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3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12.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5%、对照组85.71%(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护理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对胃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老年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胃癌手术围手术期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围手术期处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共4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共6例,术后吻合口瘘3例,术后肺部感染3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术后胸腔积液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胃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术前不同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现况.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观察他们围术期发生并发症情况,并按术前肺功能分组比较.结果 105例接受肺癌手术患者术前低肺功能状态36例(34.29%,%FEV1≤50%,低肺功能组),术前非低肺功能患者69例(对照组).低肺功能组围术期发生肺内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肺并发症发生频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低肺功能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肺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阑尾炎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复杂肾结石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使用针对性方式预防与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方式。方法择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复杂性肾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因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处理,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脓毒血症概率为22.00%,观察组为4.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脓毒血症概率更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实施复杂性肾结石手术者,在围手术期内,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降低脓毒血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胃癌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为94.3%。对照组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为74.3%。观察组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腹胀1例、腹泻1例)发生率为8.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腹胀4例、腹泻4例)发生率为3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每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5.4%),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椎体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实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呼吸道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表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为3.9%,要显著区别于对照组的25.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开胸手术而言,围手术期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脊柱择期手术患者,男55例,女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的护理及止痛方法,观察组采用评估-预防用药-术后评估-止痛处理的方法,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无痛或微痛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的降低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肝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该院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行手术治疗的218例肝癌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47例)和正常组(171例),对年龄、肥胖、吸烟史、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留置胃管时间等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肥胖、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等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结节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4月于本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诊治的36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开胸术诊治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的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包括25例良性病变,11例恶性病变,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的应激指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应激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Coenzyme complex)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点滴,1次/d。结果治疗组中有效22例,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15例,有效率6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玉梅  高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24-12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为13.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同时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HICH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保守疗法。结果:术后3个月ADL分级中治疗组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及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60ml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死亡率为0;出血量〉60ml组有效率为47.06%,死亡率为17.6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清除率为45%-78%,总清除率为80%-95%:治疗组死亡3例,其中1例24h内死于脑弛、呼吸衰竭。2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具有诸多优点。临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肾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减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40例,并设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利水法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下鼻甲切除与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疗效及治疗意义。方法将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组为40±5 min、65±10 ml、6±1 d、2.12±0.3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比较观察组为38例(76.00%)、10例(20.00%)、2例(4.00%)、0例(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治疗肥厚性鼻炎具有效果可靠、疗效满意,效果优于下鼻甲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陈刘通  邱跃灵  殷建团 《中国医药》2012,7(12):1508-1509
目的观察应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呼吸肌锻炼、氧疗、营养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分散片0.8g/次,口服,1次/d。疗程均为8周。2组治疗前后均测定生活质量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作例数、住院治疗例数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作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分别为(41.2±2.2)分比(49.3±2.1)分,28.3%(13/46)比84.4%(38/45),15.2%(7/46)比57.8%(26/45),(8.0±0.3)d比(14.0±0.4)d,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发作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肺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肺栓塞患者13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华法林治疗,采用MRC评分评定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因子活性、MRC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因子活性、MR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是治疗肺栓塞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和呼吸困难程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