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北美盐角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杜松脑(2),金丝桃苷(3),槲皮素(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和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和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素是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有消肿抗炎、镇痛、抗菌、杀螨等生物活性。从植物中提取东莨菪素由于东莨菪苷及其他成分的干扰常导致提取率低、纯化困难。本研究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An-bgl3进行异源表达、纯化及表征,分析了该酶与东莨菪苷的构效关系,并研究其对植物粗提物中东莨菪苷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纯化后β-葡萄糖苷酶An-bgl3的比活力为15.22 IU/mg;表观分子量约为120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4.0。10 mmol/L的金属离子Fe2+和Mn2+可使该酶活力活分别提高1.74倍和1.20倍;10 mmol/L的Tween-20、Tween-80和Triton X-100对于该酶的抑制效果均为30%;能够耐受10%浓度的甲醇和乙醇溶剂。东莨菪苷与An-bgl3具有较好的亲和作用。该酶处理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粗提物,能够专一性地将东莨菪苷水解为东莨菪素,使东莨菪素含量增加47.8%。本研究表明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An-bgl3对东莨菪苷具有专一性,且酶学性质良好。该研究为使用β-葡萄糖苷酶资源从植物材料中提取东莨菪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青杞地上部分(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2),14-methoxy-10,13-dimethyl-17-(5-oxo-2,5-dihydrofuran-3-y1)hexa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3-yl ace-rate(3),9,11-环氧麦角甾醇(9α,11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豆甾醇-3-O-β-D-(6-软酯酰)葡萄糖苷(β-stigmasteryl-3-O-β-D-(6-palmityl)glucopyranoside,5),二十二烷基-反式-阿魏酸酯((E)-docosyl 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ate,6),豆甾醇(stigmagtero,7),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8),正三十烷(triacontane,9),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在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5.
无梗五加根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rax sessiliflorus( Rupr.et Maxim.)Seem.)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表芝麻脂素(1)、(-)-芝麻脂素(2)、赛菊芋黄素(3)、洒维宁(4)、咖啡酸甲酯(5)、对羟基桂皮酸(6)、(-)-丁香脂素(7)、(+)-松脂索(8).化合物8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桑白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桑白皮(Cortex Mori)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diphenylmethane-bis(methyl)carbamates,1),东莨菪内酯(seopoletin,2),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3),3,4,5-三甲氧基苯酚(3,4,5-trimethoxyphenol,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hydroxy ethyl-benzoate,5)。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银中杨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银中杨Populus alba X P.berolinensis L.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水杨醇(3),东莨菪素(4),咖啡酸(5),水杨酸(6),2’-苯甲酰水杨苷(7),水杨苷(8),丁二酸(9),特里杨苷(10),3’-苯甲酰水杨苷(11)和6’-苯甲酰水杨苷(12),其中化合物3,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草珊瑚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依斯坦布林A((-)-istanbulin A,1),依斯坦布林B(istanbulin B,2),菊苣苷(cichoriin,3),异秦皮啶(isofraxidin,4),滨蒿内酯(scoparone,5),槲皮素(quercetin,6),大黄素甲醚(physcion,7),大黄素(emod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0),蜂花酸(melissicacid,11),正二十五烷醇(pentacosanol,12)。结论:化合物3、7、8、11、12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11、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枸杞子(Lyciumbarbarum)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酰胺类成分,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顺式对甲氧基桂皮酰替多巴胺,命名为枸杞酰胺甲。同时还分离得到东莨菪甙  相似文献   

10.
