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育苗移栽机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育苗移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论述国外育苗移栽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国内育苗移栽机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育苗移栽机具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推动我国育苗移栽技术及机具速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作物育苗移栽的农艺要求,在分析了国内外众多移栽机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适合作物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关键部件,并通过实际试验,分析研究了机械栽苗的一般规律,找出了影响栽苗效果的若干因素,确立了主要工作部件的参数选择,为后续移栽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免耕覆盖移栽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免耕覆盖移栽生产性试验为基础,介绍了夏玉米免耕覆盖移栽技术中的育苗、秸秆还田、免耕移栽等主要技术及其关键配套机具-移栽机的结构和性能。免耕覆盖条件下育苗移栽比直播增产33%-48%,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田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田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域面积广阔,作物种类繁多,育苗移栽对作物抗御干旱、寒冷、病虫害,缩短田间生长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化移栽是作物机械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其技术反映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田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移栽机自动取植苗装置的结构和类型,阐述了各类移栽技术与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移栽机构的创新是移栽装备创新的源泉,而机械式移栽机构创新的核心是机构综合,并介绍了移栽机构构型与尺度综合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中国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指出高效、精准、低损取植苗技术与机构是水旱田自动移栽作业的重要保障,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全自动移栽技术与装备是今后机械化移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疆作物移栽及移栽机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区在加工番茄和线辣椒种植中采用育苗移栽的面积逐年扩大,经多年试验探索,总结出移栽的最佳种植模式为铺膜、滴灌、膜上移栽、封土的作业流程,因为缺少适用的移栽机具,采用人工进行移栽。为了推动机械化移栽,分析了新疆地区作物移栽现状,总结了引进的移栽机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旱地钵苗移栽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作物育苗移栽技术工艺因其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的综合效应.在农业种植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本文在论述移栽机械化生产必要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移栽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意义,讨了国内外早地移栽机械的应用现状及我国发展旱地移栽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和经验,提出了旱地移栽机械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据1998年统计,我国甜菜种植面积约56万h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产区。由于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效果,目前甜菜纸筒育苗技术在甜菜生产区已被广泛采用。据统计,甜菜育苗移栽面积约达6.7hm2,占甜菜种植面积的12%。1我国甜菜移栽机的主要类型1.1按自动化程度分类1.1.1手工移栽器:所有移栽作业均由手工操纵移栽器完成,移栽器结构简单,但效率低,不适合于大规模作业。1.1.2半自动移栽机:机器在移栽工作过程中,是由人工分出单棵的秧苗并喂入移栽机,由机具完成开沟、栽苗、扶苗、覆土和镇压等工作。1.1.3全自动移栽…  相似文献   

8.
我国栽植机械研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育苗移栽技术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的综合效应,是提高复种指数、抵御苗期低温冷害、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而育苗栽植机械化是推广这一农业技术的关键.通过分析我国育苗栽植机械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育苗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建议,认为只要将农业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很好地结合起来,育苗栽植技术在我国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油菜移栽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了油菜直播与移栽两种栽培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油菜移栽机械的研究现状及油菜移栽机械存在问题的症结;指出中国农机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的油菜移栽机械,而移栽机具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则是影响油菜移栽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兵团移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移栽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较快地推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对新疆兵团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兵团大部分地区还是以直播为主,移栽技术只是刚刚起步,处于引进阶段,育苗移栽技术难以在大田作物上推广,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论述了实行该技术的必要性,针对兵团目前的移栽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国内外的几种典型的移栽机的工作原理,最后对新疆兵团移栽技术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吊篮式移栽机在工作时稳定性差及套种模式下适应性差等问题,将槽型轨道机构运用到传统吊篮式移栽机中,设计了一种槽型轨道式新型移栽机。