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药物和疾病的知识和理论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工作实践体会对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其被违规非法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文着重论述了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给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护理技能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量药物不断进入医院,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反应,由于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有不相同,当患者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因此,护士提高患者用药指导,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保障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护士对患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3年常用抗病毒药的用药现状,为临床准确、合理、安全、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临床各科室使用抗病毒药患者的病历,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常规使用5种抗病毒药,其中阿昔洛韦的使用率最高(46.08%),内科及儿科使用抗病毒药的频率最高(分别占33.09%和29.41%),不合理用药病历以外科最严重(占21.43%).结论:本院抗病毒药品种基本固定,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为治疗病毒感染的临床常用药,在病毒感染治疗上应该酌情采用联合用药,加强抗病毒药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使用当中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等作用,但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药品不合理应用的现象,致使药品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基层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对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一时段门诊西药处方1480张,根据有关药学理论,统计其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合计138张 (占9.3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联合用药不合理49张、重复用药37张、选药不30张、用法不合理22张.结论 合理用药任重道远,一要临床医生科学用药,二要加强多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是中医师治疗疾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草药处方的书写是中医师临床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但医师处方书写不合格、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药房人员不知如何调配、患者取药后不能正确煎煮,导致服药后疗效欠佳,甚至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罕见.作为中药饮片调剂的工作人员,笔者将中草药处方书写的常见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8.
老年病人由于多脏器病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加上其生理特点在用药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的成人,因此要是老年病人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护理人员必须做好药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针对45例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恢复期治疗及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订了相应健康教育计划,主要包括疾病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应用药物的疗效,饮食指导,排便指导,出院指导.结果与结论: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45例病人其中42例病情均有效控制,康复出院.3例病人由于发病急,就诊晚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观察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在使用西药治疗中的33例肺结核病人中,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结合病人的不同体征和症状对其分型,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使用中药治疗的肺结核病人,总有效率达96.97%,显效率为84.84%,无效3.03%.结论:使用中药辅助治疗肺结核,可调节病人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加快痰菌阴转,减少单纯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既能治标又能治本,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上治疗烧伤的实际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的37例烧伤病人跟踪观察,并记录实际治疗效果,对治疗期间的病人的反应加以分析.结果:37例病人治疗后34例病人有治疗效果,有效率达91.9%.结论:应用中医理论准确辨证用药、全方位护理措施对于治疗烫伤的临床效果明显,病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因为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及长期抗炎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的不断提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是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高的相关因素之一.老年肺炎常不典型,且合并基础疾病多,其临床表现不同于青壮年,有一定特殊表现,故对老年肺炎的诊断、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现将笔者对5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打嗝"又称"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基层工作中,由于"乡村医生"常滥用激素,经常发现由"乡村医生"治疗过的感冒病人在后期发生"呃逆",有的病人到门诊就诊时,要求服用立即"止嗝"的药物,常令医务人员束手无策.对此,笔者经过潜心研究,创立了一套叫做"无痛针灸"的自我调整的方法,用他来治疗"打嗝",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在自己接诊的"打嗝"病人中进行了试验,共计94例,利用"无痛针灸"对94例打嗝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5.7%.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5年来1.5万例三伏贴疗法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等难治疾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包括三伏贴疗法的理论依据、适应症、方法和护理指导.认为护士应熟悉三伏贴疗法的特征、方法及用药后的主要反应,才能更有效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疾病的恢复或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对于恶性肿瘤这类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除了研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新型药物也是攻破恶性肿瘤的关键.而在这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中,药物临床试验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于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肿瘤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在心理、身理及社会关系上有着复杂和矛盾的问题,这就决定研究护士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病例吸收者,而更多的是执行者,甚至是护理工作的决策者.  相似文献   

16.
昏迷病人的护理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项工作,许多疾病的早期或晚期均可出现昏迷的症状。此类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往往发生突变,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我们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上要勤巡视、勤观察,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根据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配合医生共同治疗病  相似文献   

17.
百科之窗     
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对流感…  相似文献   

18.
激光切割技术是使用激光光束射向材料外表,运用所释放的能量使得材料融化并且蒸发的一项科学技术.因为激光切割能量较为集中,仅有很少的能量传输到金属别的部位,因此这样的加工形式所造成的形变极小.激光切割在民间使用的较为广泛,比如原料的下料、金属以及非金属材质的零部件的加工或者装饰行业.在航天航空产业之中,一些有着特殊性孔洞或者是别的形状特点的复杂零部件,使用传统铣削技艺极难加工,激光切割运用自身特点,可以轻易的将这样的情况解决.不过因为激光加工极易在被加工零件的加工部位产生裂纹以及重熔层,所以,对于激光加工科技的使用需要有严谨的态度.文章重点对激光加工不锈钢零部件实施探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发生皮疹10例(33.33%),腹泻9例(30%),胃肠道反应5例(16.67%),肝功能异常4例(13.33%),间质性肺炎2例(6.67%).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可提高疗效.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中常见某种疾病诊断明确,药物选择和应用也很明确,但为什么效果有好有差?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许多药物的作用时间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如胃酸分泌、胆固醇合成、糖皮质激素分泌、血糖含量、心血管疾病等,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最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