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中国医疗队在乌干达工作期间 ,采用自制导芯针置入Foley尿管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3 8例 ,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3 8例 ,均为男性。年龄 7~ 90岁 ,平均 5 8岁。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 1 7例 ,尿道狭窄 1 2例 ,尿道结石 1例 ,膀胱颈挛缩 3例 ,神经源性膀胱 2例 ,先天性尿道下裂 3例。合并高血压 1 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5例。尿管的选择和导芯针的制作 :成人采用 2 0~2 4F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内径 0 3~ 0 5 5cm ;儿童选择 1 6~ 1 8双腔尿管 ,内径 0 2 2~ 0 2 5cm。成人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种膀胱造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55例行膀胱造瘘术患者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传统膀胱穿刺造瘘术;第二组:蕈状导尿管横穿腹直肌造瘘改良术;第三组: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分析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瘘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第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瘘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认为蕈状导尿管横穿腹直肌造瘘改良术创伤小、适应证更广,基本无并发症.传统造瘘术后拔管尿外溢2~8d,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拔管后尿外溢1~5天,而蕈状导尿管横穿腹直肌造瘘改良术拔管尿外溢1~2d,明显缩短住院日及减少换药次数.结论 蕈状导尿管横穿腹直肌造瘘改良术较之传统的造瘘术具有明显优势.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郭柳然  郭亮  胡现斌  刘利军 《河北医药》2011,33(13):1960-1961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中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分析1 108例TURP术中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综合征(TURS)发生,术后出血6例,2例经尿道电凝止血,4例牵引尿管压迫止血持续冲洗好转,无因冲洗引流管阻塞引起出血性膀胱填塞,无膀胱造瘘口出血、感染及愈合不良漏尿现象,无真性尿失禁(短期尿失禁3例,出院后7~40 d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时间平均37.5 min,术后膀胱冲洗﹤48 h,拔管时间平均4.5 d,无死亡病例。结论 TURP术中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虽操作简单,创伤小,但受套管穿刺针限制,造瘘管周径相对较小,术后引流差,引流管深度不易调节,术后易出现膀胱痉挛、膀胱三角区激惹漏尿等并发症。自2002年以来,我们对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进行改进,共临床应用16例,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25~8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症伴尿潴留8例(50.0%),后尿道断裂4例(25.0%),尿道狭窄2例(12.5%),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2例(12.5%)。1.2手术方法膀胱充盈良好时,于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指处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穿刺抽到尿液后,…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67岁.因膀胱造瘘换管后下腹部疼痛加重1 d入院.1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去势术,38 d前因尿潴留来我院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术后经对症治疗瘘管通畅,带管出院,嘱3~4周来院换管.20 d前于某镇医院门诊更换瘘管,原管拔除顺利,沿原瘘口置入F16双腔导尿管,气囊内注水30 ml固定,患者无不适,导尿管接袋无尿液引出,离院后出现造瘘处及下腹部疼痛,且换管次日始经尿道排尿或溢尿,导尿管无尿液引出,当地诊所予抗感染治疗无效.11 d前入住另一医院,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壁黏膜完整光滑,前列腺大,后尿道窄,并顺利经尿道植入尿管引流尿液.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67岁.因膀胱造瘘换管后下腹部疼痛加重1 d入院.1年前因前列腺癌行去势术,38 d前因尿潴留来我院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术后经对症治疗瘘管通畅,带管出院,嘱3~4周来院换管.20 d前于某镇医院门诊更换瘘管,原管拔除顺利,沿原瘘口置入F16双腔导尿管,气囊内注水30 ml固定,患者无不适,导尿管接袋无尿液引出,离院后出现造瘘处及下腹部疼痛,且换管次日始经尿道排尿或溢尿,导尿管无尿液引出,当地诊所予抗感染治疗无效.11 d前入住另一医院,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壁黏膜完整光滑,前列腺大,后尿道窄,并顺利经尿道植入尿管引流尿液.  相似文献   

7.
