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医学上内脏转位分为全内脏转位(约占86%)及部分脏器转位(约占14%),部分转位以"右位心"多见,发病率为1:6 000~1:20 000 [1-3].全内脏转位合并急性阑尾炎及右侧附件畸胎瘤属临床极为罕见病例,对于术前明确诊断造成很大困难[4-6],我院近期发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发作左上腹痛1年入院。天寒热、黄疸。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既往家族中无全内脏转位病史。查体发现右位心,左上腹轻压痛,肝浊音区位于左季肋部,胃泡鼓音区位于右季肋部,经反复查体比对,考虑有脏器转位可能,再次复查B超并明确要求了解有无内脏转位,回报证实为腹腔脏器转位。胸透:右位心。ECG:右位心。CT:全脏器转位(见图1、2)。  相似文献   

3.
全内脏转位伴法洛氏四联症一例潘祖德(贵池市人民医院儿科247100)右位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镜影样(左右房室转位)与非镜影(左右房室未转位)两种类型。镜影样右位心常伴内脏完全转位,很少有其他心脏畸形;非镜影右位心大多无内脏转位,如有转位通常是不...  相似文献   

4.
内脏器官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有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两种类型.全内脏反位是一种极为少见的人体内脏解剖变异,系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度反位,似正常人的镜面像,又称镜像人.全内脏反位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更为罕见.作者于2011年6月收诊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内脏转位(total situs inversus)临床中较少见,发生率仅1/10万[1],本症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入院查体时发现。资料显示,全内脏转位常合并肺部疾患,如肺结核[2],但是少有合并肿瘤的报道。现将本院所见全内脏转位合并右肺癌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脏转位症并非十分少见之病症但全内脏转位症确屬罕见。据云Aristotles氏在纪元前384-322年已发现此症,但首次报告全内脏转位者却推Marcellus L-ecius(1643年)。1650年Riolan氏在囚犯的尸体检验中发现此症并发表详细记录。至于用理学检查发现此症者首推Naco-uast,Piorry,Berlin及Doubled氏等。内脏转位症的发现率各国学者统计数字很不一致。在欧美的某些统计为0.029-0.714‰。日本统计之平均发现率为1‰(1.87‰—0.9‰)。国内文献报告到1955年2月为  相似文献   

7.
右位心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移至右侧的总称,而右位心及全内脏转位症是一种先天性内脏器官位置的异常,临床上较少见。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全内脏转位畸形,临床上实属罕见。笔者行胆囊摘除术,遇见1例内脏反位病例,特报告如下: 病例;患者李某,女,35岁,已婚,江西金溪人。因左上腹部疼痛三天,于1984年12月30日入院。入院前三个月,患者在我院外科治疗,临床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经治疗后,病情改善,巩膜黄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胸腹腔脏器反位(situs inverstls totslis)系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虽自Arisiotle最早描述了内脏转位之后陆续有全脏器反位合并肿瘤的报道,如合并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胆囊癌、乳腺癌、直肠癌等,但迄今尚未有全脏器反位合并二重癌、胆石症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78年至1984年,共发现全内脏转位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1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性痛9h 伴呕吐,拟“腹痛待查”入院。入院后病人痛苦呻吟,诊断不明,6h 后腹痛转移至左下腹。体查:全腹均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并有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后病人诉其为:“右位心”。遂拟珍:急性阑尾炎。行  相似文献   

11.
内脏转位症是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报导的临床病例并不多,伴有外科急腹症的内脏转位更属少数。本组2例内脏转位伴发急腹症才被发现;另1例正常体格检查时发现,兹将8例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常于体检或伴发其他疾病时被发现。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我科行无痛胃镜检查中遇到全内脏反位3例,现将胃镜检查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36岁、58岁;女1例,年龄48岁,均因上腹部疼痛、腹胀伴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右位心是一种较少见的情况,而合并全内脏反位更是罕见.笔者在为工厂职工做体检中发现1例镜像性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2005年11月2日来院体检.查体:身高150 cm,体重45 kg.血压110/70 mm Hg.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 cm处,该处听到强而清晰的第一心音.……  相似文献   

14.
镜像右位心及其合并心内畸形的彩超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镜像右位心及其合并心内畸形的彩超(CDF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近年经本院彩超诊断为镜像右位心12例,对其心脏影像及其并存的心内复杂畸形按Van Praagh 分段法进行判断,逐步分析心脏房室位置、房室序列、大动脉连接情况及其内脏的位置等,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发生内脏反位、心房反位.心室反位9例,心室正位2例,不定位1例.合并心内畸形中以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或/和肺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大动脉转位占33%,其中矫正型2例,完全型和单心室并大血管转位各1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法洛氏五联症、单心室、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膨出瘤各1例.结论:彩超是诊断镜像右位心及其合并心内畸形无创伤性首选和筛选检查方法,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道9例先天性内脏转位的病理发现。9例中部分性转位7例,完全性转位2例;生后数天的新生儿6例,死胎1例,3岁儿童1例,成人1例;女性6例,男性3例。9例中7例伴各种类型的先天性畸形。讨论了先天性内脏转位的发生机理,这在各病例可能并非绝对一致,但染色体基因变化似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脏转位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按其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以前者为多。目前已有肝癌、肺癌合并全内脏转位的报道,但关于直肠癌合并全内脏转位,尚无报道。我科1989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78岁。因间断血便1月余,以  相似文献   

17.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分为两种类型: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全内脏反位是指心、肺、肝、脾等胸腹腔内不成对的器官位于它应在位置的对侧,临床上十分少见,医学上将这类人形象的称为“镜面人”。有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而“镜面人”合并糖尿病,则更为罕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内脏转位发生率1/10万[1],临床罕见。本症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入院查体时发现;本症一般合并肺、心脏疾患,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复杂心血管畸形[2-4],罕见并发恶性肿瘤[5]。为进一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我们检索国内文献,汇总分析。另外报道本院的1例全内脏转位合并左肺腺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全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顺利手术,1例因息肉癌变侵犯胆囊壁全层而中转开腹。2例各置一腹腔引流管。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0.8~2.5h,术后恢复平稳,无近期并发症;观察3~9d稳定后出院。均随访至今,1例死亡。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例)或胆囊息肉癌变(1例)。结论经过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及器械的变更等,在基层医院对全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建议术中常规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一例成人畸形标本。通过解剖,发现全部内脏反位,在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右叶之下的室间隔膜部处,可见一椭圆形大孔,右心室内有两个附壁血栓机化,对此进行了病理切片观察,所有异位器官的位置和大小均用游标卡尺进行了测量。结论力:1.全内脏反位;2.先天性心脏病并存大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