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5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根据血铅水平设高铅组和低铅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高铅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钙剂,2个月后两组儿童再次进行免疫球蛋白、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高铅组血铅水平由原来的142.8±11.9 μg/L下降到91.5±8.2 μg/L (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0.63±0.16 g/L、6.20±1.37 g/L升高到0.96±0.29 g/L、9.47±2.05 g/L (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补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铅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补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排铅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后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方法 采用ASV方法对 136 0名 2~ 6岁保健门诊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测定 ,同期检测 6 16名幼儿园儿童并比较。结果 检测 1976名儿童中 ,铅中毒 (血铅水平 >10 μg/dl,1μg/dl=0 .0 4 83μmol/L)儿童 2 5 8人 ,占 13.1% ,幼儿园和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分别为 (4 .93± 3.3) μg/dl、(6 .6 2± 4 .5 7) μg/d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 结论 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及流行率明显下降 ,幼儿园儿童低于保健门诊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入学新生血铅水平及其地域分布特征.方法 2005年9月,对杭州某大学110名19-23岁大学入学新生进行血铅水平抽样测定,并对影响学生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总体血铅水平为57.51±31.30 μg/L,郊区、城市、农村来源的学生血铅水平分别为73.91±30.24 μg/L,67.16±25.17 μg/L和41.28±25.19 μg/L,三者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血铅水平分别为54.88±27.77 μg/L和58.20±32.27 μg/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青少年的血铅水平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控制工业污染是防治铅中毒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末梢血铅水平和血红蛋白值及铅中毒情况,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进行血铅检测。所有儿童根据贫血情况分为贫血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6例儿童血铅的均值是(32.47±3.21)μg/L,铅中毒的发生率为0.28%;贫血组血铅均值为(46.32±5.3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9±2.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值与补锌和饭前洗手呈负相关性,与吃爆米花,监护人吸烟史、监护人文化程度、油炸食品、居住地附近小工厂分布情况呈正相关性。结论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血铅水平较低,但贫血儿童血铅高于正常儿童,需加强监护人的预防儿童铅的摄入教育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湛江地区学龄前儿童血中重金属和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湛江市学龄前各年龄段儿童血中重金属铅、镉、汞水平,并了解影响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和探索对血铅水平超标的干预方法研究.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对湛江市128间托幼机构进行体检,共28806人次,体检内容包括血铅水平测定,同时进行相关因素评价;随机选取4004例儿童进行血镉、汞水平测定;对血铅水平超标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良好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与良好的健康教育和金属硫蛋白口服干预.结果 湛江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68.42±37.11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16.71 %,血镉水平为1.78±0.35μg/L,血汞水平为0.98±0.27μg/L,血铅水平与卫生习惯、居住环境、出行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相关,其中与卫生习惯和居住环境相关性最高;干预后对照组血铅水平为78.42±15.33μg/L,干预组血铅水平为50.32±12.87μg/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目前湛江市学龄前儿童血铅、镉、汞水平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减低儿童铅损害,金属硫蛋白可以增加驱铅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早期筛查,对铅中毒患儿及时干预和治疗,减少铅对儿童的损害,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我院1020例门诊儿童血铅含量,并对男女不同性别组间及不同年龄段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020例儿童中,高铅血症者36例,检出率为3.52%(36/1020),其中,男童检出率为3.62%(22/607),女童为3.38%(14/4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6,P>0.05);高铅血症患儿中,男童血铅水平为(152.83±37 46)μg/L,高于女童(131.74±31.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随年龄增加血铅中毒百分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男女性别间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率均呈增高趋势,铅对儿童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应重视儿童高铅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BPb)对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南宁市624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体格发育、血红蛋白以及心理行为的测定.结果: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线,2~岁组、4~岁组和总体男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组、3~岁组和总体男童的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P<0.05);男女童各年龄组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身高和体重达标率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交往不良、躯体叙述攻击和多动违纪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铅水平<100 μg/L的学龄前儿童(P<0.05).结论: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亦维  周丽华  刘玉  张维先  刘燕 《重庆医学》2015,(22):3109-3110
目的:通过研究重庆北部新区1056例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超标情况,为预防该地区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重庆北部新区儿童进行末梢血铅检测。入组儿童按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56例儿童血铅的均值是(32.47±3.21)μg/L,铅中毒的发生率为0.28%。统计分析显示,男童血铅明显高于女童(P =0.010);不同年龄段比较,3岁组最低[(22.42±2.68)μg/L],4岁组居中[(29.90±2.18)μg/L],5岁组最高[(41.23±6.98)μg/L]。3岁组和4岁组,3岁组和5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血铅水平较低,但高铅血症仍然存在,仍需积极监测儿童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北省襄阳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襄阳市的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随机各选取2 000例0~6岁儿童,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该6 000例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6000例儿童中铅水平完全正常5 742例(95.7%)、超标258例(4.3%),其中,血铅100~200μg/L者218例(84.50%)、>200 μg/L者40例(15.5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我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33.10 μg/L,男、女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37.27±1.34)μg/L、(31.53±1.34)μg/L.结论 我市儿童血铅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儿童出现铅中毒,其中生活在工业区的儿童出现铅中毒比例较高.