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创伤后肢体挤压等原因造成筋膜室内组织压力升高而导致筋膜室内组织进行缺血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年来对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切开减压 ,肢体水平位摆放 ,全身治疗。作者 2 0 0 0年共收治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2 6例 ,给予高压氧治疗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手术 ,减少了病人痛苦。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 18.1岁。均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致伤原因 :10例为骨折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压力不均匀 ,3例为锐物扎伤绑扎时间过长 ,6例由于肢体受压不能马上解除…  相似文献   

2.
儿童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在临床常见的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中报道较少,更少见于儿童,容易延误诊治。自1989年2月~2002年7月共收治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肌酸激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早期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降低其致残率,提供一项简便、易行的生化指标。方法 对2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及筋膜室压力,其中15例作筋膜室切开减压,取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肌酸激酶 值与肌肉组织病理变化程度一致。结论 肌酸激酶 值测定可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 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压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求一种客观准确、方便实用、可以重复监测,易于推广使用的筋膜室压力测量方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例怀疑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志愿者,分别采用自制水柱测压仪和传统Whiteside法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并将二测压法进行系统对比,比较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 改良水柱测压法与传统Wh...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简称OCS)是骨与关节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如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常造成难以逆转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的严重后果。现就我院收治的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诊治不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区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16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持续治疗7d,维持40kPa负压。结果 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结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迅速彻底对骨筋膜室减压,避免创面污染,工作量小,患痛苦小。  相似文献   

9.
急性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系手与足部骨和筋膜封闭的间隙内,因组织压升高,使手足部血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而产生的综合征,若处理不当,轻者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截肢。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手足筋膜间室综合征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小腿及前臂,发生于大腿部位的临床上少见,但却对于患者局部肢体功能与生命有着严重威胁,需要临床上医生早期诊断、迅速处理,以保留患肢功能,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永久性功能损害。笔者于2011年6月收治大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区域内,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压力升高,使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导致以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胫腓骨骨折后发生最多。尤其交通、矿产、暴力损伤,此征并非少见,处理不当,将引起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过去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先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张力缺损创面包扎换药。7~8d后肿胀消退,二期缝合或植皮消灭创面。这样,病人病程长,痛苦大,医疗费用高,易感染。行一次性切开减压,室腔置管引流、骨折固定、张力创面整张植皮,术后常规行20%甘露醇250mL,每日3~4次脱水治疗3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间室压力增高,出现室内容物血运障碍超过12h,肌肉神经出现不可逆损害者称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本院收治晚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3例,均采用大切口,切除坏死肌肉组织,减压骨筋膜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保留肢体,随访2~10年,功能恢复良好,可从事轻体力劳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创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总结救治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四肢创伤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肢疼痛及其性质,观察患处局部感觉、表面皮温并积极治疗原发伤,去除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早期切开减压,减少或杜绝各种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预防或减轻肢体水肿,是防止伤肢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致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CS),又称筋膜室综合征,由Richard Von Volkman于1872年首次提出,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等)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征候群。其特点是诱因多样、发展迅速,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坏疽、横纹肌溶解、器官功能衰竭乃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在我科行动脉再通治疗后并发急性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效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26例病人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动脉再通治疗,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26h(3h至6d),其中24例(共27条肢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筋膜切开(包括3例行双侧肢体预防性切开)。21例动脉再通术后延迟切开时间平均为10(5—48)h,其中2例术中行血液透析,1例行术后血液透析。本组3例截肢,2例死亡(包括1例截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的严重并发症,动脉再通后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伴局部张力升高者应高度怀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治疗方法是充分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同时动态监测病人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维持肾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必要时应早期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6.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比小腿或前臂发生者少见。作者复习了自1990年5月~1994年4月诊治的6例患者,占同期住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20%。伤后4小时~3周入院。3例伴有跖骨骨折,2例跟骨或踝关节骨折。极度肿胀,两点分辨觉减弱,足趾被动活动时剧痛,以及足背动脉变弱或消失等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体征。足筋膜间室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的足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压时,应选择相应的不同手术径路以达到有效减压的目的。手术并不影响正常的负重功能。随访发现4例满意,1例后遗创伤性踝关节炎,并拒绝关节融合术。作者认为高度警惕、严密观察并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是诊断和治疗足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减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ORIF)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可行性,为此类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5月对2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31例患者均采取上述方法治疗,待肿胀消退,皮肤软组织松弛后再行减压伤口二期直接缝合。结果 3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及VSD处理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感染、肢体(或皮肤)坏死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及VSD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儿童骨筋膜室征早期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标准,本组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9.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室综合征 (Compartm ent syndrome)是指肢体在创伤后发生的肢体的骨和筋膜封闭的筋膜间室内因组织压升高 ,导致间室内容物 ,主要是肌肉神经干发生病变和缺血性破坏的综合征 ,是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创伤综合征 ,如延误治疗 ,可迅速发展成为坏死 ,甚至导致死亡 ,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 ,术后护理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一般资料 自 1994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共收治 15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2例 ,年龄 7~ 5 0岁 ,平均 2 8岁。发病部位 :小腿 12例 ,前臂 2例 ,足 1例。骨折引起的 13例 ,单纯软组织损伤 2例 ,闭合伤 12例 …  相似文献   

20.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导致肌肉与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病理状态.足部的骨筋膜室小,骨折损伤处的严重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进行性增高,进而微循环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治疗应当以迅速减压为第一要务.笔者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改良手术减压加药物综合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