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PICC置管患者的跟踪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输液途径[1].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导管留置失败[2]。现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安徽省某三甲医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开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大量用于临床,需要静脉给药的患者越来越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目前已在住院肿瘤患者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2].PICC经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适用于需要中长期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操作简单、直观,无严重并发症[3].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治疗间歇期每7d维护1次[3].我院于2006年开始引进PICC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多个科室普遍应用,但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的患者需回原住院病区进行导管维护,既影响病房的正常工作,不利于病房管理,又存在缴费困难的问题.为此我院于2010年1月建立了PICC导管护理门诊,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总结了PICC门诊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教学培训.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因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老年患者由于上肢皮肤肌肉松弛而形成"蝴蝶袖",采用盲穿方法穿刺置入PICC时成功率较低.2011年10月起,我院对老年蝴蝶袖患者采用改良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肘上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操作安全、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可输入各种药物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导管功能丧失、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显示,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51%[2].本文主要分析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总结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的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减少化疗痛苦、保护患者静脉、长期留置输液管道的方法[1].但PICC在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和导管的使用.本研究依据乳腺癌患者PICC的使用情况,对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为进一步提高规范PICC置管的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郝美秀 《职业与健康》2006,22(4):304-30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头皮静脉、胭窝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下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国内在临床较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对置管方法、临床应用范围及并发症等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又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肿瘤患者的化疗.  相似文献   

10.
<正>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有文献报道,PICC导管留置时间最长可保留近2年[2]。在PICC门诊维护工作中发现,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汗液刺激、药物毒性反应及导管处细菌侵入等原因,发生导管穿刺点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导管性败血症[3],甚至拔管,加重了患者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目的是确保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共行570例PICC术,本研究总结了术后不同位置导管异位对静脉输液的影响,以期为PICC的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提供帮助。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570例患者中有83例(14.6%)出现不同位置异位,其中5例异位至头静脉(A组),男1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具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优点,而且只需外周血管穿刺,便于护士操作,不受性别年龄等限制,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已成为建立静脉营养通道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具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优点,而且只需外周血管穿刺,便于护士操作,不受性别年龄等限制,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已成为建立静脉营养通道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颅脑外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给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经单双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穿刺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以上观察指标当中,观察组患者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颅脑外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给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经单双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穿刺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以上观察指标当中,观察组患者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 0.05.结论: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到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 d~1年)。我院从2009年3月以来已开展了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7.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按时间先后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或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30天,共80例病人(n=40:40),甲组应用双腔中心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乙组应用PICC导管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置管成功39例占97.5%;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40例(100%)。导管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有1例气胸并发症占2.5%。导管异位,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天然脉穿刺导管有1例占2.5%。静脉炎发生率,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无一例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导管穿刺无风险,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是抢救危重病人有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分析以及控制对策,以降低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11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 115例患儿发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8例,发生率为24.35%,单因素分析表明,PICC留置感染的原因包括患儿年龄、穿刺部位渗血、中心静脉导管阻塞、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脱出、疾病类型与合并骨性疼痛、PICC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其中穿刺部位渗血、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和PICC穿刺次数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临床PICC操作质量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PICC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曾辉云 《现代医院》2005,5(10):76-77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操作较深静脉穿刺更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维护方便,病人可自由活动等优点,值得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及穿刺成功率高,并且可避免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及导管可留置时间长(7 d至1年)[1]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对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多沿用成年人的方法,即于术肢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后,反折至第3肋间.此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并不完全适用.目前国内对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在成年人及新生儿领域均有较多研究[2-6].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置管术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的体表测量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