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会阴侧切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华 《现代医院》2009,9(7):53-54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会阴侧切术,探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从2007年6~12月选择足月、选择无产科合并症、并发症、估计胎儿体重在3.5kg以下的顺产产妇341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会阴侧切术,同时选择相同条件的顺产产妇337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观察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会阴伤口缝合时间、会阴伤口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3天随访会阴伤口疼痛有差异性,同时能缩短伤口缝合时间。结论改良会阴侧切术可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会阴伤口缝合时间、减少会阴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会阴侧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对接受住院分娩的初产妇行改良小切口会阴侧切术,并与传统会阴侧切术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伤口Ⅰ期愈合率和Ⅱ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平均缩短1.3d(P〈0.05)。观察组平均产时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会阴侧切术不仅损伤小、出血少、缝合快、降低产妇会阴伤口撕裂伤率、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后将会阴冰敷贴应用于会阴伤口的过程中,运用冷敷的原理,止血、镇痛、消炎、消肿,从而促进会阴切口愈合.方法 取2010年1月至8月阴道分娩产妇共100例,按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是否使用会阴冷敷垫分两组,产后不应用会阴冷敷垫作为对照组(50例),平产分娩40例、产钳分娩10例;产后30 min内即应用会阴冷敷垫作为观察组(50例),平产分娩40例、产钳分娩10例.比较两组产后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在阴道分娩后30 min内即使用会阴冷敷垫的产妇,其止血、镇痛、消炎、消肿及切口愈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产后会阴伤口使用会阴冷敷垫后,切口疼痛不适及充血红肿情况明显改善,促进会阴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在本院建档产检的足月单胎自然分娩后行会阴侧切愈合不良的产妇124例作为会阴侧切愈合不良组,以随机数字法抽取同期会阴侧切伤口如期愈合2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对两组的基本资料(年龄、身高、孕前体重指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病率、阴道炎发生率、B族链球菌阳性率)和产时产后数据(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产时内诊次数、产时产后发热、产时出血量、产钳助产率、总产程时长、分娩镇痛率、羊水III度发生率、宫颈裂伤、复杂阴道裂伤、会阴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会阴侧切愈合不良组产妇的年龄、阴道炎发病率、产钳助产率、复杂会阴伤口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产钳助产、产后发热是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积极防治孕期阴道炎,重视高龄产妇,加强产钳及会阴伤口缝合技术培训,合理处理产时产后发热,有助于减少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会阴水肿、疼痛、愈合、感染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性生活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量(343.94±69.55)m L少于观察组(404.75±89.87)m L(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裂伤多为I度裂伤(159/200),观察组产妇伤口疼痛分级(≥2级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17例),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水肿情况相当,且均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但观察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结论经阴道非会阴侧切的分娩结局优于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者,低危孕妇不建议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6.
改变会阴侧切角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两组正常产分娩的产妇在助产过程中,施行两种不同角度的会阴侧切术,对产后切口肿痛及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实验组采用30°会阴切开术,对照组采用45°会阴切开术,各150例,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产后1~3天会阴肿痛情况比对照组轻,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6.00%,而对照组Ⅰ期愈合率为76.67%,经χ2检验,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施行30°会阴切开术,可减轻切口肿胀疼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阴道内壁的延伸撕裂伤和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改良麻醉方法在会阴切开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改良会阴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会阴切开时按摩阿氏穴镇痛,缝合时应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和湿敷处理者为改良组,传统浸润麻醉者为对照组.产后护理和治疗均相同.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麻醉镇痛效果、切口出血量、缝合时间、肿胀和愈合情况.结果 改良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改良组切口出血、缝合时间、肿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符合产妇生理需求,且操作简便.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局部浸润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丽娜 《医疗装备》2021,(7):114-115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对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医院行阴道分娩的280名初产妇,依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各1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试验组采用改良助产方式,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用于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俊霞 《药物与人》2014,(2S):57-58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治疗组的侧切伤口的愈合时间短,创面干燥,对照组的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创面较湿润,易发生感染。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济安舒能适时运用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有镇痛、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正常分娩并进行会阴侧切的180例产妇,采取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会阴切开及缝合,产后1∶ 5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会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肿胀、切口愈合、疼痛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愈合、疼痛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无差异.结论 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不满意,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轻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应针对影响感染的因素采用综合性措施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种会阴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即将来我院分娩的600例产妇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会阴中侧切开术;对照组使用传统会阴斜侧切开术。结果 2组产妇在缝合时间、术中出血、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及产妇住院日、以及产后14d随访时观察会阴切口恢复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会阴中侧切开术操作简便、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为广大孕产妇减轻了痛苦,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助产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52例拟行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无创助产法)和对照组(传统助产法),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会阴裂伤的程度、会阴水肿发生率、产后伤口恢复情况、对助产士劳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产妇会阴水肿发生率(17.10%)低于对照组(3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伤口疼痛时间最多7天低于对照组的最多15天(P<0.05);两组会阴裂伤情况、产时出血、产后2 h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助产更符合分娩的自然原理,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道损伤,降低助产士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3.