为验证该新型移栽机工作原理的可行性,运用Pro/E软件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并在ADAMS仿真软件中进行了装配模型的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槽型轨道式新型移栽机满足套种模式下的秧苗移栽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幼苗移栽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苗机械移栽是提高土壤复种指数、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为此,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幼苗移栽机栽植方式、栽植器结构形式进行研究并归类,总结了现有机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幼苗移栽技术和移栽机械的发展趋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自动移栽机移栽效率,设计一种双排移栽机械手联动式高速移栽装置。利用安装在两个移栽臂上的双排移栽机械手交替取苗和栽苗的方法,采用联动控制方式使移栽效率翻倍。通过优化移栽机械臂和移栽机械手结构,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参数设计和运动学分析,综合考虑影响移栽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确定穴盘苗苗坨含水率、苗龄、爪针限位孔中心距为试验因素,以200穴欧石竹穴盘苗为试验对象,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双排移栽机械手联动式高速移栽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穴盘苗苗坨含水率为32.6%、苗龄为46d、爪针限位孔中心距为16.7mm时,取苗成功率为94.7%,与软件计算结果94.2%接近,符合花卉、蔬菜移栽作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州地区辣椒种植宜机收簇生品种小株距膜上移栽农艺要求,对井关PVHR2型移栽机进行改造。在将机具最小株距由300mm减小为150mm后,分析株距减小前后栽植轨迹变化,以减小穴口宽度为目标,综合考虑栽植装置与整机空间位置关系、鸭嘴开合时间、入土及接苗时的姿态等,对栽植机构的杆件进行优化。仿真优化后,栽植穴口宽度由91.1mm减小为66.3mm,按照优化后的尺寸进行了膜上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因地膜自身弹性,穴口宽度较理论分析尺寸都略小,优化后的栽植装置在株距150mm时,穴口宽度约为60mm,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运动轨迹,设计取苗连杆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机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取苗连杆机构运动参数与钵苗下落姿态的要求,设计苗夹开合与旋转运动控制凸轮,并进行取苗连杆机构与苗夹机构之间运动同步性的运动仿真分析;为满足钵苗经过输苗筒后下落至水田时刻的一致,以保证移栽时钵苗株距均匀性,对输苗筒的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进行不同取苗速度、不同行距的移栽试验,平均取苗成功率达到89.96%,平均倒苗率3.45%,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移栽效果,可应用于水稻钵苗变行距移栽作业。  相似文献   

16.
基于PLC的移栽机整排取送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自动移栽机单个机械手取送苗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整排取苗式穴盘苗移栽机取送苗方案,旨在提高穴盘苗移栽机的取送苗速度,提高移栽机整体的工作效率。该系统使用FX3U三菱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控制各步进电机和气缸协同工作来完成整排穴盘苗的进给、取苗和送苗。使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整排取送苗机构模型,并使用GX-Works2软件编写程序。该控制系统实现了整排穴盘苗的取送,促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穴盘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对新疆特色农作物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非圆齿轮凸性与理想移栽轨迹之间的直接联系,使行星轮系移栽机构更好地满足作业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指标的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参数求解方法。根据给定的运动轨迹,建立全局坐标系;将轮系简化为二杆二自由度开链机构(2R机构),建立基于移栽轨迹的机构运动求解模型,提出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判定指标,确立轮系中心位置变化范围即解析区域。根据运动学原理,由二杆二自由度开链机构复演理想移栽轨迹,求解轮系传动比,建立不等速传动比计算与分配模型,得到杆长、杆长比、轮系传动比、非圆齿轮节曲线凸性值等移栽机构参数,建立可以形成给定移栽轨迹的移栽机构参数信息图。避免了调试非圆齿轮节曲线的盲目性、优化机构尺寸和结构设计中双臂干涉等问题,为设计可形成特定轨迹的轮系机构提供参考。对几种常见移栽轨迹进行计算分析,以“鹰嘴形”水稻钵苗移栽轨迹为例进行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仿真与样机试验,仿真轨迹、试验轨迹与给定理想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设计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的农业生产中,整地、植保、灌溉、收获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关键的育插秧环节,机械化水平几乎为零,已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文章对机插秧技术应用群体、基础设施、现有的栽培方式、农机农艺的结合等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了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设施蔬菜穴盘苗移栽机膜上作业效果不好、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八杆栽植机构,建立八杆栽植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与效果验证。使用Adams动力仿真软件,对八杆栽植机构的虚拟样机在取投苗效率为120株/min,栽植深度为60 mm,株距为200 mm、300 mm、450 mm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膜面连接长度满足蔬菜移栽机行业标准。按蔬菜移栽机膜面穴口开孔合格率中膜面连接长度测定方法对八杆栽植机构样机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样机株距设置为200 mm、300 mm、450 mm时,膜面连接长度平均值为141 mm、237 mm、368 mm,与仿真结果误差分别为8.5%、6%、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