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骏  于娜  徐忠祥  胡泳涛 《陕西中医》2005,26(7):659-66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意识障碍及康复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即采用西医基础疗法及光量子血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体疗效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本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有效的方法,能改善其早期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不论是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还是血肿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3.
活血祛瘀法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勇仕  聂秀霞 《陕西中医》2009,30(5):561-562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药对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临床早期应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早期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药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活血祛瘀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术后早期(3 d)开始系统地予以中医药治疗,B组予以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结果 A组治疗后14 d及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3个月后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B组。结论中医药治疗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降低伤残率和改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西医常规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  刘永辉 《陕西中医》2009,30(6):669-67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入舒血宁治疗组32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颅内血肿容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68.75%、对照组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颅内血肿容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10):1370-137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分期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苷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及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时间。方法:138例小到中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h治疗组、72h治疗组和7d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三个治疗组分别在发病24h、72h、第7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于发病第28天CT测量脑血肿,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3个治疗组血肿、高敏C反应蛋白、NIHS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水平,且24h治疗组低于72h治疗;72h治疗组低于7d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促进血肿吸收、降低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出血早期使用比晚期使用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出血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60例脑出血病人(血肿>10m l者)均行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加针灸、按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或微创术24h后予以香丹注射液30m l/天静脉滴注。于治疗5天、10天、15天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颅CT、凝血2项检查及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意识、语言及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血肿容积明显缩小,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凝血酶原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予以小剂量香丹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有效减轻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既缩短了病程,又提高了脑出血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辨证为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益脑脉胶囊,对照组予基础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后7 d、14 d、28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后随访治疗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残障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4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d、14d对比发现血肿吸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脑出血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80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之临床功效。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舒康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颅内血肿量、神经功能、血压控制恒定情况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方凉血散瘀汤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1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合中药凉血散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障碍改变、血压变化、CT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51.1%,有效率90.0%。结论:凉血散瘀汤具有减轻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维持血压稳定、促进脑出血的吸收、减轻脑水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应用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6例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组38例,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栓通450mg于5%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滴,连用20天.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并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15天、25天NDS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快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喻敬国 《陕西中医》2010,31(10):1311-13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行钻颅碎吸引术并与西医常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内服(水蛭、三七粉、桃仁、红花、羚羊角、胆南星、生地、丹皮、大黄等)。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8 月至2011 年3 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50 例,观察组48 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控血压、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对2 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血肿吸收率比较:观察组为(0.836±0.364),对照组为(0.675±0.3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无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促进患者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大黄、鲜竹沥辅助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按脑出血治疗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大黄水煎剂和鲜竹沥直肠保留灌肠,观察三组的疗效。结果:大黄组较常规内科治疗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可减轻意识障碍,促进神志转清,减少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减轻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竹沥组治疗出血性中风昏迷重证(痰浊蒙窍证)治疗前后比较有效;大黄组、竹沥组均可有效改善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改善中医证侯积分。结论:大黄、鲜竹沥辅助灌肠是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用活血通窍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以下简称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24h内加用香丹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并口服中药汤剂。治疗3周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8.75%(P<0.01)。观察组血肿体积缩小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早期采用活血通窍治疗,可以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明显提高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西药治疗加侧脑室微创术后,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6例,治疗30 d后,按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2.6%。结论:中西医结合加侧脑室微创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孙龙 《山西中医》2012,28(5):22-2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结合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对意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14天后观察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组(12.10±3.66)分,对照组(9.15±4.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44 5,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缩短(t=-12.745 1,P<0.01);重症肺炎(x2=4.052 5,P<0.05)、高热(x2=10.453 3,P<0.01)及肾功能不全(x2=11.428 6,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怀 《四川中医》2009,27(3):58-59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随机分为两组,出血量〈30ml。治疗组15例;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桃仁、大黄、川芎、田七、丹参、天麻等);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作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李洁霞 《新中医》2004,36(4):18-19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2组均以28天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79%、94.74%,对照组分别为40.00%、86.67%。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肿完全吸收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作用,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