1982年起我们采用胸穿套管针进行肾、膀胱造瘘,施术73例共104次,报告如下:方法:(1)膀胱造瘘时,患者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以上2.5~3.0cm 叩浊处,以1%普罗卡因3~5 ml,行皮层及腹直肌鞘下浸润麻醉;肾盂造瘘时,则先用超声波进行积液肾盂体表定位,并于此点进行局麻。(2)用注射器抽吸尿(脓)液测定深度后,以小圆刀作0.5cm 长皮肤戳孔,深达肌鞘膜下。(3)右手握持套管针,并以食指尖标好进入深度,垂直穿刺积液腔。(4)膀胱造瘘术拔出针芯后,将套管尾端压向下方,使导尿管避开膀胱三角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在膀胱穿刺造瘘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0例需行膀胱穿刺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导管组3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膀胱穿刺造瘘术;造瘘针组30例,应用膀胱穿刺造瘘针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副损伤、并发症及平均换管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导管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副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平均换管次数均低于造瘘针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膀胱穿刺造瘘术有出血量少、术中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换管次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且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目前引起慢性尿潴留或尿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通常采用经膀胱镜前列腺电切术,但有部分患者通常以急性尿潴留就诊,就诊时由于存在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置入尿管困难,通常采用经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建立暂时性尿液引流通路,然后再行前列腺切除。传统的膀胱穿刺造瘘器械粗大,需切口,创伤大,拔出后已存在尿液外渗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此我们采用耻骨上经皮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邵峰  陈淑君 《首都医药》2007,(20):36-37
目的探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2月~2007年6月浙江肿瘤医院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和经尿道留置导尿管两种方法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以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36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与留置导尿管组比较其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尿路感染率有明显下降(P<0.01),但存在术后出血、脱落、堵塞等并发症。结论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安全可行,并在降低尿路感染率简化膀胱残余尿测定过程,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优于留置导尿,如能改善出血、脱落、堵塞等并发症,将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号双腔气囊尿管气囊注入液体量预防漏尿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无菌操作导尿术程序留置尿管,选择小型号尿管进行留置导尿,留置尿管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实验组尿管气囊注入灭菌用水10ml,对照组尿管气囊注入灭菌用水15ml,比较两组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量对预防漏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尿管气囊内注液量对预防漏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10ml,可增加舒适度,减少刺激,减少残余尿,能有效避免刺激膀胱三角肌造成痉挛,有效地预防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食管造影定位房间隔穿刺点时可选用泛影葡胺或硫酸钡,探讨哪种造影剂更有利于房间隔穿刺点的定位.方法 350例因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需要房间隔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食管造影法定位房间隔穿刺点,研究组患者一次吞服76%泛影葡胺,对照组患者一次吞服稀硫酸钡溶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琼瑜  潘月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56-2357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两种术式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65例和开腹手术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失血量、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腹部瘢痕、留置导管时间、术后通畅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和剖腹手术组在术中失血量[(37.5±15.6)ml与(21.3±9.5)Ⅱ11]、术后镇痛(82%与26%)、肛门排气时间[(32.6±7.8)h与(19.4±4.2)h]、术后并发症(46%与17%)、住院时间[(7.6±1.9)d与(3.3±1.1)d]、术后发热(74%与24%)、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时间[(6.3±2.2)h与(3.6±1.2)h]、腹部瘢痕(无与有)、留置导管时间[(29.5±4.6)h与(7.4±2.3)h]、术后通畅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0例,使用PICC途径的为A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为B组.A组采用PICC技术置管的护理方法;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置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0例(90%),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23.8±6.6)min,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2例(9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5.5±2.8)min.主要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A组6例(6%)出现并发症,B组13例(13%)出现并发症.A组留管时间为(12±1.5)天,B组留管时间为(5±1.0)天.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置管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膀胱痉挛(BS)的原因及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9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术后BS发生率与尿管堵塞、有无牵引、牵引时间、手术时间、气囊注水量的关系,比较两组的BS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共发生并发症BS 24例,发生率为25%,手术时间与BS发生率没有相关性(P>0.05),尿管堵塞、气囊注水量、牵引时间是TURP术后发生B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出现BS 7例,对照组出现BS 17例.观察组的BS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2%、(39.19±8.27)h、(4.43±1.20)h、(6.48±2.07)d显著小于或短于对照组的70.8%、(47.55±10.08)h、(7.52±1.93)h、(9.72±1.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并发症BS的发生与尿管堵塞、气囊注水量、牵引时间有关.尿管越堵塞,气囊注水量越多,牵引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TURP术后BS的发生.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TURP术后并发症BS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e effect of replacing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of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before collecting a urine sample on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isolated in cultures and on drug an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osts was studied.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all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wo spinal cord injury (SCI) units between October 2001 and March 2002 who had an indwelling catheter or suprapubic catheter and were suspected of having a UTI. Urine sampl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port of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in one SCI unit, while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was replaced immediately before each urine sample was obtained in the second SCI unit. Patient demographics, history of antimicrobial use, bacterial isolate sensitivity data, and current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A total of 85 patients, 4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4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enrolled during the six-month study period. In the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s, 93 and 79 organisms were isolated,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of 2 isolates per pati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 per patie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more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in their urine, with 34 isolated from 26 patients (63%) (p < 0.001). Changing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decreased antimicrobial an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osts, resulting in a cost saving of $15.64 per patient. CONCLUSION: Replacement of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before collecting a urine sample for culture and conductin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duced the pathogens identified, the number of toxic antimicrobials prescribed to treat the infection, and the costs of antimicrobials an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echnician ti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留置气囊尿管减少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尿道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留置气囊尿管的观察组和留置普通尿管的对照组,每组各29例.行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观察并记录尿道痛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2组之间疼痛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24,P<0.05),观察组尿道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留置气囊尿管的膀胱灌注化疗能减轻病人的尿道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静脉输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x^2=4.296、29.126,P〈0.05)。结论消化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注时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可以减少血液外渗和导管堵塞现象,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膀胱穿刺造瘘回流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其中每100例分别在有或无膀胱造瘘回流的条件下进行手术;以前列腺重量50g为参照,将患者分为两组(重量〉50g和重量〈50g)。结果:前列腺重量大于50g,两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钠的变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膀胱造瘘术后发生尿管堵塞和尿路感染率高于有膀胱造瘘术式。结论:前列腺重量大于50g者,在膀胱造瘘回流条件下手术,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