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河南省的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和煤田特征,找出了控煤构造的4种形式,分别为:褶皱逆冲推覆型构造控煤,重力滑动型构造控煤,走滑型构造控煤,伸展型构造控煤。河南省的诸多煤田中,除安阳—鹤壁煤田、焦作煤田、濮阳含煤区是伸展型构造控煤,其他各煤田均是推覆构造或滑动构造控煤。  相似文献   

2.
运用板块理论总结出豫西各煤田控煤构造特征,分析了其构造成因、构造演化及构造控煤作用,并预测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3.
宁超  郭辅臣 《煤》2011,20(10):41-44
东濮含煤区构造极其复杂,且断层之间相互切割,将煤系地层切割成不同形态的断块。东濮含煤区内的构造形态对煤层的赋存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的控煤构造有伸展裂陷、褶皱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因此,对含煤区内构造控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建  曹代勇  林玉成  陶志刚  张森  王坚  姚征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0):100-103,116
为进一步研究控煤构造样式的构造控煤机制,提出控煤构造样式的构造解析的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云南省典型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将云南省的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4大类19种类型;并根据构造控煤和解析构造学的理论,结合云南省重点矿区地质剖面等相关资料,按照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的流程,进行了构造组合解析,分析了构造控煤意义,对云南省的各类控煤构造样式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控煤构造样式的构造解析与构造控煤作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构造煤与应力场耦合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省青龙矿为研究实例,重点探讨构造煤与构造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了青龙井田地质构造演化,模拟和计算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总结了构造煤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该矿煤与瓦斯突出位置是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差较低的区域,压性断层附近的构造煤具有分带现象,自断层面远离断层构造煤从韧性系列向脆性系列过渡。认为构造煤结构与构造应力场在时间上的耦合形成脆性-韧性变形的构造煤系列,在空间上的耦合导致构造煤在断层两侧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构造煤与构造应力场的耦合控制了煤层瓦斯的产生、运移和聚集,并导致了在脆性-韧性构造煤条带状分布的压性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6,(11):103-105
分析了许疃煤矿断层的发育特点,总结了研究区矿井构造特征,应用分维法进行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通过井下采样和显微鉴定,划分了研究区构造煤类型,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演化,结合构造煤分布范围与发育厚度特征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矿井构造复杂程度明显受较大型逆断层的影响,构造煤的发育特征主要受这些逆断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阐明构造煤和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关系,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准确的地质信息,从层滑构造的角度探讨构造煤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和构造煤的关系机理.研究矿区层滑构造与构造煤的关系流程:基于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特征和分布、构造煤类型、发育位置及其厚度,通过层滑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来探讨构造煤与层滑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潘集矿区11-2煤层的构造煤类型主要为Ⅱ类和Ⅲ类,矿区层滑带主要集中在煤层底部,对煤层底板造成较严重破坏.矿区主要发育断裂式层滑构造,造成煤层揉皱破碎较少.构造煤发育程度分布是矿区中西部是深部比浅部强,矿区东部是浅部相比于深部较发育,深部构造煤不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淮南煤田在地质构造带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针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对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动力学特征,以及该构造控制下的煤体结构、瓦斯赋存、构造应力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南北两缘,由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于印支-燕山期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推覆,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形成了反向相背倾斜的构造系统。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带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而较高的构造应力及瓦斯压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逆冲推覆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望峰岗矿"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表明:发生事故的C13煤层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构造应力集中,当主井施工揭开C13煤层时,原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煤与瓦斯大量喷出,导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平煤十二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敏  蔡春曦 《煤》2011,20(8):72-73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平顶山十二矿区域构造对煤田构造分布的控制,通过研究矿井构造分布与演化特征,得出了煤层瓦斯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含煤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互相叠加,加剧了煤层瓦斯积聚和集中涌出程度,滑动构造对煤层变形、破坏和构造煤的形成起控制作用。