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晓莉  闫卫东  穆彬  王佰全 《石油化工》2005,34(Z1):517-518
采用两种亚环己基桥连的茂金属催化剂(CH2)5C(3-t-Bu-C5H3)2ZrC12(Ⅰ)和(CH2)5C(3-t-Bu-C5H3)2TiCl2(Ⅱ),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的活化下,对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共聚单体浓度的增加,聚合活性出现共单体效应,聚合物的物性呈递减趋势;单体空间体积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进而说明催化剂结构与产物性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N ,N'-二苯基 - 2 ,3-丁二亚胺镍配合物 [C6 H5 NC(CH3)C (CH3)NC6 H5 ]NiCl2 (简写为NiL) ,NiL与TiCl4 复合负载在MgCl2 -SiO2 载体上 ,组成新型复合催化剂 (NiL -TiCl4) ,用普通AlR3 作助催化剂催化单一乙烯聚合。研究了NiL/TiCl4 摩尔比 ,各种助催化剂Et2 AlCl ,Al(i -Bu) 3 ,AlEt3 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的产物用IR ,13 CNMR方法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NiL -TiCl4 复合催化剂用普通烷基铝作助催化剂催化单一乙烯聚合 ,制得了具有长短支链的支化聚乙烯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活性MgCl2和无水MgCl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二(2-乙酰基-1-萘酚氧基)二氯化钒催化剂(简称负载型催化剂),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氮吸附静态容量法等手段对载体和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采用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没有改变催化活性组分的化学结构。研究负载型催化剂对乙烯聚合的性能时发现,负载型催化剂比二(2-乙酰基-1-萘酚氧基)二氯化钒均相催化剂的活性提高约一倍,所得聚乙烯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以活性MgCl2为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高。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负载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稳定性好于二(2-乙酰基-1-萘酚氧基)二氯化钒均相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衰减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MCM-41负载的后过渡金属乙烯聚合聚催化剂2,6-二乙基-双亚胺吡啶铁配合物,分别以甲基铝氧烷(MAO)和三乙基铝(TEA)为助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反应.考察了Al/Fe摩尔比与助催化剂对催化活性、聚合反应动力学、聚合物分子量及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催化剂的动力学曲线平稳,催化活性高.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熔点高及最大热失重温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5.
沈晓莉  闫卫东  穆彬  王佰全 《石油化工》2005,34(Z1):515-516
采用双异桥的茂金属催化剂(Me2Si)(Me2C)Cp2TiCl2(Ⅰ)和(Me2Si)((CH2)5C)Cp2TiCl2(Ⅱ),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的活化下,对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共聚单体浓度的增加,催化剂Ⅰ的聚合活性出现共单体效应,催化剂Ⅱ无此现象;聚合物的物性呈递变趋势;催化剂桥联基团的异同,使聚合物的性能各异,进而说明催化剂的结构与产物的性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球形MgCl2和SiO2负载后过渡金属铁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其乙烯聚合的行为.所用铁的络合物为2,6-双[1-(2,4,6-三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1).结果表明,载体和聚合条件对负载型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树脂形态有重大影响.与SiO2负载的铁系催化剂相比,球形MgCl2负载的铁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较低的细粉含量和较好的树脂颗粒形态.  相似文献   

7.
负载化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东兵  王娜  郑刚 《石油化工》2007,36(7):674-679
在硅胶上负载了双(N-环己基-3-叔丁基水杨醛亚胺基)二氯化锆配合物,得到负载化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考察了配合物用量、共聚单体1-己烯用量、聚合温度、聚合压力、聚合时间、三乙基铝用量对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及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体流动指数和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化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保持了原均相催化剂的乙烯聚合性能;该催化剂在淤浆聚合工艺中聚合平稳,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8.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烯烃聚合工艺是关于一类新型结构的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负载化工艺,以及其在烯烃聚合和共聚合过程中的应用,特别是用于乙烯的均聚或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合,属于催化剂的负载化和有机聚合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多孔载体经活化处理后洗涤、过滤、干燥和抽干,然后直接负载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处理包括热活化和/或化学活化,以及化学处理过程。采用本负载化工艺所制备的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为干的可流动的固体粉末,可用于C2-C10的烯烃或苯乙烯,特别是乙烯,或含有功能性基团有机单体进行淤浆或气相均聚或共聚合,在低的铝氧烷用量条件下获得熔点高和粒子形态良好的均聚或共聚产品。  相似文献   

9.
TQ314.242200606171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结构的表征〔刊〕/程薇,许学翔…(中国石油化工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2005,34(9).-844~849非茂金属催化剂二苯甲酰甲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氧化钛(CpTi(dom)Cl2用MgCl2载体或氯化镁-高岭土双载体进行负载后,对乙烯聚合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Ti(dom)Cl2在载体上分散得很好其负载后的化学结构未被破坏;当双载体经过甲…  相似文献   

10.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薇  许学翔  赵伟  景振华 《石油化工》2005,34(9):844-849
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对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二苯甲酰甲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CpT i(dbm)C l2)、氯化镁载体和氯化镁-高岭土双载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对负载前后催化剂对乙烯聚合催化行为的变化给予解释。实验结果表明,CpT i(dbm)C l2在载体上分散得很好,从而避免均相催化剂在溶液中的双分子失活,是负载后催化活性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负载后CpTi(dbm)C l2的化学结构未被破坏;双载体经过甲基铝氧烷(MAO)预处理后,MAO与双载体中的M gC l2.nTHF和硅羟基作用产生一种新的结构;CpTi(dbm)C l2与载体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由于双载体的表面不均匀,导致采用双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得到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硅胶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1-甲基-3-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甲基铝氧烷)的制备工艺,讨论了硅胶活化温度、负载温度、搅拌形式、甲基铝氧烷预处理硅胶的用量对催化剂聚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在硅胶活化温度为600℃,负载温度为-30℃,n(Al)/n(Si)为3,n(Al)/n(Zr)为5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可达5454g/g,聚合物堆积密度为0.36g/cm3。  相似文献   

