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射流泵相似原理,研究分析漫湾模型与原型射流泵的相似条件.用通过改变参数、改变工况点的多组试验而最后选择定型的最优模型参数去设计确定原型射流泵最优参数.再通过原型泵的试验,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经原、模型试验对比;原型泵与模型泵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水利堤坝水闸和泵站是防汛抢险的重要防守对象,闸泵与坝体衔接的一段范围内容易产生渗漏。白蚁是诱发渗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堤坝白蚁巢群系统模型和闸泵区的蚁巢群系统及隐患模型,来明确闸泵区白蚁隐患具有近涵闸、多点渗漏、远距离渗漏、渠道渗漏的特性。闸泵区段诱捕和锥探灌浆工程实验均验证了堤坝闸泵区段隐患模型具有合理性,是一种指导防汛抢险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立式斜流泵导叶片数对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选择比转数ns=542.3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向FSI模型和单一流体域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SI模型更加适合模拟斜流泵,能反映泵内水体真实流动规律;随着导叶片数的增加,泵内水力损失逐渐增大,当导叶数增加到7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大,占总扬程的15.20%;当导叶为3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小,只占总扬程的3.34%,且导叶出口速度分布以及导叶表面静压分布都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立式斜流泵导叶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确定我国低扬程泵装置主要工况水力性能的考核指标,以适应我国大型低扬程泵站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在水泵模型同台测试试验数据和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推算低扬程泵装置效率的基本方法,即:泵装置效率由泵段效率和流道效率的乘积得到,其中,泵装置中的泵段效率由同台测试结果经修正后得到,流道效率由流道水力损失及泵装置扬程计算得到;应用该方法推算了大型泵站贯流泵装置和立式泵装置模型主要工况的效率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5.
700ZLQ型全调节立式轴流泵是在原优秀水力模型700ZLB型轴流泵结构基础上经改进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节能型轴流泵。该泵不改变原泵的水力模型性能,可以实现带负荷操作,扩大了泵的工作范围,使机组能处在最有利的工况下运行,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通吕河水利枢纽工程泵站扬程低、流量小的特点,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分析竖井贯流泵装置、斜15°轴伸贯流泵装置、灯泡贯流泵装置3种不同形式的优缺点,并采用类推法进行综合技术分析,最终确定竖井贯流泵装置设计方案,通过2副优异水力模型的比较优选汽蚀性能更好的TJ04-ZL-07号水力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全贯流泵(电机泵)的性能,采用CFD软件对全贯流泵模型装置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分析了全贯流泵内部流态和整体性能。结果表明:全贯流泵模型装置在各个工况下前导叶进口流速均匀度均在97%以上、叶轮进口流速均匀度均在91%以上,均匀度足以保证水泵性能。进水喇叭管、前导叶水力损失小,后导叶、出水喇叭管水力损失大。出水喇叭管出口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流态差。该装置最高效率为69.47%,对应工况流量为290L/s时,扬程为4.855m。在各个工况下,全贯流泵模型装置扬程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扬程小,效率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效率低,消耗的轴功率比对照轴流泵装置消耗的轴功率多。全贯流泵管路短,出水喇叭管出口流速大,扩散不充分,水力损失大,这是全贯流泵装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北横泾双向潜水贯流泵,进行了模型泵正、反向能量和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工况水力损失比反向工况偏大, 效率比反向工况要低一些;高扬程下模型泵容易发生空化,流态出现紊乱,装置振动又加剧了空化形成和汽泡溃灭,导致水泵效率有所下降,低扬程(H=1~2 m)下双向潜水贯流模型泵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正向工况模型最高效率区为59%~60%,反向工况模型最高效率区为60%~62%,且在高效率区附近,试验装置振动平稳,振幅较小,适用于低扬程双向泵站.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工业废水处理厂采用凸轮泵进行污泥输送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对污泥管道输送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及模拟测试,建立了污泥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式模型,同时对均质条件下的污泥传输,选择了合理的污泥输送临界雷诺数计算模型及污泥输送摩阻损失计算模型,经水力分析提出了取消凸轮泵而采用重力输送污泥的方案。工程实践验证,该改造方案技术可行,且可节约凸轮泵的耗电费用。  相似文献   

10.
