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近些年稻蟹种养的研究结果,通过调查走访稻蟹种养者、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查阅近年统计年鉴,分析了辽宁滨海稻区稻蟹种养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找出限制当地稻蟹综合收益提升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单元格建设管理以优化资源配置、高光效比空栽植稻蟹种养优化模式、多学科结合方式提质增效”等3条建议,以期为辽宁滨海稻区稻蟹种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双收,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稻田选择、稻田工程、蟹苗投放前的准备、蟹苗选择与投放、河蟹养殖与田间管理、稻蟹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鲁西南滨湖稻区稻田养蟹技术要点,为滨湖稻区及山东省同类地区稻蟹共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兵 《北方水稻》2008,38(3):117-118
根据水稻、河蟹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在盘山县坝墙子镇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研究,在河蟹养殖上注重饲料选用、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环节,同时兼顾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测土施肥、病害防治等技术环节,取得了河蟹产量20kg/667m2以上,水稻产量600kg/667m2以上,稻蟹综合效益1000/667m2元,实现了稻蟹双赢.  相似文献   

4.
毕金德 《北方水稻》2023,(6):57-58+61
近年来,由于在规模化稻蟹综合种养地块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大,农用无人机在盘锦市推广应用速度较快。以大疆T40无人机为例,总结了农用无人机在稻蟹综合种养生产过程中高质高效开展施药、追肥、蟹料投喂三项标准化作业所必须遵循的技术要点,以加快推进稻蟹综合种养地块农用无人机标准化作业进程,推进稻蟹生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翟玉梅 《北方水稻》2013,43(1):56-57
稻蟹种养是一种稻蟹共生、互惠互利的产业模式。"蟹田稻"要获得高产高效,不仅要注重高产水稻品种的选用,还要掌握施用科学、营养的肥料,并适时恰当地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笔者将当地探索的稻蟹种养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蟹田稻"种养模式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可实现壮秧无植伤精准有序移栽,具有诸多优点。在辽宁滨海稻区规模化稻蟹综合种养条件下,应用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实现高产栽培,需要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深入融合,需要围绕水稻、河蟹产量的最大化与品质的最优化做好育秧、移栽及田间水、肥管理等工作。阐述了规模化稻蟹综合种养条件下实现水稻钵苗高产栽培的四项关键技术,即标准化壮秧培育技术、精确移栽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科学管水技术,以利于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盘锦市目前有稻蟹种养面积约4.53万hm~2,稻蟹种养是推动全市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盘锦稻蟹种养的发展现状,提出在稻蟹模式、河蟹规格、土地增值、农民增收方面的发展空间,分析了稻蟹种养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加快全市稻蟹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在元  倪飞 《北方水稻》2008,38(3):85-8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结果表明:稻-蟹-泥鳅田饵料转化率在16.57%~18.34%,比稻-蟹田提高2.96%~4.73%;产无公害水稻9 111 kg/hm2、无公害河蟹474 kg/hm2,分别与稻-蟹田9 200 kg/hm2、489.6 kg/hm2相近;增收无公害泥鳅145.8 kg/hm2,经济效益比稻-蟹田14 458元/hm2增加1 015.6元/hm2。其中养泥鳅利润为1 191.11元/hm2。  相似文献   

9.
依据水稻、河蟹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进行稻蟹种养技术研究,在推广水稻大垄双行插栽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由原来的稻田水表面施肥改为地表浅层施肥技术,解决了池水氨氮超标,危害河蟹生长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出河蟹苗种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水稻产量720 kg/667 m~2,河蟹产量33.2 kg/667 m~2,稻蟹综合效益1 497.8元/667 m~2的良好成果。  相似文献   

10.
王典 《中国稻米》2006,(2):52-53
本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了稻-蟹-鳅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结果表明:稻-蟹-鳅田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在16.67%~18.33%,比稻-蟹田提高2.78%~2.44%。输入有机氮、磷、钾占输入氮、磷、钾百分比在15.60%~16.00%,比单作稻田提高14.38%~14.78%,与稻-蟹田相近。1hm2利润为15978元,比稻-蟹田增加1097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水稻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儋州地区杂交水稻博Ⅱ优235育秧高产栽培技术,采取保温措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优势,保证水稻充足的营养生长,发挥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水稻产业化,抓好技术服务,阐述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等创造绿色稻米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全面启动,阐述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开发的重大意义,论证了发展盐碱地水稻的可行性,分析了吉林省西部水田大开发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即在吉林西部建立盐碱地水稻生态育种基地,明确育种目标,定向开展水稻耐盐碱品种选育工作;西部水田开发,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经营"的运行机制;做好土地改良规划及水田土壤背景普查;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盲目开发;建立健全完善的水田服务技术体系;探索水稻销售新机制;发展环境友好型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全面启动,阐述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开发的重大意义,论证了发展盐碱地水稻的可行性,分析了吉林省西部水田大开发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即在吉林西部建立盐碱地水稻生态育种基地,明确育种目标,定向开展水稻耐盐碱品种选育工作;西部水田开发,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经营”的运行机制;做好土地改良规划及水田土壤背景普查;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盲目开发;建立健全完善的水田服务技术体系;探索水稻销售新机制;发展环境友好型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在水稻EcoTILLING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低成本的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用于水稻及其他生物自然群体变异的检测,对基于琼脂糖凝胶的EcoTILLING技术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芹菜中提取的CEL Ⅰ核酸酶粗提物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技术,可以成功地检测到目的基因位点的突变。利用该技术,在云南地方水稻品种大吊糯中检测到2 个SNPs。  相似文献   

16.
鸡东县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适于水稻种植。近几年,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水稻产量逐年上升,为了使水稻生产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对目前在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技术应用、农业科普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当地水稻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应依靠科技进步,把发展产业带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采取节本增效、实施高产栽培、重点引进扶植龙头企业等措施,以推动水稻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江苏稻作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机插稻、手插稻、抛秧稻、直播稻、套播稻五种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的应用面积、成本、产量、效益等综合表现,对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发展以及演变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出发,提出稳定发展江苏水稻生产的稻作技术方式发展思路、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水稻节水栽培的技术原理、核心技术及重要技术创新、主要关键技术及其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年来采取不同学科、跨地区、多层次、联合攻关和潜心研究,在水稻栽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与实践表明,水稻节水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1981年~2005年,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开展了全方位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不断创新和吸取群众经验,在长达25年间,进行各项技术集成、组装与配套,建立了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经过不断深入开发和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我国水稻栽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采用AC型电子记录系统(EMS)对褐飞虱在非寄主植物稗草和具有抗性基因bph4的水稻品种Babawee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口针到达稗草韧皮部以前停止取食,这揭示了在稗草非韧皮部组织中存在拒食剂.而在抗虫品种上,口针到达韧皮部以后取食行为终止.因此,可以清楚地识别两类具有不同抑制取食抗性因子的抗性植物.分析白背飞虱产卵行为的电子记录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旺盛生长的水稻植株的下半部分而言,白背飞虱产卵器插入植物组织中但不产卵.这表明旺盛生长的植株能诱导白背飞虱的产卵行为,但由于某些拒避性因素使整个产卵过程不能完成.因此,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具有产卵抗性的植物上行为序列中受到破坏的步骤.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六合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训泳 《北方水稻》2009,39(5):72-76
阐述了六合区水稻生产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影响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水稻生产要保持稳定发展,必须确立水稻当家品种,规范种子经营秩序;重视基层农技服务工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主推技术的配套完善,推进现代稻作技术的规范化;加强防灾减灾,推进水稻安全生产;推广"水稻+N"高效栽培模式,加大稻、麦(油)两熟耕作制度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