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扎龙湿地水文勘测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该湿地现状水资源量不足,沼泽、水面面积缩减.水质污染严重,水生生物量减少,严重威胁到鹤类栖息生存的环境.据此提出:在湿地的核心区宜采用自然恢复为主的方式,核心区以外的区域宜采用工程恢复措施,并要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加强温地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水质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湖泊水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强调在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强生物调控、湖滨湿地、恢复高等水生植物等生态技术在湖泊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永定河引水口和湿地退水渠两个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分析.重点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季节变化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率.该研究为北方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兴凯湖总排干排水入兴凯湖前将渠道来水先蓄存在人工湿地内,利用人工湿地前置库和稳定塘的作用,促进人工湿地内发生生物反应和通过土壤渗透等自然净化能力对水体净化,沉淀排水挟带的泥沙后再排水入兴凯湖,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质对兴凯湖水质的污染和减轻了泥沙对兴凯湖的淤积。  相似文献   

5.
戴光鑫  朱爱华  朱刚 《陕西水利》2022,(3):93-95,100
针对某河道现状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对河道河口~大闸段河道建立水质模型,选择两种工况进行水质模拟分析,从而了解河道在不同工况下不同时段水质的变化规律,并根据水质模型分析结果提出该河道水质保护的措施,即目前只有通过湿地建设,采取工程建设和湿地植物的选配两种方法结合来快速有效、改善河道现状水质,解决河道目前水质污染.本次河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扎龙湿地近几年的水质进行分析,评价了其水质现况,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给出了可行性意见。最后基于扎龙湿地水质评价,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扎龙湿地水体污染的原因,对扎龙湿地水质污染问题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以分宜县龙须沟水环境提升项目为例对水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面流人工湿地群提升水源地入库河流水质的适用性及效果。在完成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后,龙须沟流域仍存在一定面源污染和雨季溢流污染问题,表面流人工湿地群可提高生态净化能力,适用于提升沿线分布有池塘及沼泽地的微污染河流水质。龙须沟沿线建设了5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成的人工湿地群,总占地面积为458 813 m2,统计分析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入湖口水质稳定达到了地表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石佛寺水库2009—2015年进口、出口处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为DO、BOD5、CODMN等7项水质监测污染指标,评价时段选择水库2009—2015年汛期与非汛期,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出口基本维持在Ⅲ类水质级别标准,总体来看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良好;但对单项污染指标指进行评价时发现,湿地水质主要存在的2种污染指标因子分别为TN和TP;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变化来看,湿地存在水质净化功能趋于饱和的问题以及需加强水生水生植物管护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灌河沿线分布多个城市和乡镇,为保证河道水质,针对不同河段污染特征及场地条件,沿线分别布置支流汇入口表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潜流人工湿地、河道滩地溪流湿地、入河排污口生态湿地等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人工湿地。为验证人工湿地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采用MIKE21模型对灌河进行二维水动力水质模拟,对比分析了人工湿地工程实施前后灌河控制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沿线生活污水排放口、支流汇入口、面源污染排放区等设置人工湿地,能够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人工湿地在改善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大港湿地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南大港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受上游和周边的影响,生态脆弱性突出,主要表现在水源供给保障脆弱性、水质污染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干扰的脆弱性.通过对南大港湿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为保护和恢复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科 《人民长江》2018,49(17):1-6
对水文模拟和土地利用格局混合模型在流域湿地恢复建设场地优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流域降雨、蒸发、土壤特性等自然条件建立了区域水文模拟模型;其次,根据湿地对工农业非点源径流污染的降解作用,建立湿地恢复建设场址优化选择模型;然后,将水文模拟与湿地建设优化选择模型相结合组成了混合模型。应用参数量化和贪婪算法,选择了南四湖流域内的4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实例,借助于构建的模型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包括湿地规模、投资、水质改善程度等多项指标在内的湿地恢复建设场地优化选择方案。实践证明,研究结果对于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湿地恢复建设场地优化选择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莫莫格湿地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多数河流相继断流、湖泊泡沼水量明显减少或干涸,水质恶化,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局面。提出在采用工程措、施满足湿地用水的同时,还应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计算反映湿地水体质量状况和湿地营养状态的一维投影值,直观地反映湿地水环境质量。将此方法在河北衡水湖湿地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2010年水质属于Ⅱ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缺水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我国最大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的自然地理等情况.针对近几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该湿地水面急剧减少、部分沼泽干涸、植被退化、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指出缺水已经成为扎龙湿地面临的致命危机,人工补水势在必行.分析了湿地缺水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探讨建立有偿补水机制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植物水质净化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域永年洼湿地面临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永年洼连续2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洼内水体的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根据湿地植物对水质的作用机理,通过MIKE模型的EcoLab中水质过程自定义及编辑功能,基于湿地植物的泌氧、细菌活性增加和植物吸收作用下水化学反应过程,构建"WQ+Veg"水质模块,耦合MIKE21水动力结果,模拟永年洼人工湿地种植前后湖区流速及NH3-N、 TN、 T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在有加密监测的断面上,模拟有植物的2017年情景相比无植物的2016年情景,NH3-N、TN和TP平均下降了14.9%、7.33%和14.3%,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在永年洼出水口处2017年相比2016年,NH3-N、TN和TP的去除率提高了7.2%、5.3%和9.1%。模型描述的反应过程清晰,可考虑湿地植物类型、分布、面积等条件下水质氮磷的响应,为大尺度湿地修复的布局及设计提供研究工具,同时为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WEPP模型在湿地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灌溉-排水-湿地综合水管理系统(WRSIS)对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有局限,目前我国研究中对WRSIS进行了修正。但对修正的WRSI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系统水质的化验与分析方面,很少考虑湿地系统中存在土壤侵蚀对其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现重点引进了水侵蚀预报模型(WEPPv2006.5),以在广西桂林进行修正的WRSIS试验研究为例,利用该模型模拟湿地系统土壤侵蚀等水文状况,以便进一步提高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灌江纳苗对涨渡湖湿地水质及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涨渡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围垦及江、河、湖泊人为阻隔,涨渡湖湖区逐渐淤积减小,水体流动性逐年变差,水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湿地功能的丧失。本文对涨渡湖挖沟闸及湖区内灌江纳苗前后水质、泥沙浓度等进行了取样分析。实测资料分析显示:灌江纳苗后湖中心各离子含量变化较小,湖汊及挖沟闸内离子浓度明显减小;灌江纳苗在引入长江水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泥沙并沉积在涨渡湖湖汊及主湖区中。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湖泡湿地水化学特征及净化水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阐述了松嫩平原湖泡湿地的水化学类型与离子总量等水化学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分析了湿地保护区水域水质年度及季节变化趋势,并对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模糊数学在湿地水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中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质的污染程度分为5个级别,运用统计学法进行参评因子的遴选,正确地选择了隶属函数和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扎龙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宁波市居民供水安全,在水源水库入库口建设了复合生态湿地,工程共分为两期.通过研究湿地建设背景、湿地构成、湿地运行效果等,分析生态湿地对水库水质影响的结果表明,复合生态湿地不仅能够有效脱氮除磷,抑制藻类生长,而且通过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能够消除村落与农业面源污水带来的农药、抗生素等微量持久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