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气末停顿(EIP)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通气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的影响。方法:45例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3组:EIP0、EIP15和EIP30组。病人麻醉后机械通气时使用EIP周期占吸气时间分别为0%、15%和30%。分别在二氧化碳气腹前5min(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3个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记录PETCO2,计算VD/VT值。结果:各组PaCO:2和PETCO2气腹期间均高于气腹前(P〈0.05或〈0.01),EIP30组PaCO2在T3时点低于EIP0组。各组VD/VT值在气腹期间均高于气腹前(P〈0.05或〈0.01),EIP15组和EIP30组VD/VT在T3时点均低于EIP0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P通气模式可降低二氧化碳气腹病人VD/VT比值,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气腹压力组(组Ⅰ,n=20)与对照组(组Ⅱ,n=20)。气腹后当患者PETCO2>45 mmHg持续 5 min 后,组Ⅰ采用8 mm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检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CO2、pH值。同时记录PET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组Ⅰ在T4,T5,T6,T7的PET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组Ⅰ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在T4,T5,T6,T7的PET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组Ⅰ均顺利完成手术,组Ⅱ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气腹 高碳酸血症 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咽通气管不同插管方式和插管深度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单纯静脉全麻下出现明显鼾症的小手术成年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组(Ⅰ组)和盲插(Ⅱ组),每组18例.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面罩自主通气1min(T1)、5min(T2)、10min(T3) 的SBP、DBP、HR、SpO2、PETCO2和自主呼吸潮气量(VT),记录鼻咽通气管插管长度.结果 Ⅰ组、Ⅱ组鼻咽通气管的插管长度分别为(15.8±2.1) cm和(12.4±1.1)cm,Ⅰ组插管深度明显长于Ⅱ组(P<0.05).与T0时VT相比,Ⅰ组T1时VT和Ⅰ组、Ⅱ组的T2及T3时VT都明显增加(P<0.05);组间相比,Ⅰ组T1时VT明显高于Ⅱ组(P<0.05),增加了18%.与T0时PETCO2相比,Ⅰ、Ⅱ组的T2及T3时PET CO2都明显降低(P<0.05).插管鼻咽通气管后两组SpO2都明显上升(P<0.05).Ⅰ组T1时HR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1) 将鼻咽通气管插管插至距声门1cm~2cm处通气效果好,值得临床参考使用.(2) 盲插鼻咽通气管通气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置管长度偏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腹前3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Ⅰ组VT=6 ml/kg,RR=18次/min,PEEP=5 cm H_2O;Ⅱ组VT=10 ml/kg,RR=10次/min,PEEP=0;1I组(对照组)同气腹前。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0),气腹30 min(T1),气腹60 min(T2)监测呼气末CO_2分压(PCO_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分别在T0,T2,T3(拔气管导管后20 min)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结果与T0时相比,Ppeak气腹后升高(P0.05),Ⅱ、Ⅲ组更明显;Pplat气腹、后也升高(P0.05),Ⅰ组最明显;PetCO_2明显升高(P0.05),Ⅰ组更明显;Ⅰ、Ⅱ、Ⅲ组PaCO_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氧合指数拔管后(T4)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机械通气时(T0、T3)相比,三组呼吸指数拔管后明显降低(P0.05),Ⅰ组最明显(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可以改善术后肺换气和后氧合功能,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呼吸管理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100例妇科腹腔镜下非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K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实验室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两组均选L1~2间隙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5ml,首次剂量为1%罗哌卡因10~15ml,控制硬膜外阻滞平面在T8~S4.两组患者均于气腹前、气腹后15min和气腹后30min均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潮气量(VT).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K组患者HR于气腹后15min明显升高,P<0.01,VT于气腹后15min明显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气腹后30min明显升高,P<0.01.P组患者MAP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分别<0.05和<0.01,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0.01;VT于气腹后15min也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30min均明显升高,P<0.01.与K组比较,P组患者MAP、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低于K组,P<0.01;P组患者PETCO2于气腹后15min明显高于K组,P<0.05.与K组相比,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麻中不同潮气量(VT)和手术持续时间对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长时程手术大VT组(Ⅰ组,VT :10~12ml/kg,T≥3h);长时程手术小VT组(Ⅱ组,VT :6~8ml/kg,T≥3h);短时程手术大VT组(Ⅲ组,VT :10~12ml/kg,T<3h);短时程手术小VT组(Ⅳ组,VT :6~8ml/kg,T<3h).各组拔管后予鼻导管吸氧,分别于拔管后1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 O2,Fi O2=21+氧流量×4).结果 拔管后10min,Ⅱ组、Ⅲ组、Ⅳ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于前三组,Ⅰ组患者则表现为PaCO2明显增加(P<0.05),SaO2、PaO2、PaO2/Fi O2明显降低(P<0.05).结论长时间的大VT通气可能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吴述轩 《医学综述》2014,(6):1126-112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气腹压15 mm Hg)状态下全麻控制呼吸中,维持良好通气呼吸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Ⅰ组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f)=15次/min,呼吸比(I∶E)=1∶1.5;Ⅱ组VT=10 mL/kg,f=12次/min,I∶E=1∶2;Ⅲ组VT=12 mL/kg,f=10次/min,I∶E=1∶2.5。静吸复合全麻下调整呼吸机上不同的呼吸参数。记录三组患者围术期、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道平台压(Pplat)、呼吸道峰值压(Ppeak)、肺顺应性等参数的变化值,并于气腹前、气腹后30 min、60 min,测定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值,统计分析不同呼吸参数的组合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SpO2为99%100%。气腹后,Ⅱ组PETCO2较Ⅰ、Ⅲ组升高显著(P<0.05),而Ⅲ组较Ⅰ组升高显著(P<0.05),Ⅰ组T6时恢复最快;三组Ppeak、Pplat进行性升高,T4后渐趋平稳(P<0.05);Ⅱ、Ⅲ组CL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对于PH、PaO2和PaCO2、PvCO2,Ⅰ组比Ⅱ、Ⅲ组有优势(P<0.05),Ⅱ组和Ⅲ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下呼吸参数的最佳组合为VT=8 mL/kg,f=15次/min,I∶E=1∶1.5。该组合通气/血流比匹配情况佳,能够使患者肺通气处于最佳状态,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陆利君  韦丽芳 《微创医学》2008,3(2):129-131