木棉叶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原儿茶酸(4)、七叶内酯(5)、柠檬油素(6)、龙胆酸(7)、东莨菪苷(8)、七叶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和木犀草素-4’-葡萄糖苷(12)。除化合物1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From the stem of Acanthopanax obovatus Hoo., an endemic species collected from Huang-lo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eight crystal constituents(Ⅰ-Ⅷ)have been isolat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natural compound Ⅷ were determined as n-butyl-α-D-mannopyranoside by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 The known compounds Ⅰ-Ⅶ were identified as β-sitosterol, daucosterol, sesamine, dl-syrigaresinol, acanthoside D, stearic acid and laccerol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evidence and comparison of authentic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长白山野生刺五加果实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对不同超声处理条件下刺五加果实粗提物中总皂甙得率进行测定,优化野生刺五加果实总皂甙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吉林长白山野生刺五加果实总皂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波功率450W、超声提取时间50 min,测得刺五加粗提物中总皂甙含量为3.57 mg/g,该提取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长白山野生刺五加果实总皂甙提取和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十五烷(11)。其中酚类化合物1~5、倍半萜类化合物9~10及脂烃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肾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1)、羊齿-9(11)-烯(2)、齐墩果酸(3)、肉豆蔻酸十八烷基酯(4)、正三十一烷酸(5)和正三十烷醇(6),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柱色谱从异柱五加 (Acanthopanax sieboldianus forma albeofolium Yook) 叶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齐墩果烷型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1H NMR、13C NMR、2D NMR和FAB-MS)鉴定它们分别为kalopanax-saponin B (1)、acanthopanax saponin CP3(2)、kalopanax-saponin A (3) 和sieboldianoside A (4).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草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柳杉酚(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熊果酸(4)、鼠李糖(5)、胡萝卜苷(6)、蔗糖(7)、咖啡酸(8)、油酸(9)、3-O-(6’-O-palmitoyl-β-D-glucosyl)-spinasta-7,22-diene(10)、clematomanshurica saponin E(11)、α-caryphy(12)、雪松醇(13)和Scrophuloside A4(14)。其中化合物3,58,~14均为首次从玄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藏波罗花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咔啉(1),6,7-二甲氧基-2-萘乙醇(2),6,7-二甲氧基-2-萘乙酸(3),9-hydroxy-δ-skytanthine (4),异角蒿素(5),二丁醇对苯二酯(6),(+)-连翘环乙酮(7),对羟基苯乙(8),cleroindicin D(9),4-甲氧基肉桂酸(10)和β-谷甾醇(11).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疏花卫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ex Benth.)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 (1)、木栓酮 (2)、羽扇豆酮 (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4)、东莨菪内酯 (5)、(+)-松脂醇 (6)、(-)-Isoyatein (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 (8)、京尼平苷酸 (9)、胆甾醇 (10)、(8R,8′R,9R)-cubebin (11)、(8R,8′R,9S)-cubebin (12)、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醛 (13)、二十六碳酸 (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e L.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蓍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是(2 E,4 E)-N-(2-methylbutyl)deca-2,4-dienamide(1)、墙草碱(2)、(E,E,Z)-2,4,8-decatrienoicacid isobutylamide-8,9-dehydropellitorine(3)、N-2′-methylbutyl-(E,E)-2,4-decadienam(4)、methyl-(E,E)-2,4,9-oxooctadeca-10,12-dienoate(5)、(S)-14-(E,E)-10,12-methyl 14-hydroxy-9-oxo-octadeca-10,12-dienoate(6)、(E,E)-2,4-undecadiene-8,10-diynamide-N-(2-methylpropyl)(7)、(E,E)-2,4-decadienoic acid p-hydroxyphenethylamide(8)、sinapyl alcohol diisovalerate(9)、(S)-13-hydroxyoctadeca-(Z,E)-9,11-dienoic acid(10)、(E,E)-2,4-decadienamide acid p-methoxyphenethylamide(11)、erythro-N-isobutyl-4,5-dihydroxy-2-(E)-decenamide(12)、3-O-阿魏酰-奎宁酸(13)、肉桂酸(14)、绿原酸(15)、3-O-咖啡酰-5-O-阿魏酰奎宁酸(16)。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4~6、9、10、12、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蓍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在四种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5与9在50μM时对MGC-803细胞株具有较弱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依次为38.7%、34.7%、3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