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铁内部设施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静  张丙辰  王艳群 《包装工程》2017,38(16):168-172
目的提高乘客对于乘坐地体的体验,让乘客更加愉快地接受和乘坐地铁。方法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从本能、行为和反思3个层面出发,结合乘客对地铁内装设计的情感认知来分析对乘客的影响。结论将情感化设计理论融入地铁内饰设计中,并结合乘客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体验、视觉体验,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乔辰  戴端 《包装工程》2017,38(24):88-92
目的总结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一般规律,以期得到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最优方法,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依据。方法引入色彩美法则,以及影响地铁内饰色彩美的因素,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地铁内饰的色彩理念,美学理念以及乘客视觉、心理平衡效果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美学要素,为实现更加符合用户视觉审美诉求和美学规律的地铁内饰色彩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文洁  张宇红 《包装工程》2015,36(4):68-71,92
目的分析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及情感特征,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地铁屏蔽门的设计。方法以"情感化经济时代"为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地铁屏蔽门的现状,论证地铁屏蔽门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对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运用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理论,提出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建议。结果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并能增强屏蔽门的易用性。结论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地铁屏蔽门进行再设计,有助于乘客在选择地铁这一交通方式时获得更加愉悦、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4.
刘文阳  戴端  王汝婷 《包装工程》2021,42(10):200-206, 250
目的 根据调查研究整合归纳现有磁悬浮列车乘坐空间色彩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探究磁悬浮列车乘坐空间色彩与乘客情感体验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的实践设计方法,提升新时代乘客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方法 以600 km/h磁悬浮列车内饰色彩设计为例进行实验设计验证,揭示并明确色彩属性与乘客情感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借助空间载体进行系统联接,构建色彩映射关系的创意矩阵.结论 借助色彩映射关系有效总结归纳出乘坐空间人与色彩环境的认知关联与逻辑,构建满足乘客特殊乘坐体验的色彩映射关系矩阵模型,为创设更具情感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磁悬浮列车乘坐空间色彩环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乘坐空间色彩映射关系的磁悬浮列车内饰色彩设计方法,为列车内环境色彩的设计与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兴  詹玉嵩  张志鹏  张博远 《包装工程》2022,43(18):178-183
目的 研究地铁乘客群体与地铁广告之间的关系及需求,以期形成综合乘客出行流程与地铁广告功能系统的广告服务体验闭环。方法 对地铁乘客完整出行旅程的体验要素以及空间广告的功能、内容及传播属性进行供需对应关系分析,构建“属性—层级—节点—引导”四维度的AHCG乘客广告需求分析模型,并结合武汉部分地铁线路实际状况,将乘客的出行、消费等综合生活需求结合地铁广告的功能特性及设置方式进行合理运用。结果 分析发现现有站点广告商业价值划分方式并不能为地铁广告投放利用带来更有效的帮助,精准投放还需要形成多维标准,以此对各站点进行评估。结论 对武汉部分地铁线路进行实际调研,得出的分析方法能够用于将乘客出行、消费等生活需求对应至地铁广告功能开发利用与设置方式改进上,对地铁广告运营乃至广告位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婧  尹欢 《包装工程》2014,35(6):77-81
目的探索"精神"时代下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方法依托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人机工程学、交互设计及感性工学系统中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对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进行研究。结论对体验设计在可智能调节的汽车座椅、功能型汽车内饰的智能化轨道分层、人车交互新系统及车联网和物联网新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汝婷  戴端  刘文阳 《包装工程》2021,42(14):284-289
目的 对列车内室剩余空间设计现状与乘客情感诉求进行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剩余空间视觉化设计方法,指导视觉化设计实践,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方法 以乘客行为需求的交互方式为切入点,提取剩余空间形式要素及乘客情感要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试图在视觉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及信息传播途径,构建剩余空间视觉化交互情境,形成协调统一、智能化、人性化的列车内室剩余空间.结论 创新性定义了地铁列车内室剩余空间,推演得出了剩余空间视觉化设计与乘客情感诉求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地铁列车内室剩余空间视觉化设计方法论模型,并进行设计案例的实践验证,有效提升了乘客乘车体验,将为营造符合情感化需求的地铁内室环境提供新的思路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消费市场不断地出现科技产品,使得企业需要根据大众的设计需求,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方法以情感化理论为依据,阐述视觉要素设计功能意义及关系,指出情感化设计理论与视觉要素的关系及其在设计时的作用。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对Concept-i的视觉元素特色进行分析。结果以丰田概念车Concept-i为例,分别对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纹理、动态与形式的3个方面进行情感化要素设计研究。结论探讨了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应用,探索在产品设计中呈现与发展情感化视觉要素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爽  祁娜 《包装工程》2024,(6):86-92
