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景美  文一涯  李洁  陈丙 《河南石油》2007,21(6):107-109
油气勘探成本控制对于整个油气行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油气勘探项目的特征出发,将香蕉曲线法与挣得值法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油气勘探开发成本控制中去,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全过程、实时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油气勘探成本控制对于整个油气行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油气勘探项目的特征出发,将香蕉曲线法与挣得值法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油气勘探开发成本控制中去,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全过程、实时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油气勘探项目具有实施周期长、资金投入多、勘探风险高的特点。目前,在材料价格不断上升、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高低成为项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勘探投资效益,抓好单项工程的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油田企业中,只有靠建设单位(甲方)的各勘探项目组及施工单位(乙方)  相似文献   

4.
张文华 《勘探家》1998,3(2):14-17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是规范油气勘探行为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油气勘探项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油气勘探项目管理的定义和基要素。并对管理者素质,基础地质研究,多学科设计,严格勘探程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是规范油气勘探行为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油气勘探项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油气勘探项目管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并对管理者素质、基础地质研究、多学科设计、严格勘探程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7.
8.
油气资产应该通过判别可探储量、开发储量及可采储量价值予以评价,石油工程师代表与各种评价直接相关的一个学科。本文将研究以石油工程为主的参数输入对以上各种评价的不同影响,当前的油气资产市场充满了生机,然而,现有评估人员数量过多,而且其油气资产成本和价值预测各异。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更精确的分析法和合适体系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对这三种储量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油气勘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系统是探家在勘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概念,涵盖了油气生成到聚集成藏的全过程,是自然界中反映油气形成到聚集的连续系统。油气勘探系统是以发现油气为目的工程系统,因受经济杠杆的制约,有很强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2个化探应用实例,探讨了化探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化探技术在西部应用效果的提高有赖于化探样品的采集、化探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单指标异常信息提取、单指标化探异常模式的对比、综合异常信息及模式提取、指标异常与石油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油气微生物勘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日嘎构造进行油气微生物勘探 ,微生物勘探测网为 75 0m× 75 0m ,由德国MicroPro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析并界定异常范围。根据微生物识别出的石油异常分布可划分出 3个明显的含油前景区 ,试验区仅 2口探井 ,相对于现有的 2口井而言 ,微生物油气勘探的符合率为 10 0 % ,其效果是理想的。图 3表 1参 2 (袁志华摘 )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较系统地论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两方面。并详细地叙述了MPOG的原理,特别是轻烃"微泡上浮"的垂直运移机理。全面阐述了MPOG方法的实用运作过程,包括地质调查与样品采集、微生物实验技术、数据处理与指标系统、综合评价与远景预测等。论述了宋芳屯油田的MPOG结果,研究微生物异常区与地质构造位置、油井位置的吻合程度,检查微生物异常与现有勘探开发成果的符合率。剖析最有利勘探区重点油藏剖面上的微生物异常与下伏潜在的含油气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对该区块的微生物异常及其勘探前景作了评价,进而提出了井位设计。  相似文献   

13.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2个微生物异常区,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12口井相比,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75%,效果是良好的。同时,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地表和断层的影响因素、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这对我国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14.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大庆卫星油田油气成熟开发区,揭示了卫星油田工区内受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规律,将成熟开发区向西侧进行了拓展,且在未知区域发现了4个油气富集区。这4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16.08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7%,这表明研究区内的含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根据微生物异常区形态和面积、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将微生物异常区与断层的关系与已知含油气区进行了比较,对4个油气富集区进行了分级。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目标区块;其次是东南异常区。根据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在工区内部署了10口评价控制井。钻井证实,其含油气性符合率达80%。这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及扩边增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1988年颁布的油气地质储量有偿使用费标准已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使地质储量向经济可采储量标准化管理顺利转化,对储量实行商品化已是大势所趋,由此必将引起储量有偿使用费的调整。文章认为,储量有偿使用费应为一与储量丰度、油层埋深、原油性质和储集层物性四个因素有关的动态范围值。结合诸因素影响,利用具体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储量有偿使用费的动态数字表达式,对进一步的储量技术经济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油气藏中轻烃微渗漏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形式穿过其上方的地层,在近地表土壤中引发了专门以轻烃为食的微生物的发育,因此含油气区地表的微生物在浓度、种群和结构方面,都跟下伏无油气藏的地区有所区别。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特征,可以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与理论探索,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实现了从油气指示微生物数量向群落结构、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群落解析技术。持续三年的人工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烃类组分驯化下微生物及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差异性和响应关系,发现的菌种与实际油气藏上方的高度一致,为微生物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油气藏类型的油气区样品,进行了环境条件、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微生物类群分布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油气藏地表土壤样品原位的微生物特征,初步构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指示菌数据库。应用研究表明,地表微生物异常与油气藏位置呈现较好的关联性,在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上方微生物异常都能很好地体现油气藏的“生理体征”。结合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预测有利油气富集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应用前景。由此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微生物勘探九大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藏圈闭成因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容积法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涉及三种边界,即圈闭边界、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只有正确理解这三种边界的具体含义,合理把握已有资料对前两种边界的证实程度,才能合理地把握不同级别的储量边界。油气藏圈闭成因的各要素也是不同级别储量边界划分的界定要素,其中油气藏类型是主要前提:构造图和流体界面的证实程度决定了构造油气藏储量的可靠性;尖灭线位置是沉积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最大的储量边界;物性边界与流体边界共同控制了成岩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储量规模;不整合面如同断层面一样,控制了地层型岩性不整合圈闭油气藏油气的分布。无论何种主控因素,在平面最大和纵向最深的界线范围内,井控程度是决定探明储量范围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油气化探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油气化探技术对发现隐蔽油气藏、指引地震勘探目标、圈定油气藏范围、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判别流体属性等都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油气分布的差异性,系统分析了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形成、有效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内部结构差异控制优势运移通道的发育,断层面在纵向上和走向上均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有效性,油源供给条件、断层分布位置、断层性质、断层活动性和流体压力等是影响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层系和横向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