由于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定期对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对于出现轻度铅中毒的儿童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和营养支持;对中度以上铅中毒儿童要积极寻找污染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以使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口及周边地区6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分布情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3 248例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44.315 μg/L,其中男童的血铅均值为44.400 μg L,女童的血铅均值为44.171 μg/L;血铅≥100μg/L的儿童共46例,占1.42%,其中男性27例,超标率为1.32%,女性19例,超标率为1.58%.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口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比国内平均水平低,但血铅水平受居住场所、生活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故全社会和相关部门仍应重视血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铅和血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禅城区托幼园所1~7岁儿童约5000人血液微量元素铅锌值进行测定及ADHD问卷调查健康体检普查的5000例儿童中筛查并确诊ADHD患儿90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DHD患儿血铅水平109.5±24.9μg/L高于对照组(99.2±13.4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DHD患儿血锌、钙水平分别为12.3±2.1μmol/L、2328.1±64.7μmol/L低于对照组(13.6±2.1μmol/L、2360.9±104.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铅与血锌呈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铅中毒、锌、钙缺乏可能是ADHD的病因之一,在诊治ADHD时,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585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现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受测试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受测试的585名7~12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2.14 μg/L,其中47名儿童血铅≥100 μg/L,铅中毒率为8.03%;不同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呼和浩特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两所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为防治铅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 2 0 0 1年 6月对本市分别代表市区 (渝中区 )和郊区 (大渡口区 )的两所幼儿园 173名 2 0~ 7 2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 ,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最高血铅水平达 2 70 μg/L ,最低为 18μg/L ,均值为 77 73 μg/L ,其中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 0 μg/L( 1μg/L =0 0 0 0 0 0 483mmol/L)的比例是 2 3 70 %,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 ,渝中区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大渡口区 ,两地均数分别为 111 2 3 μg/L和 5 7 5 7μg/L ,血铅水平 >10 0 μg/L者分别为 5 2 3 1%和 6 48%。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 ,居住低楼层、经常啃咬玩具和手指、经常进食罐头食品和爆米花、较差的洗手习惯、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周围工厂较多是引起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而宽敞的住房、居住旧房子、经常喝牛奶的儿童血铅水平较低。结论 目前重庆市市区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郊区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巢湖市1~5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初锦  程军  周义先 《安徽医学》2009,30(3):231-232
目的了解巢湖市儿童血铅水平,对不同性别、年龄儿童血铅水平比较研究。方法对门诊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710名1~5岁儿童进行血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420名,女性290名,血铅水平最大值132ug/L,最小值17μg/L,平均值为63.72±24.75μg/L。以铅中毒基点100μg/L为标准,铅中毒发生率为14.08%,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巢湖市儿童血铅水平比较高,应予以重视,足够认识,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慈溪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慈溪市1200名学前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对血铅〉100μg/L儿童进行可能铅源接触史调查.结果 1200例儿章平均血铅值为(50.45±33.79)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儿童为117例,占9.75%.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家庭环境及被动吸烟是儿童血铅水平增高的因素.结论 慈溪市学前儿童铅中毒现状不容忽视,应加强铅中毒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156例0岁~7岁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1156例儿童血铅均值为56.54μg/L,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有157例,占13.58%;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已经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合理地推行铅中毒的防治,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善儿童健康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临沂市区1 228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血铅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1228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366μmol/L (75.8μg/L).其中血铅含量≥0.483μmol/L(100μg/L)者210例,铅中毒率为17.1%.不同性别间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南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谱仪(北京博辉)测定末梢血全血铅含量.结果 0~6岁儿童血铅水平平均浓度为43.3 μg/L,其中≥100 μg/L的占8.58%.不同性别间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差别有显著性,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血铅水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结论 为降低儿童铅水平,应增加锌、铁供给,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含铅量高的食品,避免去铅污染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海口市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正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46-1247
目的了解海口市0~7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末梢血铅值,对血铅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271名儿童血铅水平平均为(66.27±54.45)μg/L,儿童铅中毒率为12.07%,大年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居住平房/底层、房屋有墙皮/漆皮脱落者、有经常口咬铅笔习惯的儿童、常服中草药儿童、常食罐头/饮料儿童铅中毒率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结论一致,应通过健康教育手段降低儿童血铅水平,包括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指导等。  相似文献   

20.
3992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成  王路  李华  张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48-1549
目的:为了解儿童血铅水平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3992例(男2550例,女1442例)体检儿童静脉血铅含量。结果:本次调查儿童平均血铅水平(69.6±37.1)μg/L。血铅≥100μg/L的儿童有512例,占总人数的12.8%,其中高铅血症495例,占总人数的12.4%,铅中毒17例,占总人数的0.4%;0岁~3岁组平均血铅水平(60.7±20.5)μg/L,4岁~6岁组平均血铅水平(71.9±39.1)μg/L,7岁~14岁组平均儿童血铅水平(73.6±40.4)μg/L。结论: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明显升高,血铅水平增高的比例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