图地形图检查.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入院后第3,4,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得分45分,最低得分0分,0~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部被试对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电图描记、脑电图地形图描记、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和30名健康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91.3%,高于脑电图(65.2%)、脑电图地形图(78.3%)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17.4%).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4.92±13.25)cm/s(P<0.01).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65.47±16.69)cm/s(P<0.01).②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对称指数(不对称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正相关(P<0.01),与脑电图地形图慢波相对功率值成正相关(P<0.01~0.05),与α波相对功率值成负相关(P<0.01).动态观察发现经治疗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逐渐恢复并出现流速增高,而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随之下降,提示血管再通,但各自再通时间不同.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发现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异常率高于脑电图地形图、脑电图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发现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亚低温血液滤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CBF)及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65例,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CBF,应用ICP 监护仪监测ICP。每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治疗5 d 后,观察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BF 高于对照组(P<0.05),ICP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降温疗法相比,亚低温血液滤过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CBF 紊乱,降低ICP,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PTS组122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PTS患者左右半球各动脉与重型颅脑外伤相比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以MCA、ACA、VA、BA更为明显。A组左半球MCA和VA血流缓慢比右半球明显,B组左右半球血管痉挛无差异。2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和RBC变形性降低。结论 PTS存在器质性脑损伤,以左半球为主,TCD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PTS患者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CD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时机、持续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40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DSA进行比较,分析TCD检测脑血管痉挛的准确性。结果血管痉挛对应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119例,异常率为85%,其中轻度痉挛的异常率为53%,中度痉挛异常率为40%,重症痉挛的异常率为4%。结论TCD检测无创伤,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对脑血管痉挛做早期诊断的精确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