目的 比较气管内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掸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机械通气;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及放气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各时段的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然而气腹后与Ⅰ组相比,Ⅱ组病人HR及RR均增快(P<0.05);当气腹至60min及90 min时,Ⅱ组病人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显著高于Ⅰ组及麻醉前(P<0.01),其分钟通气量比Ⅰ组明显减小(P<0.01),MAP显著下降(P<0.01).结论 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吸全麻与静脉全麻(TIVA)对单肺通气(OLV)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开胸手术患者36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两组:Ⅰ组静吸全麻组,维持吸入1.0%~2.5%异氟烷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为主;Ⅱ组TIVA组,维持血浆靶控丙泊酚1.0~3.0μg/mL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5 μg/(kg·min)为主.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动脉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麻醉深度指数(CSI)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切皮前5分钟(T1)、切皮后5分钟(T2)、OLV后30分钟(T3)和术毕前10分钟(T4)采桡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pH值明显下降,与T0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与T0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E值减小,与T0组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下降幅度较小,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SaO2)在T3时间段Ⅱ组比Ⅰ组高(P<0.01).结论 两组患者OLV后pH值明显下降,PaCO2显著升高,但Ⅱ组BE值下降幅度较小,SaO2较高.  相似文献   

10.
低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期间高碳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I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例与对照组20例.气腹后当患者PET CO2>45 mmHg持续5 mjn后,观察组采用8 mm 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栓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 CO2、pH值.同时记录PET 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观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现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前后的PETCO2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ASA Ⅰ~Ⅱ级,男11例,女19例.给咪唑安定、硫喷妥钠、芬太尼、司可林静脉注射,气管内插管;过度通气设置:潮气量(VT)10~12 ml/kg,频率14~16次/min,保持PETCO2在3.4~4.0 kPa(25~30 mmHg).监测EKG、SpO2、NBP、PETCO2;记录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前、气腹后10、20、30、40 min、放气即刻、拔管前即刻的SpO2、PETCO2.术前、CO2气腹后20 min、拔管前即刻取左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PETCO2在气腹前最低,气腹后各点均高.气腹后20 min PaCO2较术前低,BE、SBC、ABC、TCO2均较术前低,拔管前PaCO2高于术前及气腹后20min.但是术中所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过度通气可以控制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PETCO2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时后腹膜腔镜泌尿系手术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调整通气方式的作用、方法:36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12例,麻醉后控制呼吸,VT8mL/kg,RR10bpm。Ⅱ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改变呼吸参数:VT10mL/kg,RR12bpm,Ⅲ组VT10mL/kg,RR14bpm,Ⅰ组则保持呼吸参数不变。于麻醉前、CO2气腹前、气腹后10、30、45、60min记录BP、HR、SpO2、PETCO2、PaCO2和pH。结果:与充气前比较BP、HR3组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Ⅰ、Ⅱ组充分后各时点与麻醉前相比持续升高(P〈0.05~0.01),45~60min达高峰。Ⅲ组于30min内升高不明显(P〉0.05),但其后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Ⅰ组上升幅度最大,Ⅱ组次之,Ⅲ组在30min后才有明显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低于Ⅰ、Ⅱ组(P〈0.05),但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PaCO2呈现相似的变化。结论:通气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过度通气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O2吸收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Ⅲ组的通气方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P-V环)指导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小潮气量通气对CO2气腹截石位手术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全麻下行CO2气腹截石位择期手术患者50例(TNM分期Ⅰ~Ⅲ期直肠癌根治术11例、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39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P-V环组(B组),每组25例.气腹前,两组通气参数设定:潮气量(VT)为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1:2.气腹后A组通气参数不变;B组通气参数:PEEP值(PLIP+VT)为6 ml/kg,RR 18次/min.于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60 min(T2)测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测定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根据Fick公式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结果 组内比较:与T0相比,两组T1、T2时MAP、HR、Pmean、Ppeak、PETCO2、PaCO2、PjvO2、SjvO2、CjvO2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T1、T2时PaO2、Ca-jvDO2均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与A组相比,B组T1、T2时Pmean 、PETCO2、PaCO2、SjvO2均明显增高(P<0.05),而Ppeak均显著减小(P<0.05),B组T1时Ca-jvDO2显著减小(P<0.05).