认为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发育区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危险地带,为矿井瓦斯灾害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造煤分布规律及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主要矿区内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2个含煤地层中的构造煤进行研究,认为构造煤在不同构造位置、不同时代及不同煤层的分布有很大差别,构造煤的分布总体表现出分区性和选层发育的特点:盆地内部受构造应力作用较弱,是煤体结构破坏程度较弱的区域,挤压构造带内最厚的煤层构造煤最为发育.分析四川省煤与瓦斯突出资料,得出构造煤最发育的区域和层位,也是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区域和层位.煤体结构及构造煤的发育程度对煤与瓦斯突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南湖煤矿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南吐哈煤田,区内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煤层的化学性质是煤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优化现有煤炭资源加工、转化工艺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新疆哈密大南湖煤矿开展煤质特征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煤层深度的差异,对煤层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透光率、发热量、焦油含量、腐殖酸、碳含量、视密度及回收率等煤质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煤质以长焰煤为主,褐煤与不黏煤次之。对于煤层灰分,除26煤层为特低灰煤外,其他煤层均为低灰煤。对于煤层挥发分的研究显示,矿区范围内14—29煤层均表现为高挥发分煤。对于煤层中硫的研究结果显示,22、22下、29煤层为低硫煤,其余各煤层均表现为特低硫煤。综合煤质特征,认为大南湖煤矿14—29煤层表现为化学反应性强、弱结渣性、易磨等特征,可用于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对于部分焦油含量高的煤层可用作液化用煤或发电用煤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景煤矿构造煤变形特征与发育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井下煤壁煤体结构观测,探讨了构造煤发育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新景煤矿3号煤层发育有7种类型的构造煤,同时具有7种构造煤发育地质模式。3号煤层夹矸层附近构造变形强化区和古河流冲刷带构造变形强化区常见有揉皱煤、鳞片煤、碎斑煤和碎粒煤等强变形构造煤类型发育,15号煤层整体构造变形较弱,局部正断层构造变形增强区和逆断层挤压强化变形区可造成碎斑煤和碎裂煤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郄汝兵  周泽 《煤质技术》2020,35(2):59-64,70
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进行科学的煤质特征评价,以有效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以打磨冲煤矿已钻井实验测试资料为基础,从煤矿主采煤层煤岩特征、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并对煤的工业用途进行科学评价。研究表明:打磨冲煤矿主采煤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具有中灰、低挥发分、高硫、低磷等性质以及高热值、高-中等结渣性和中等可选的工艺性能;初步认为区内灰分及硫分与煤层埋深关系很小;原煤硫分以6号下层及15号煤层较高,分析认为该煤层沉积期可能为海侵时期,带入了较多无机硫,进而形成较其它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煤炭资源主要可用作民用煤、动力用煤以及气化用煤,以6号、16号煤最为优质。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位于三塘湖盆地西部库木苏凹陷的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低水、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惰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下部煤层为草本沼泽。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从草本沼泽向低位泥炭沼泽过渡,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5.
赵建强 《煤炭技术》2014,(8):218-220
为达到客户对煤炭质量(灰分、挥发分、硫分等)的要求,煤炭企业需要将2种或2种以上的煤炭进行仓下混配,需要研究煤炭在煤仓中的落煤、堆积、煤层分布及出煤等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别研究单入料口、单放料口和多入料口、多放料口等情况下煤仓中煤层分布与堆积情况,并进行入放煤实时模拟,以实现煤炭企业准确有效地煤炭入仓和混配装车,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6.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浸水对煤氧化活化能和热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玲  邓存宝  张勋  王雪峰  戴凤威 《煤炭学报》2018,43(9):2518-2524
为了研究浸水对煤自燃的影响,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制备相同含水率的原煤和浸水煤样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发现浸水煤的活性基团增多,氧化活性高于原煤。应用TG曲线,基于判定煤自燃难易的着火活化能理论,研究了原煤和浸水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结果表明浸水煤的失水活化能增加到原煤的1. 01~1. 29倍,说明在受热条件下浸水煤中的水分更难蒸发出来;浸水煤的着火活化降低为原煤的0. 51~0. 89,说明浸水煤干燥后更容易发生自燃;浸水前后煤的燃烧活化能基本不变,说明浸水过程不影响煤的燃烧阶段。通过DSC曲线,分析了原煤和浸水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效应变化,发现浸水煤的氧化放热量升高至原煤的1. 04~1. 59倍,从热量变化的角度说明浸水煤更容易自燃。  相似文献   

18.
煤层煤质和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对煤炭洁净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宁夏任家庄煤矿9~#可采煤层进行采样测试,分析煤层煤质变化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任家庄煤矿9~#煤层属于高挥发分、低灰-中灰、中-高硫气煤。煤层中硫的赋存形式以有机硫为主,灰成分以酸性氧化物为主,且灰成分指数较低,表明成煤环境为还原性。煤层属轻稀土富集类型,煤层REY曲线总体上表现出右倾、负Eu异常V型谷的特征。煤中Li含量分别是中国煤和世界煤中Li含量的2.97倍和7.86倍,煤中Li具有一定的综合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幸福井田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煤质的变化.该文通过对勘探资料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井田内6个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煤质特征指出了上述可采煤层的主要用途及其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