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81-268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10mg组)及20mg/d(20mg组),并于服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血脂、肝功、肾功,并记录临床症状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血管重建及心血管死亡等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d及20mg/d,1次/d,口服,均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有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趋势,三酰甘油(TG)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两组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这一组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他汀类药物对急症冠脉事件的预防至少部分地依赖其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1)观察ACS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奚东珠  于丽  杨玉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9):2394-2396,23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的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内皮素及血脂的影响,达到预防和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2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同时选择一组健康组作为参照。并测定入院当日、半个月、3个月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ET)及肝功、肾功的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血脂、CRP、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ET)有很大的影响。试验组及对照组于入院当日查血脂、CRP、IL-8和ET均高于健康组(P<0.01),但两组间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半个月时试验组的血脂、CRP、IL-8和ET均已明显下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3个月时已降至正常。而对照组在半个月时CRP、IL-8和ET仍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0.05),至3个月时,上述各项指标方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与健康组比较,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ACS患者的CRP、IL-8和ET,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抑制IL-8合成诱导,增强血小板活化,促进纤溶活化,并减少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血脂,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脂质代谢异常,在临床实践中,以TC和LDL增高最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予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0例)仅予以常规治疗,随访1个月。在入选时及观察结束后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hs-CRP及IL-6。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s-CRP及IL-6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hs-CRP及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IL-6均有所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hs-CRP及IL-6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血,然后观察组患者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天1次定时口服;对照组患者不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其他治疗相同.第48小时、72小时后所有患者分别再次采取静脉血,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结果 58例患者白细胞、CRP及IL-6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经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水平增高,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缓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孟照红 《中原医刊》2007,34(19):42-4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86,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n=20),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n=20),C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n=20).在治疗一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0 mg/d和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仅有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CRP及TNFα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动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可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与对照组32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及NT-proBNP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组中男性比例、LDL-C、LP(a)与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NT-proBNP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95% CI:1.001~1.003;P=0.003)。②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2,0.044),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LP(a)、NT-proBNP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 NT-proBN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P(a)、NT-proBNP水平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患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一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水平(LDH、CK、CK-MB、AST)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cTnI、NT-pro BNP、LDH、CKMB、AS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9,P=0.004)。结论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TnI、NT-pro BNP及心肌酶谱浓度水平,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不同病情患者的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趋势。方法选择52例发病24 h以内的ACS患者,分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组、无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SAP组。患者既往均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及1周测定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入院后7~10 d查超声心动图。结果STEAMI和NSTEAMI组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临界值,高峰见于人院后24 h内。USAP和SAP组的NT-proBNP峰值高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80%和20%。剔除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NT-proBNP峰值与肌酸激酶(CK)及CK同工酶(CK—MB)峰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0.511、0.528,P值均=0.002)。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房直径及Gensini积分均不相关。KilliⅡ~Ⅳ级者的血NT-proBNP峰值均明显高于KillipⅠ级者(P<0.01)。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后的血NT-proBNP降幅明显高于未行PCI者,而血NT-proBNP/CK—MB峰值明显降低。结论ACS时血NT-proBNP值的升高是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时的一种反应,并且其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有关。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功能不全者,NT-proBNP值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每晚1次,两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1次。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ACS患者早期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4例AMI患者,比较两组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情况。对AMI患者按照Killip分级法分级,分为Ⅰ~Ⅳ级,对比各级间NT-proBNP、CK-MB变化情况,同时观察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AMI患者组NT-proBNP、CK-MB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Kil-lip分级各组间NT-proBNP、CK-MB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NT-proBNP浓度与CK-MB浓度间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T-proBNP的检测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而且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rhBNP对ACS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ACS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静脉注射rhBNP;对照组25例硝酸甘油治疗。测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治疗后48h、5d、7d两组BNP较治疗前均降,rhBNP组降大于对照组,rhBNP组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h rhBNP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较治疗前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早期静脉注射rhBNP可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BNP水平,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ACS患者共78例,其中行冠脉重建术(PCI)者为20例,进行为期1年的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3、6、12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82.05%,55.13%,43.59%。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依从性不足,前6个月依从性下降明显;非冠脉重建术者较冠脉重建术者依从性低;农村居民又较城镇居民依从性低。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以外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是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一旦发病极为凶险,具有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早期识别ACS患者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急诊急救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ACS的发生与进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回顾过往相关文献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其脑钠肽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49.40±15.10)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的(56.39±36.50)pg/ml比较,ACS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5),且心肌梗死(AMI)亚组BNP浓度(587.57±205.65)pg/ml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亚组(356.17±150.26)pg/ml(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为显著.故血浆BNP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