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已证实的胰腺癌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了其临床及CT直接、间接征象。结果 胰腺癌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特别是继发征象,只要把胰腺肿块与继发征象及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分析,就能提高正确诊断率。结论 CT是目前影像学中对胰腺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在该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3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其中左右肝管汇合处25例.左肝管起始部6例,右肝管起始部7例,肝总管5例,39例表现为延迟强化,4例未处明显强化。结论 螺旋CT具体显示了肝门区胆管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后处理重建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丰富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陈芳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5):628-630
目的 依据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探讨MSCT诊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肠扭转病例,经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法(MPR),分析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肠扭转均正确诊断,除4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小肠扩张、积气6例,肠管壁增厚、水肿6例,肠系膜漩涡征6例,肠管漩涡征4例,靶环征和鸟喙征各2例,肠系膜血管狭窄4例,腹腔积液2例。肠系膜血管漩涡征伴有肠管漩涡征4例,其中肠系膜上静脉狭窄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照手术或病理结果,回顾性研究确定CT诊断在急性肠梗阻合并肠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5年时间内共142例小肠梗阻病人,144次CT扫描资料。由二名放射医生共同分析CT表现。着重分析下列肠缺血的CT征象:肠壁的强化减弱,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肠系膜静脉扩张与腹水。一旦发现肠壁强化减弱,或具备另外二条以上CT征象,即可诊断肠缺血。CT结果73例与外科手术对照,71例临床追踪证实。结果 24例手术发现肠缺血。其中23例CT诊断正确(敏感性96%)。假阳性9例(特异性93%)。肠壁强化减弱征象的敏感性48%,特异性为100%。肠壁增厚敏感性38%,特异性78%,肠系膜积液的敏感性88%,特异性90%。肠系膜静脉扩张的敏感性58%,特异性为79%,腹水的敏感性75%,特异性76%。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急性肠梗阻合并肠缺血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理选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X射线腹部透视,螺旋CT扫描及B超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X射线检查在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B超检查阑尾和妇科急症的阳性率最高,而CT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和胆结石的阳性率达到了100%。结论 选用正确的影像学技术可提高对急腹症患者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闭合性胃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种CT征象的临床意义。结果 25例十二指肠损伤,15例空回肠及系膜损伤,17例结肠及系膜损伤,3例胃损伤。CT征象为腹腔及腹膜后积液55例,肠管壁增厚25例,肠系膜浸润11例,肠系膜血肿6例,肠壁血肿5例,腔外游离气体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丁晖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4):498-499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胸膜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1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中胸膜结节16例占88.89%,胸膜不规则增厚13例,占72.22%,胸腔积液14例,占77.78%。结论 胸膜结节、胸膜不规则增厚和胸腔积液是胸膜型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胸膜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林超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38-238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因临床高度怀疑PE而行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亚段以上肺动脉显示率95%,阳性14例,阴性2例。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锁、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包裹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提高CT平扫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3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均在发病后12h内行CT平扫。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主要有: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密度减低。结论 CT表现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及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减低对诊断超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增强对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6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腹部X射线平片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原发病,其中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肺炎11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婴幼儿腹泻7例。X射线改变:显示肠胀气改变18例;肠管扩张,积气较多及多个小气液平影20例;肠管明显扩张,有多个气液平影18例。本组56例经过儿外科住院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直至消失,38例有气液平影的患儿复查腹平片时,梗阻征象全部消失。结论 部分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腹部平片可出现类似机械性肠梗阻的征象,二者应注意鉴别,临床治疗时应注意临床与影像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