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企业的研发活动一直是创新研究的焦点,而其内部不基于研发的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活动常常受到学术界的忽视。实际上,此类创新活动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当他们面临着资源约束时,能通过有效利用手边的研发和非研发资源,整合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但现有研究对于资源约束情境下企业研发与非研发创新活动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交互效应缺乏关注。本文基于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调查,实证探索了非研发创新与研发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技术采用与改良、产品/服务定制、组织和市场创新三种非研发创新活动和研发创新活动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上呈替代效应;外部技术采用与改良和研发创新的替代效应不稳定;模仿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中小企业如何依靠行之有效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如非研发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优化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非研发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等行业里有一定代表性的上海企业的非研发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其他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实践,归纳出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四个主要特点,并提出科技管理部门支持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资本预算有限的约束下,基于离散动力系统理论,运用演化博弈研究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活动与企业创新资本结构的演化,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演化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将演化稳定于两种策略共存状态;创新成本、研发创新门槛、创新风险及政府扶持力度对于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及创新资本结构的演化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4种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及原因,得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目标,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份额,内生创新动力不强,在成长性上不如研发型企业;(2)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研发型企业最优组织形态,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体制优势;(3)构建开放型嵌入式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低成本、开放式、共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柔性化的人才引培机制是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大学科技园是否能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有争议的论题,对清华科技园中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海淀区及北京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多是由一批年轻、高学历的企业家创办的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更善于利用科研机构的信息,研发层次更高,融资渠道更多,创新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逆向创新研究的日益深入,要求对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类型进行理论提炼。基于后发企业在创新活动的"概念化"与"研究开发"环节的主导深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了四种逆向创新类型并总结了相对应的创新策略组合。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其一,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机会是多元的,存在于创新链多个环节,后发企业应善于挖掘创新链上潜在的多种创新机会;其二,研发并非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活动的主要和唯一方式,后发企业应重视非研发创新和弱研发创新;其三,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过程中应该树立策略组合的观念,尤其应关注"竞速"策略和"利基"策略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低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需求侧,是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的对象。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路径等特征共同决定了依靠非研发创新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的重要性。从新颖性、知识类型和创新方式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文献较为缺乏,且忽视了企业内部因素。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创新绩效划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企业创业导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门限回归法探究不同创业导向区间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受惠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受惠强度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导向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调节作用,且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存在门限效应;当创业导向处于较低区间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惠强度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创新质量;当创业导向处于较高区间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惠强度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果最优;创业导向的调节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并与鼓励创业导向的政策配套实施;根据不同的创业导向水平和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的优惠政策。本文从企业内在因素这一新视角探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揭示了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为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生态中创新主体之间的互补和依赖特征,结合创新生态观、资源基础观等相关理论,探讨核心企业异质性资源对其创新活动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并利用463家新三板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研发投入不利于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2)客户集中度有效促进了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3)供应商集中度有效抑制了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4)政府补贴不利于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5)政府补贴在研发投入、客户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与小微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表现出激励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团队已经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基本工作单元,而影响研发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企业中的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将创新气氛纳入到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研发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并推导一个多层次研究框架。通过对74个研发团队(74名研发主管,472名研发员工)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研发主管发展员工目标取向对研发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回避失败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主管能力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分析结果还表明,团队创新气氛在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SCP范式对影响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制度环境-社会嵌入结构-组织学习行为因素进行组态效应分析,选取42个实施研发国际化的企业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制度环境、社会嵌入和组织学习对企业实现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1)实现研发国际化高绩效有两条途径:制度主导下开发市场的基地打造型和环境复杂化下突破创新的联盟合作型,说明实现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唯一;(2)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三个,当东道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距离时,通过直接派遣本国员工的方式建立关系结构不利于创新绩效的达成。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企业开展研发国际化,实现企业创新的复杂成因,对企业正确选择、规划研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并针时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研发创新TEP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TFP并不是研发创新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研发创新TE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研发联盟等网络组织的日趋紧密,企业能够获取和利用边界之外的其他参与者所拥有的知识、信息等技术资源进行创新活动,而无须拥有这些技术资源的所有权,因此如何突破企业研发边界获取异质性的溢出资源是企业创新中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研发联盟中难以厘清且不断渗透的溢出资源出发,提出研发边界渗透性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分析了研发边界渗透性、惯例复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研发边界渗透性与企业突破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但是与渐进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不明显,惯例复制强化了研发边界渗透性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同时还发现,由于惯例复制,研发边界渗透性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也呈现出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对如何促进企业突破研发边界性约束,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作创新应成为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各模式的优缺点.对照经济程度欠发达的山区中小企业的客观条件,指出合作创新是其技术进步的较佳途径.企业在与重点大学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时,可以考虑地方院校加入,方便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一般项目可直接与地方院校合作,以增强合作研发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5,(8)
对三星电子的品牌升级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代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非研发创新行为推动品牌升级。同时还发现,获得式学习是代工企业实施非研发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而企业的转化能力强化调节了代工企业获得式学习和非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峰  王睿 《科学学研究》2016,(6):938-950
面对当前制造业的萎缩态势,推动高端创新、实施制造转型势在必行。鉴于政府管制对企业运营的重要影响以及现有研究不足,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双重视角刻画了政府管制,探讨了政府管制、双元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绩效三者关系。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层级调节回归证实了政府管制对于创新效果的削弱效应。结果表明,以税收负担刻画的政府管制(政府视角)负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关系,但是正向调节开发式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关系。利用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时间比例刻画政府管制(企业视角),本文也发现了同样结果。研究结论揭示了过度管制的负面效应,即管制过重不利于制造企业从事探索式创新活动、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响应快速变化的客户偏好,企业必须依赖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创新以给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本文探讨了研发组织结构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和客户创新的影响。虽同为供应链成员,但供应商和客户所提供知识类型和知识整合难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这需要匹配以不同的研发组织结构模式。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相比客户创新,供应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集中研发组织的长期导向更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商创新的利用,而分散研发组织的市场导向更有利于企业对客户创新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徐寿春 《中国科技纵横》2013,(24):245-245,247
研发团队是企业创新力的主要力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提升市场竞争力,赢得经济效益,必须强化研发团队的管理与创新。本文通过分析蒙努集团发展史,借鉴其发展经验,提出现代家具行业研发团队管理及创新的一些途径,以服务于本行业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