钟振宏 《山西水利》2023,(12):57-59
为提高排河泵站中泵组安装效率,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排河泵站的泵组安装为研究对象,依据泵组安装的施工特征,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将泵组安装分为前期准备、施工步骤规划和施工效果评估3方面,每一个方面的施工内容为4项,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求解,得到最低的施工成本、最短的施工路径后,验证动态规划模型对施工的优化结果。结果显示,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对施工内容、施工标准的调节,可以有效地减少泵组的调节次数,提高单次施工的工程量,能有效降低泵组安装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导出了考虑相变的液-液气射流泵的基本性能方程,并与国外同类资料进行了类比,得到了模型中各修正系数的表达式。经试验证实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实验中还发现两相射流泵性能与液体射流泵性能在极限工况出现时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混流泵模型及装置特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第一座泵站——宝应泵站,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混流泵模型与引进的日本某公司混流泵模型基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对两种模型的水力特性和装置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日本泵模型的最高效率比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最高效率高约3%,扬程加权平均的装置模型效率相差7%左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混流泵结构作一些改变,配合口本设计的进、出水流道后,装置的最高效率也提高了2.5%,但在高效区仍比日本泵装置低5%左右。因此,日本泵的水力性能较为优越,应加强对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开发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泵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开式混输泵气液两相运行,特别是喘振工况下,压升难以获取的问题,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其压升特性,以协助优化设计,保障混输泵安全运行。该文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得混输泵气液两相压升的数据;然后构建以转速、液相流量和入口体积含气率作为输入特征,并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BP神经网络(BPNN)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等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开展混输泵压升的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混输泵正常工况时,BPNN模型在高含气率的预测值严重偏离试验值,GPR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在5%;在混输泵喘振工况时,BPNN和SVR模型的预测误差随着喘振的持续进行逐渐增大;GPR模型在喘振区间的压升预测值误差均小于SVR和BPNN模型,大部分样本点相对误差在5%。GPR模型的气液两相压升预测能力最优,该方法通过少量试验数据,即可达到大量试验的效果;以概率分布方式输出预测值更能适应喘振工况大压力波动的样本特征,显著提高了混输泵喘振现象的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14.
模型泵装置同台对比试验胡小湘关键词模型泵泵段装置同台对比试验引滦入津工程中,尔王庄暗渠输水、补库兼用泵站,原设计扬程10m,多年来实际运行扬程多在7m左右,故水泵长期在偏离高效区工况下运行,效率低、能耗大,且气蚀严重。1996年更新改造,决定选用适合...  相似文献   

15.
唐良禾 《江苏水利》2009,(9):22-22,26
1 概述 苏排Ⅱ泵(38WZL),是立式、单级、开敞式结构的WZL型圬工轴流泵,泵叶片可调节.该泵型采用优化的水力模型,具有扬程低、流量大、效率高等特点,采用该泵型泵站造价低,排涝能力强,因此低洼易涝地区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6.
液气射流泵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液气射流泵传质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改善射流泵传质效果的尺寸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6.泵原、模型试验成果中“比尺效应”影响的计算 在模型泵水力装置制作中由于流道断面多变,要加工成流道过流表面相对粗糙度相等的水力装置做不到,只能做到模型粗糙度与原型按一定比例相等,有“比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液—液气射流泵基本性能及各修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考虑相变的液-液气射流泵的基本性能方程,并与国外同类资料进行了类比,得到了模型中各修正系数的表达式。经试验主宰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实验中还发现两相射流泵性能与液体射流泵性能在极限工况出现时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樊口泵站水泵技术改造模型泵开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樊口泵站装有目前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轴流泵.长期以来,泵站运行扬程远远低于设计扬程,造成运行工况差、气蚀破坏严重、叶片操作油压过高且低扬程下仍难于开启泵轮叶片,造成低扬程区域无法正常开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机电研究所为樊口泵站轴流泵改造进行了模型泵开发试验研究,为泵站水泵技术改造提供了性能优良的水力模型,可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改善气蚀性能,实现在2.5MPa的设计操作油压下对叶片进行全调节,全面解决现用泵目前在运行中存在的水力问题.在与原型泵装置全模拟的模型泵流道上进行的第Ⅰ方案和第Ⅴ方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其中第Ⅴ方案的水力模型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型低扬程水泵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型低扬程泵站建设,经多家单位十几年来的共同努力,经过科研攻关,获得一系列性能优秀的水力模型,这些模型的开发研制,了国内没有轴伸泵、灯泡贯流泵模型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低扬程水平不高,品种单一,规格不全的状况,基本完善了低扬程水泵型谱,而且参数先进,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模型的主要指标已超过国外同类泵装置水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