结论 P-V环指导下PEEP值、小潮气量通气可以改善CO2气腹截石位手术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行过度通气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方法30例胆石症及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过度通气组(Ⅰ组)辛口常规通气组(Ⅱ组)。分别于人工气腹前、气腹后10min、30min、1h和术毕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Ⅰ组气腹后PaCO2逐渐升高,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HR、SB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气腹后PaCO2升高超出正常范围,HR、SBP升高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气腹前行过度通气,有利于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呼吸动力学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2 mL·kg-1,呼吸频率为12次·min-1,I∶E=1∶2.B组在气腹开始时将潮气量设为6 mL·kg-1,呼吸频率为16次·min-1,呼吸末正压(PEEP)为5 cmH2O.2组患者分别于气腹前、气腹毕、气腹后1 h及术毕测定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气腹后各时点的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0.05);B组气腹后1 h及术毕PaCO2高于A组,pH低于A组(均P<0.05).PaO2、心率、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压,但PCO2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循环系统干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后能有效减少CO2蓄积、降低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的通气方法。方法60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不通的通气参数分为A、B、c及D组,各15例,全身麻醉插管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设定每分通气量(MV)均为140ml/kg,各组采用不同的呼吸参数。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max)、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并计算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各组气腹后各时点PaCO2、PETCO2、VD/vT及Qs/Q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D组气腹后10、30、60min的PaCO:、PETCO:、VD/vT及Qs/Qt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气腹后3个时间点Pmax与气腹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腹后组间Pmax比较,A组明显高于B、C、D组(均P〈0.05),B组明显高于C、D(均J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中为减少CO2气腹对机体不利影响,建议IPPV时设定MV为140ml/kg,并采用快频率低潮气量(VT=7.8ml/kg、f=18次/s)的通气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急诊科64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3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IPPV治疗组31例(在常规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O2、PCO2、BE、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治疗2h、24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O2、PCO2、BE、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IPPV可加速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PO2、PCO2、BE、心率、呼吸频率,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腔分数(VD/VT)的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RDS患者32例.按照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1~6 d VD/VT.比较两组基础情况、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和LI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D/VT 1~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 d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H和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LIPS评分、△PCO2、VD/VT均是危险因素.选4 d VD/VT 0.62为截断值,预后评价的灵敏度90.0%,特异度95.5%.结论 VD/VT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天VD/VT可有效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选取94例老年AHF患者随机分为3组:工组31例,采用常规高流量面罩吸氧及雾化吸入;Ⅱ组31例,给以无创正压通气+常规雾化吸入;Ⅲ组32例,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正压通气,3组同时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指标及呼吸频率(RR);心功能指标:心率(HR)、肺动脉楔压(PC-WP)及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房脑钠离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1)工、Ⅱ、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O2、PO2、PCO2明显升高,R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4 h,Ⅲ组SaO2、PO2明显高于Ⅰ、Ⅱ组,RR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R、PCWP、BNP治疗后明显降低,SV、EF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d,Ⅲ组HR、PCWP、BNP明显低于工、Ⅱ组,SV、EF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AHF临床效果良好,能够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脏负荷,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楼海霞  徐丽丽  李伟燕 《浙江医学》2021,43(16):1765-1767,1772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在肥胖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至12月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腹后通气模式为I︰E=1︰1,对照组为I︰E=1︰2。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后10min(T0)、气腹后15min(T1)、气腹后60min(T2)和气腹结束后15min(T3)通气参数中的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同时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1ml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无效腔率(VD/VT);记录相应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患者术后有无缺氧、术后皮下气肿、肩痛、肺部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PETCO2、RR、HR、MAP、MV、VD/V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时点的Pmean、Ppeak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T2、T3时点OI及T1、T2、T3时点Cdyn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比通气可降低Ppeak,降低肺内分流,提高肥胖患者气腹下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