目的 无意识设计能引起用户对新事物的亲切感,从而实现用户与设计之间的有效交流。本研究旨在观察地铁乘客的无意识站位选择行为,对车厢内腰靠布局进行研究,在有效利用地铁内部空间的同时,缓解地铁站立乘客的腰部压力。方法 首先,归纳了“无意识”“无意识设计”的概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用户访谈的方式获取乘客的显性需求以证实腰靠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通过观察乘客的无意识站位选择行为并进行成因分析,获取乘客的隐性需求,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验证腰靠布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总结得出地铁腰靠布局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无意识理念的地铁腰靠布局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乘客,不仅能改善站立乘客的乘车感受,也为今后地铁腰靠设计应用带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月  戴端 《包装工程》2016,37(24):102-107
目的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同时也为创造符合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地铁车辆内部空间环境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地铁车辆内部空间属性为基础,把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作为支撑点,通过对其内部结构与设计原则的分析,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地铁车辆内部空间中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交互关系的研究,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提高地铁车辆内部舒适度,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郭灿灿 《包装工程》2022,43(22):405-407, 424
目的 探索当前地铁车站公共设施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多样性设计实践。方法 地铁车站是当前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出行工具,也是外地旅客完成旅途的一种良好选择。从地铁车站的导向、文化和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类型总结,对城市交通和城市文化的积极意义进行总结,指出对相关设施进行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以原则为指引,分别列举了结构、功能和审美层面的具体原则。从整体性视角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协调设计尝试,从文化视角尝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施设计,从人性化视角分析各种设施对以人为本的尊重与表达。结论 地铁车站公共设施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出发,针对具体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展开多元化的设计尝试,能够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和审美诉求,给受众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让地铁车站变得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李玉华  戴端 《包装工程》2019,40(6):251-256
目的根据调研发现并总结现有地铁站服务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来完善地铁站服务设计,提升现代都市乘客的乘车体验和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形象。方法以对乘客行为轨迹图的研究为切入点,在乘客进出站乘车行为轨迹的全视角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乘客行为轨迹展开科学调研,深入挖掘地铁乘车过程中的服务缺口。结论据调研数据分析乘客乘坐地铁流程中亟待优化的物理触点,对现有安检机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一种免拉提安检机设计方案,对检票机、升降设备及其他数字与人工触点,提出优化建议。为优化地铁服务设计、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乘车体验,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淋  钱皓  马东明 《包装工程》2019,40(10):243-249
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家居灯饰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情感化需求诠释家居灯饰产品的交互新方式,唤醒用户对家居灯饰产品的新认识。方法以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切入点,对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进行研究,通过用户体验数据挖掘出家居灯饰情感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从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3个维度进行用户需求模型构建,最终建立家居灯饰产品的用户需求模型,并以模型构建结果指导具体的家居灯饰产品设计应用实例。结论通过对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为家居灯饰产品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居灯饰产品的设计研究中,可以为其他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玄晖  刘永翔 《包装工程》2018,39(24):309-316
目的 构建具有主题特色的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主题的特征要素,建立关键词汇信息,视觉化分析将其转化为具象化视觉意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典型设计语言,结合地铁列车内环境的相关约束因素与设计原则,对典型设计语言进行二次重构与补足,在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重点区域与辅助区域进行设计表达,实现主题特色与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匹配与耦合。结果 通过设计实践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结论 通过对主题的视觉化分析,提取典型设计语言并对其二次重构与补足,建立具有主题特色的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思维模型与方法模型,并结合设计实践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地铁车内环境的主题特色,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15.
余继宏  傅彤  吴翔 《包装工程》2019,40(12):49-53
目的 促进人与家具的交互,满足功能实用和情感需求,让用户在家居环境中拥有更加便捷、愉悦的幸福感体验。方法 分析以造作家具为代表的市场现有家具产品的设计元素,归纳情感化交互性家具设计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家具设计中提高情感交互设计的方法,一是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和色彩;二是交互方式,分为物理操作交互和人机智能交互。结论 通过运用情感交互的设计方法,家具设计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实现真正的使用者、家具、家居空间之间的的有机融合,进而提升使用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