初产妇分娩期预测会阴体长度及弹性度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娩期预测会阴体长度及弹性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0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身体素质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及明显阴道炎性病变,年龄、身高、胎儿体重、胎方位无明显差别。观察组行会阴体长度和弹性度的观察。对照组常规处理,若会阴弹性好,会阴体长度在3~7cm之间,可予以充分扩张产道,注意保护会阴,不行会阴切开;若会阴弹性差,会阴体长度3cm或7cm时,及早做好会阴侧切准备,自会阴后联合中线或会阴5点左右处作为切口起点,采取15°~40°,2~4cm长的左斜侧切法。对照组以会阴后连线中点作为切口起点,≥45°,4~5cm长的左斜侧切。比较两组从阴道分娩会阴情况、切口出血量、会阴切口舒适度、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28.75%,Ⅰ°裂伤占62.50%;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为78.75%,Ⅰ°裂伤占1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娩期通过预测会阴体长度和弹性度,避免了盲目行会阴切开术,对必要的会阴切开应适时适度,有利于减轻局部疼痛,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科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限制性会阴侧切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4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会阴侧切的产妇168例为A组,其余254例为B组.结果:两组初产妇的会阴Ⅱ度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宫颈裂伤、会阴伤口感染、新生儿产瘤、总产程、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初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及48h疼痛评分、产后24h尿潴留发生率、阴道血肿发生率、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初产妇(P<0.05).A组初产妇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经产妇中,A组前次会阴侧切率高于B组.结论:会阴侧切并不能改善新生儿的结局,且会增加母亲的并发症.因此,在阴道分娩时应尽量保持会阴完整性,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阴道试产产妇分娩方式及侧切率的影响,为加快试产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母婴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初产妇为观察组,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选取2018年7-9月本院收治的197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初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技术。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胎儿窘迫、软产道损伤、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能够加快阴道试产产妇的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后会阴美容缝合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自然分娩且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80例,随即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2组会阴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可明显减轻产妇会阴切开术后会阴部疼痛,且切口愈合好,能改善产妇产后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外缝在会阴侧切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338例,随机分成三组,对115例采用可吸收线外缝作为观察组;对110例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作为对照组1;对113例采用丝线外缝作为对照组2。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缝合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会阴侧切用可吸收线外缝,产妇切口愈合、缝线吸收情况、缝合时间明显优于内缝及丝线外缝,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24h红外线消肿联合硫酸镁冷热湿敷对会阴侧切伤口水肿的改善效果,为会阴侧切伤口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会阴侧切的11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予以产后24h红外线消肿联合硫酸镁冷热湿敷。比较两组的会阴水肿情况、切口感染情况、伤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会阴水肿改善总有效率(96.36%)较对照组(83.64%)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伤口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24h红外线消肿的同时辅助使用硫酸镁冷热湿敷,可更快速缓解会阴侧切水肿症状,预防感染并加速创面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所收治的50例第一次生产的阴道分娩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在分娩进程中探究组则进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是会阴自然裂伤.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妇产后40d里,探究组、对照组在尿失禁、盆底肌力正常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探究组伤口疼痛、性生活不和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会阴侧切术,对盆底功能神经功能和盆底肌肉损害较大,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预防性治疗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指导提升产妇临床预后。方法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顺产分娩且会阴侧切缝合术产妇8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6例与对照组4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手术缝合后将珍珠粉均匀撒布于切口缝合处;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程度及会阴切口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5%、2.29%(P<0.05);两组愈合程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1、2、3d切口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缝合后给予珍珠粉预防治疗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愈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