12.
对2,6-双[1-(2,4,6-三甲基苯亚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1)/AlEt3催化体系进行了乙烯低压均相聚合研究.在低铝铁摩尔比和高铝铁摩尔比时,分别考察聚合时间对催化剂体系乙烯聚合反应的活性(TOF)、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MWD)等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催化剂体系的动力学曲线,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和聚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改性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为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考察了Al/Ni(摩尔比,下同)、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对聚合性能以及聚乙烯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Ni的增加,聚合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变化较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基本为1.1;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活性和聚合物M_(w)先增大后减小,50℃时聚合活性达到最大值,80℃时聚合物M_(w)达到最大值;随着乙烯压力升高,聚合活性和聚合物M_(w)均增大;制得的聚乙烯主要含有甲基和长支链。  相似文献   

14.
以HO(CH2CH2O)20(CH2CH2(CH3)O)70(CH2CH2O)20H三嵌段共聚物、2,2,4-三甲基戊烷和四甲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空心球状介孔硅基材料(MS);利用MS负载甲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双(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制备了催化剂MS-Bu;采用XRD、TEM、SEM、EDS、ICP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MS-Bu催化乙烯聚合时的活性。表征结果显示,MS和MS-Bu呈空心球状,其晶体结构均为六方对称晶系;MS和MS-Bu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均为Ⅳ型,孔分布窄且均匀。活性评价结果表明,MS-Bu催化乙烯均聚、乙烯与1-己烯共聚时的活性很高,分别为6 122,5 998 g/g。  相似文献   

15.
对2,6-双[1-(2,4,6-三甲基苯亚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1)和2,6-双[1-(2,4,6-三甲基苯亚胺)乙基]吡啶三氯化铁(2)两种络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乙烯聚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中心金属价态对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以及助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聚合物相对数均分子质量(Mn)及分布(MWD)等的影响,对催化剂活性中心和聚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活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活化条件对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的灼烧失重、表面形态、孔容以及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表面特性的调控可通过改变热活化条件实现;热活化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载体硅胶所制备催化剂的性能及生成的聚合物形态;载体硅胶热活化时,发生孔容变化的起始温度为600℃;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的最佳热活化条件是200℃(1h)→400℃(1h)→600℃(2h)和200℃(2h)→600℃(4h)的梯度温度下的二次活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型二双齿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iO2、MgCl2载体催化剂的制备。红外光谱表征表明该配合物是邻苯基水杨醛亚胺Schiff碱配体和钛的加合物。乙烯聚合结果表明:配体结构、配合物浓度、Al/Ti比对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乙烯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配合物乙烯聚合活性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分别达到0.72×106gPE/molCath、5.27×105。以烷基铝氧烷作为作为助催化剂,配合物乙烯聚合性能要优于普通烷基铝;以甲苯为反应介质时配合物具有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配合物负载后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得到提高,聚合物熔点和形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22(2):139-154
催化学报  2 0 0 3,2 4 ( 7)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氧化制己二酸一种适用于三相过程的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含o -Me2 N -C6 H4 -C(CH3) (CH3) -基团的茂铬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研究Pd -La/镁铝尖晶石催化剂上气相胺化法合成 2 ,6-二异丙基苯胺MCM -2 2沸石的孔结构和酸分布特性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 产物分布的影响Fe2 O3改性NaY沸石上吡咯烷亚硝胺的降解用偏铝酸钠直接制取高纯拟薄水铝石负载钯催化剂上亚硝酸乙酯的催化分解蜂窝状堇青石载体A12 O3涂层的原位合成负载型TiO2 /玻璃弹簧的光催化杀菌…  相似文献   

19.
以烷氧基镁为载体,添加多杂硅氧烷类给电子体得到烷氧基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预聚改变催化剂乙烯聚合行为,利用XPS、SEM、粒径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和聚乙烯颗粒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三甲基硅基磷酸酯(ED1)和三甲基硅基硼酸酯(ED3)给电子体可提高催化剂的钛负载量和催化活性,当n(ED1)∶n(Mg(EtO)_2)=0.25时,常压活性与MgCl_2载体型催化剂相当。加入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均较好地保持了乙氧基镁载体颗粒的形态。乙氧基镁负载型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基本无活性,但预聚后进行乙烯聚合,活性可达13 700 g/g,添加ED1后活性提高至17 000 g/g。ED1和ED3均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且聚合速率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2016,45(6):685
合成了3种α-二亚胺镍金属配合物C_(30)H_(28)Br_2NiN_2,C_(36)H_(40)Br_2NiN_2,C_(28)H_(40)Br_2NiN_2,并负载于MgCl_2/SiO_2复合载体上得到负载催化剂,分别记为Cat-a,Cat-b,Cat-c。利用~1H NMR,ICP,SEM,GPC,BET等方法对配合物及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的乙烯气相聚合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当负载方法相同时,不同配合物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能及颗粒形态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条件下,催化剂的乙烯气相聚合活性的高低顺序为:Cat-bCat-aCat-c。Cat-a所得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_w/M_n较宽;Cat-c所得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窄;负载二亚胺镍金属催化剂在气相聚合中不需引入共聚单体即可制得具有一定支化度的支化聚乙烯。Cat-a和Cat-b所得聚乙烯的颗粒形态较好,基本呈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